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被误读的《隆中对》战略

常有人把诸葛亮比作萧何,我是并不认同这个观点的。萧何在刘邦时期,仅仅是足食足兵,为刘邦提供后勤。诸葛亮在这一方面上或许并不比萧何差,但他的才能绝不仅限于此,从诸葛亮还在草庐中的时候,他的军事才能就已经有极好的体现。

在出山之前,诸葛亮拿春秋战国的两位先贤管仲乐毅自比,就足以看出他的志向。诸葛亮不仅仅是要靠治国之才拯救苍生,他还想靠自己的武略建立功名。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只是一个依附在刘表之下的臣僚,并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治理,也并不需要一个“萧何”。此时此刻他急切的需要一个可以帮助自己抵挡曹操,建立功名的“韩信”。诸葛亮的才能,并不能与韩信相比,但在这个时候,他却是刘备唯一的依仗。因此刘备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也直接了当的提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复兴汉室的想法。诸葛亮也立即指出了自己的见解,为刘备规划出了一个宏伟的前景。

刘备此人,在战术上并非一窍不通,再加上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员猛将的辅佐,在局部战争中并不会落于下风。但他却对天下大势没有一个清晰、明朗的见解,因此虽然收拢大量人心,手握关张赵三员猛将,一度得徐州,得数万雄兵,却屡屡败北,颠沛流离。而诸葛亮的出现,则很快结束了刘备流窜的现状,归其原因,还是诸葛亮战略上的深刻见解。

在当时,曹操已经雄踞半个中国,代表汉室朝廷,随时都有统一的可能性。刘备如果想要复兴汉室,就必须阻止曹操的统一。刘表,刘璋均无意与曹操争锋,刘表更是人已垂老,随时都有病逝的可能,而刘琦、刘琮嗣子之争尚不明确。唯独孙权手下良将辈出,自己也是一代英才,虽然面对强大的曹操仍犹豫不决,但却是刘备仅剩的可以依仗的外援。而荆州、益州则被诸葛亮规划成了对抗曹操的地盘。《隆中对》说的并不是很详细,但是根据《隆中对》及诸葛亮以后的表现,基本可以得出,诸葛亮的具体规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拉拢刘琦,控制荆州,与曹操抗衡。

第二步:在荆州被曹操击破之前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第三步:沿汉、钙从上庸至汉中,再并巴、蜀。

第四步:两路进兵,兴复汉室

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诸葛亮很快就实施了,他建议刘琦选择一个边陲重镇镇守,表面上是为了保全刘琦,实际上是为刘备增添了一个力量。在刘表死后,诸葛亮马上就建议刘备实行第一步计划,袭击襄阳,控制荆州。此时江夏已经在刘琦的掌控下,襄阳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如果刘备能够迅速控制荆州,隆中对的第一步将能成功实施。

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并没有被刘备采纳。刘备当时说,他与刘表有古人之情,刘琮是刘表的幼子,自己从道义上不应该攻击刘琮。后人或觉得刘备的确是仁义,也有觉得刘备是做作,有人觉得刘备从军事或政治角度上考虑,觉得这个建议不可行,因此否决。但无论如何,隆中对的第一步就此结束了。【1】

而曹操则根本不给刘备喘息的机会,派出大将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追击刘备,没有了立锥之地的刘备被曹纯打得丢妻弃子,赵云拼死才将甘夫人及阿斗保护了下来。刘备迅速一败涂地。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意识到形势太过紧急,隆中对的第一步已经无法实施,因此诸葛亮决定提前执行第二步计划,联合孙权。

在此之前,鲁肃已经为孙权定计,如果刘备、刘琦、刘琮能将荆州控制的很好,便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如果荆州出现意外,再根据局势决断,固守江东或进取荆州。【2】但让诸葛亮,鲁肃都没想到的是,荆州既不是刘琮手中,也不是刘备手中,也不是两人胶着,而是刘琮直接投降,让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手。这个变化实在太过出人意料,因此鲁肃虽然依旧前往联合刘备,但是孙权已经没有了底气,整个东吴朝中,一片投降之声。【3】

如果荆州还在,以荆、扬之势,或可与曹操抗衡。但曹操不但在荆州没有消耗一丝一毫的兵力,反而瞬间得到了大量的荆州水军,本来就很悬殊的强弱一下子更加悬殊了无数,孙权自然不敢贸然和曹操对抗。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决定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权。

[page]

诸葛亮首先假意让孙权投降曹操,目的是激发孙权的雄心壮志,类似《三国演义》中的“激将法”。同时诸葛亮立即指出,刘备绝对不会投降曹操,会作战到底。这包涵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刘备不投降,孙权若投降了,那你孙权岂不是远远不如刘备?第二层,如果孙权坚持抗曹,那么刘备一定会帮助孙权。诸葛亮果然牢牢抓住了孙权的心理,孙权心中的豪情壮志被激发,决定抗曹,但孙权对于诸葛亮的第二层意思还有疑问,毕竟刘备此时没有丝毫的立锥之地,孙权无法信任刘备是否具有力量。而诸葛亮则很快指出,刘备还有关羽的军队一万人和刘琦的军队一万人,对抗曹操足以。然后又指出了曹操的缺点,为孙权打下一颗定心丸。孙权很快答应诸葛亮,决定派兵帮助刘备。

但孙权虽然被诸葛亮一通说辞搞的心中兴奋不已,但当兴奋劲一过,看着满朝的主降派,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鲁肃终于发挥作用,在政治方面绝了孙权的后路,又召来周瑜,在军事方面给了孙权极大的鼓励。孙权终于决定,出兵抗曹。【4】

于是周瑜,程普跟随诸葛亮与刘备相见,两军合力,大破曹操于赤壁。

第二步完成以后,必须要补回第一步,于是刘备趁周瑜与曹仁火并的时候。迅速攻克荆南四郡,使诸葛亮督南三郡,关羽驻江北,张飞驻宜都,【5】对南郡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而随着当时东吴第一名将周瑜的死,二分天下的想法也化为泡影。之后刘备借下南郡,娶了一个母老虎孙夫人,与孙权结好。隆中对的第一步总算踉踉跄跄补回来了一大半,之后孙权派兵取蜀,刘备立刻派关羽、诸葛亮分兵驻扎江陵、南郡,并让张飞驻扎秭归,阻断孙权入蜀的道路,为隆中对的第三步打下基础,紧接着率军取蜀,第三步实施完毕。但这个时候,第四步却已经无法实施了。

因为刘备的颠倒了隆中对一、二步的顺序,第一步并非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的,而是补回来的,而且没有补全。于是这就出现了两个致命的漏洞。

一。荆州是两军共取,刘备独取南四郡,协助周瑜攻克曹魏重镇南郡。于是荆州非刘备一家独有,刘备虽然全据荆南,但终究是落下了“借”之名。

二。刘备取荆州过晚,襄樊被曹魏封锁,刘备无法先取汉中。只有通过三峡取益州,再强行从曹操手里夺下汉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国力的损毁,而襄樊也被紧缩。

之后关羽从荆州攻曹魏,刘备驻军汉中准备伐凉州,执行隆中对的第四步。

但是很遗憾,由于前面的两个致命漏洞,导致关羽这一路军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由于荆州之争,刘备让给孙权三郡,导致关羽在荆州力量不足,再加上襄樊被锁,此强彼弱,关羽虽然是一代猛将,又得汉水相助,但积时日久,终是无法突破襄樊,又被徐晃击回汉水以南。

而孙权,因为与关羽多年的摩擦,已对关羽极其反感,再加上关羽的名声越来越不大,却不能迅速攻克襄樊,荆州却愈发空虚。昔日的恩怨加上今日的诱惑,孙权终于被冲昏头脑,在吕蒙的建议下向自己的盟友捅出了致命的一刀。

于是,关羽毁败,荆州全失,刘备取消伐魏计划,举兵东下,全军覆没,病死白帝。隆中对遂化为泡影。刘备集团离复兴汉室只剩下了几步的距离,又变成了漫漫征途,剩诸葛亮一人拼死奋斗,累死沙场,让人为之垂泪长叹。

然而回过头来,纵看刘备集团的整个发展路线,细究其根本,还是隆中对的第一步出了大问题。刘备贯通荆、益的是三峡而非汉钙,这样就导致了荆益只是在南方相连,而北方是被阻绝的。

若第一步能照常实施,刘备军全据汉、钙,将东三郡与荆州相连,介时,荆、益的南北两面则全面贯通,关羽可以直接兵宛洛,而不是在襄樊苦苦纠缠。孙权一方,一则本就没有荆州纠纷,二则关羽全据荆州,不再是薄弱的三郡,吕蒙也非一时可以攻下。再加上曹魏的主力西移,介时魏蜀反转,空虚的不再是荆州而是徐州,吕蒙没必要再去荆州跟盟友死磕。这样关羽毁败,荆州之失将全部避免。

诚然,我们不能肯定刘备一定能拿下襄阳,阻挡曹操,成功实施隆中对的第一步。一如我们只看赤壁以前的史料也无法肯定刘备能攻下巴蜀,荆州,实行隆中对的二、三步。但毕竟隆中对的四步计划是没有被完全实行的。我们不能因此指责刘备的不是,毕竟诸葛亮刚刚归附刘备,两人再投缘,刘备不拿自己士兵的生命去冒险也是情理之中。但自此之后刘备给了诸葛亮全部的信任,两人尽力去将隆中对的空缺补全,但毕竟时机已失,两个致命漏洞已经深深埋下,终于变为了一段美丽而辛酸的故事,成千古之恨。

注解:

【1】

《三国志。先主传》“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2】

[page]

《三国志。鲁肃传》: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3】

《三国志。鲁肃传》:“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

【4】

诸葛亮劝孙权事,周瑜劝孙权事,鲁肃权孙权事,各出其本传,均书为传主之功。按《通鉴》,诸葛亮见孙权在前,鲁肃在后,周瑜最后,故可知诸葛亮虽说服孙权,但孙权并未如《亮传》所说立刻决断,而是仍处犹豫之局,在鲁肃,周瑜两人说服下,才最终决定出兵。

【5】

《华阳国志。先主传》:以亮为军师中郎将,督南三郡事。以关羽为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住江北。张飞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

【6】

《献帝春秋》: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潺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