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征战史:黄初元年前后的琐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故,突然群龙无首导致朝野危惧,再加上百姓的劳役颇苦、疫疾,已经出现零星的军队骚动;边民不是亡逸山中就是逃至外族;叛服无常的凉州地方势力乘机判乱(注22)。尽管已被曹操立为太子,但他的王位继承权还是受到兄弟的质疑(注23)。
不过曹丕得司马孚、和洽、陈矫等拥护下,很快就顺利继为丞相、魏王。然后以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是为魏国三公;以夏侯惇为大将军、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夏侯尚为中领军、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吴质为北中郎将,都督幽、并诸军事,把中外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宗亲、亲信之手。这是必需的,汉、魏之际政局不稳,还有甚么尽用谯、沛人(曹操就是沛国谯县人)来当城守的疯言(见《三国志.徐宣传》)。枪杆子出政权下,让宗亲、亲信掌握地方军事大权已经算得上最温和了。
大权在握后,当然要大封群臣收买人心,名将徐晃当然也不会遗留。先在为魏王时,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不过《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却记徐晃作建乡侯,应该以魏群臣请曹丕称帝的碑文为实。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即本县侯。
徐晃在此期间也外出征伐立功,襄樊之战时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沒有应关羽之命出兵增援。孟达担心被刘备秋后算帐,而且又与刘封不和,被夺其军。孟达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七月,向曹丕请降。曹丕大喜,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并由其出任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当然,孟达兵少于刘封,且有周旋于魏、蜀汉间的申氏兄弟在內,孟达一个人不足以应付。故曹丕令征南将军夏侯尚和徐晃至上庸攻打刘封。申氏兄弟见大军压境,当然反水。刘封虽有“山道险难”助守,但仍为夏侯尚军“奇兵潜行”,大败。东三郡(注24)又重回曹魏手中。徐晃因镇阳平,而被徒封为阳平侯。
阳平侯沒有亭字或乡字,“徒封”当然是指从杨县徒封,阳平侯就是县侯。不过阳平是指阳平关吗?虽然张鲁曾把县治移至阳平关,但顶多也只能叫沔阳侯。最重要的还是曹丕从沒出兵入侵汉中,徐晃根本也不可能当阳平侯。谢钟英曾怀疑是东郡的阳平县,但卢弼否定,认为要徐晃先镇守,才可徒封,所以不可能是镇东郡的阳平县(也很难想像徐晃这样的名将,会无故镇守內陆的非政、经重镇);曹丕之子曹蕤在黄初七年,曹睿即位时封其弟为阳平县王。当时徐晃这县侯还未去世,不可能另立县王。
其实只要对照一下徐晃在黄初七年间,他参与的各战都是集中在魏荊州(包括东三郡),所以只要把乙字或字形相近的误抄这些因素都考虑的话,答案就呼之欲出:与夏侯尚一起平东三郡后,镇守西城郡的平阳县,是最大的可能性。
城坐落在甲水旁,西晋时曾把郡治移至于此,也算要冲之地(注25)。通过水路向西可直达孟达治的西城县、申仪所在的洵口(见《三国志.刘封传》);南面则是上庸县和房陵县;东南方就是襄阳,交通便利可以随时支援西南和南方。镇平阳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镇摄申家、蛮夷和可以随时支援夏侯尚掠夺劳动力的行动:夏侯尚当时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顺服,降附数千家。
新主曹丕登场,连带国防政策也有所调整。襄樊之战后,孙权领军西进,朝廷居然普遍认为两城无谷不能御吴,主张后撤废弃二城。虽然司马懿力阻这疯言,但曹丕最终还是在延康元年(220年)(注26),下令守将曹仁焚城后撤至宛,拱手把这全国战略要地让给孙权。弃二城等同置汉南民于不顾,前述的沮中蛮梅敷也在同年秋,率南阳阴、酂、筑阳、山都、中庐五县民五千家来附孙权。
孙权这时不敢挑衅曹魏,以免发生战事腹背受敌。攻合肥当然不可能,但机不可失遣将取弃地襄阳,真的被问罪也至少有借口推诿,便遣陈邵进据襄阳,这就是《吴主传》注引《魏略》载魏三公奏所称的“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
曹丕吃后悔药了,便诏曹仁与徐晃讨伐。连附传也沒有的陈邵,这等货色哪有可能在废城中力抗两个名将?他们很快重夺襄阳。在迁边民至后方这点上,曹丕倒和他父亲曹操无多大分別(曹操战后已想迁民只是为司马懿所止),曹仁遣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黄初二年四月,曹仁因功迁大将军。
七月,刘备为了夺回战略要地荊州及为关羽复仇,正式出兵。孙权求和失败后,只好称臣于魏。刘晔看出孙权根本不是真心,建议不如趁火打劫一同伐吴,但醉心于孙权为臣的美梦中的曹丕不为所动,袖手旁观。
[page]黄初三年闰六月,陆逊令每人一把火,夷陵之战终分出胜负,刘备损兵数万败退白帝城,陆逊也屯夷陵防备(注27)。孙权终于可以对曹丕说不,拒绝曹丕令太子孙登入朝为质的要求。曹丕梦醒,更不顾贾诩和刘晔的反对决定动武。九月,最终演变为三路进击的大战正式展开:东路曹休、张辽、臧霸等出洞浦口;中路曹仁进攻濡须坞;西路,荊州驻军汇同关中军,徐晃与夏侯尚、曹真、张郃等南围江陵。徐晃十多年后重游旧地。
22.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三国志.贾逵传》注引《魏略》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晋书.宣帝纪》
文帝践阼。。。。。。是时,边民流散山泽,又亡叛在鲜卑中者,处有千数。《三国志.牵招传》
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麴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麴演各逐故太守,举兵以应之。《张既传》
23.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贾逵传》
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三国志.任城王传》注引《魏略》
24.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本汉中之县,《华阳国志.汉中志》称:“在汉中之东,故蜀汉谓之东三郡。”
25.兴晋令,魏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宋书.州郡三》
甲水又东南迳魏兴郡之兴晋县南……甲水又东,右入汉水。《水经注.沔水上》
魏文帝改西城为魏兴,郡治移理洵口。晋太康二年移理锡县,三年又改理平阳县。《太平寰宇记.山南西道九》金州条
26.公元220年,这一年正正是汉魏交替之年,故出现了三个年号:曹操死前为建安;曹丕在正月继位后至刘协让位前为延康;曹丕在十月称帝后为黄初。
27.西陵峡,在夷陵西北二十五里。《吴志》云:“陆逊破刘备,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即此也。《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一峡州条
虽然山南道一已佚,但《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和《通鉴地理通释》引录了,得到保留。
- 上一篇:弹丸之城 金汤之固——蜀汉咽喉葭萌关
- 下一篇:曹操拿下汉中后有没有顺势取益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