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崇焕红夷大炮守城战术的缪误
明末宁远城该不该用火炮守城?我认为可以,但是是可下击的中小型炮,火枪为主,而绝不是袁崇焕的凭红夷大炮守城!
拿明宁远城为例,城高12米,炮弹降低到敌人高度2。2米要1。41秒钟。就算红夷大炮0角度射击,初速360米/秒,就算1。51秒钟后落地前速度减为220米/秒,也会在城下形成至少406米以上的盲区。假如按记载明朝大炮常用的小射角一分(7。5度)射程三里计算,盲区至少在1500米以上。1500米外,还打的准吗??----结果自然是远了打不准,近了打不着!!
补充一下,明代后期炮规引进后,将90度幅等分12度(分),所以1度(分)对应现代7。5度。
而且更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弄,实心弹落地时的入射角绝对加大,很难形成跳弹了。而期望袁崇焕至于红衣大炮20度的以上最大射程角跳弹杀野猪皮,更是没道理!!
如图:
现在的高速钢弹射击钢板都要法线夹角70度以上(水平20度以下)才形成跳弹。
而专业结论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袁崇焕30度以上的射击角(落地时更大)能形成跳弹?难道袁的炮弹比现代炮更快,袁的铅弹比钢弹更硬,还是野猪皮站的地方是超级钢板地?????因为早期炮的这些不足。所以恩格斯的著作《炮兵》将炮兵理想射击角度定为五度(“在5度以上的斜坡向下或向上进行射击,或者从一个山冈的顶部向另一个山冈进行射击,是非常不利的射击条件”。里面提到的大减大炮威力的两个要点入射角不能大和炮位不能高,袁崇焕全占全了。)
真正上城的守城炮是中小炮。至于大炮上城及相关分工,明代《火攻挚要》记载“若敌人屯营远窥,必籍长战铳远击以乱其营,使其不敢久停”。真正杀敌的是彖炮(宽口炮)“若蚁聚蜂拥逼临城下又必籍大彖铳以为击宽毙众之计”。如图:
恩格斯在《棱堡》中也说的很清楚:“它们构筑得很高,火炮可以从这里超越棱堡的胸墙进行射击。由于这种封垛的制高位置,通常在封垛里放置射程最远的火炮,以便在较远距离用炮火骚扰敌人。"------呵呵!在超越明朝的时代,在超越明朝的棱堡上,在超越明朝的封垛中,使用超越明朝的大炮,起到的也只是炮火骚扰敌人而已!!
恩格斯还是棱堡时代,多少给明代的“凭坚城用大炮”留了点面子。而在城墙时代,军事学泰斗T·N·杜普伊的书中对大炮上城的评价“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城堡和筑有城墙的城市无法架设对付敌人炮击的大型加农炮。城墙上的轻型炮又打不着敌人的攻城远程炮,稍重一些的炮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拖到城墙上面,但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炮的后坐力会使墙基发生巨大的震动,严重影响城墙的坚固度,因此反而更容易被攻破。"(《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呵呵“反而更容易被攻破”,却连最后的遮羞布都给“凭坚城用大炮”拔下来了!!
再补充两点:
1。对攻城器械的作用夸大:对于主杆式的投石车之类攻城器械,肯定是摧毁了。
而对于后金常用的框架加木板加蒙皮的牌车,盾车,鹅车这类框架式攻城器械。拳头大小(比喻不好不要见笑)的15~20斤的高密度实心弹,击中后击穿可能性远远大于击毁。
[page]2。火力明显夸大:当时的红夷大炮除了刚开始时射速较快外,持续射击时因为炮膛冷却原因,每小时射速只有8发左右(还在没故障前提下)。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无法形成足够火力。
-------真正的实心炮是第一攻城(攻城炮),第二破步兵密集阵(步兵杀伤炮)。至于守城??聊胜于无的骚扰还差不多!!----根本达不到“凭坚城,用大炮”的高度!!
链弹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两个实心球形炮弹用一根铁链连接而成。一般来说,链弹使用的球形弹丸会比普通的实心弹小一些,以便降低炮弹总质量和减小内膛压力。而且为了确保链弹在飞行中一定会发生旋转,很多链弹会故意把两个球形弹丸做成一大一小的样式。
发射出炮膛之后,由于弹丸和炮管内壁的摩擦力的作用,两个弹丸会围绕着炮弹的质量中心高速旋转,切断或击碎沿途遇到的一切障碍物,直到将其携带的全部动能都消耗掉为止。对于海军来说,在需要对付对方的帆缆和桅杆时,具有强大切割效果的链弹是极好的选择。
两个球型弹丸之间的铁链因为要承担离心力的缘故,因此必须做得尽量坚固。同时,为了避免铁链导致炮弹总重量的过度上升,一般链弹都会将两个弹体之间的连接铁链做得很短。因为连接链越长,炮弹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这不但会导致炮弹的精度严重下降,同时也会对连接链本身的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不得不加粗连接用铁链的直径,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炮弹总重的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链弹上使用的连接铁链长度一般不超过火炮口径的四倍。
杠弹的两个球形弹体之间不是由铁链而是由一根铁杆连接的,因此比起来链弹具有先天性的强度优势。而且由于不像链弹那样会发生连接链和炮膛之间的摩擦,杆弹对火炮寿命的影响也不如链弹严重。理论上因为铁杆的强度远高于铁链,因此杠弹可以做的很长,杀伤范围也比链弹要大;但是实际上因为装填空间有限等一系列原因,舰上使用的杠弹的长度往往也被限制在火炮口径的四倍之内,大部分常见的杠弹长度甚至只有火炮口径的2。5倍。
由于在发射出炮膛之后,链弹和杠弹会围绕其质量中心为圆心,以垂直于连接链或连接杆的轴心进行自转,且其自转方向完全无法预测,因此在使用这两种弹药的时候炮口必须和地面/水面留出一定的高度以免发生擦撞。
同样由于这种自旋的存在,链弹和杠弹的精度低得令人发指,其弹道往往会和同口径的实心弹产生数米以上的误差,这也就是很多风帆时代的海战中发射大量链弹或杠弹都不能击毁对方帆缆和桅杆的缘故。同时,其自旋方向的不可预测性也进一步提高了预测弹道的难度。此外,自旋还大大加剧了飞行中的能量消耗,使其有效射程进一步下降。根据实测,18磅海军炮发射的链弹有效射程仅有453米。
六.以上弹道计算和引用都很浅显,大家完全可以自己也算算。(至于因为算法浅显可能和精确计算有的误差,我都已向对反方有利的方向设定。)欢迎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