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战争机器白起是如何炼成的

白起是个战争狂人,更是一架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

一、他率领秦军攻城拔寨,且战无不胜。其战术素养极高,其手段又无所不用其极。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东征南讨。他起于秦昭王13年,时任秦国左庶长的他率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一年后升任为左更,率军攻打韩魏,斩首敌兵24万,之后任国尉。一年后担任秦国的大良造,秦昭王28年开始攻打楚国,夺取楚国都城郢,烧毁楚国祖庙,逼迫楚王迁都于陈,十四年后被秦昭王封赏为武安君。

秦昭王34年,他攻打魏国,斩首13万,他与赵将贾偃作战,将投降的两万赵国士卒沉于黄河之中。

秦昭王47年,他在长平大败赵军,而后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使得“赵人大震”。

他就这样在一场场残酷的实战中锻炼自己的作战谋划的能力,多次战场上的血腥杀戮,使得他心肠愈硬,愈发冷血,愈发泯灭人性。他是个冷血杀手,他残酷至极。

二、他对秦王忠心耿耿,大多数时候他们君臣同心。

他在秦昭王50年自杀于杜邮,他为昭王拼杀整整37年,自己的青春、才华都耗在这一生的事业中;当然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他也对不支持自己的昭王生出一些怨恨,甚至狂妄到对秦昭王与丞相说“不”,其理由也冠冕堂皇:自己生病了,自己病重了。在那些重大的战争中,他们君臣还是能同心同德。比如秦赵长平大战,前线是白起率军拼死阻击赵军,后方是秦昭王发布一级动员令,征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支援前线作战。

当时诸国之中战斗力最强的莫外乎赵国与楚国。赵国名将迭出,廉颇赵奢李牧等人军事才能杰出,但可惜的是,赵王却不断地自毁长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弃用廉颇;“洎牧以谗诛”,诛杀李牧。楚国地大物博,兵源充足,但历经楚怀王时期的秦楚蓝田等大战,楚国也日渐削弱;但就是这样,秦始皇之时,王翦还是率领六十万大军才能最终亡灭楚国。

而赵国经长平之战就几乎再也无力阻抗秦军灭赵的步伐了。

三、他韬谋过人,战略高深。他的这些才华在秦赵长平之战中一显无疑。

在廉颇坚壁不战之时,秦王大放烟雾弹,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战时昏聩,只看到战争的表面而未能高瞻远瞩,更未能认识到战争的凶险,而轻信了流言中了秦王的反间计;弃用老成持重谋略高远的廉颇,而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统帅赵军去打一场关乎赵国存亡的大战,赵括既不被蔺相如看重,甚至被其父母认为若让他率兵打仗定会误国祸民害家。

赵括一到战场,秦王就暗中让白起出任秦军统帅。赵括贸然出击,白起假装战败,引赵括进入长平,然后任由赵军攻城秦军就是坚壁不出,然后悄悄地出兵二万五千截断赵军后路,完成包围;又派遣五千骑兵冲击赵军,将赵军一分为二,并同时动员秦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上战场,去阻截赵国的援军与粮道。赵军断绝粮食四十六日,直至杀卒为军粮。古代就有“大军未出,粮草先行”之俗语,几十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而秦军又阻隔了粮道,割断了赵军的生命线。

此时秦国上下就志在全歼这四十多万赵军了。可以想见,秦赵的正规军、后勤保障及各自的援军一时集中在这小小的长平,包围反包围,攻击与防御,刀枪并举,血肉横飞,千弩齐发,万人倒毙,硝烟弥漫,血流成河,天地山川为之黯然为之变色。悲壮复惨烈!我们可以想见那些高高在上者还在不断驱赶着在他们眼中视如犬羊的百姓去死人堆中求活命。

然后射杀赵括,然后坑杀四十万赵国的降卒,只“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之三有言:“自古以好坑杀人致叛,以能抚养收其用。”但那是战国末期了,尽管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无人能阻挡了。所谓“小者”,据《文献通考户口》记载,按古时户役制,“晋以十一岁以下为小,北齐以十五岁以下为小,隋以十岁以下为小”,战国时又以多少岁以下为小,限于资料与学识而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者”应是少年,不到服兵役的年龄。胡三省评价:这是白起的诡诈,赵军强壮者尽死,小弱者得归而定会说秦军之威势,用这二百四十人破赵人之胆,进而摧毁赵人抵抗的意志。

因此后来没多久,秦军包围赵国的都城邯郸,要一举灭掉赵国了;而当时的赵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围了,只能让平原君出使邀集各诸侯的军队救援,才能解邯郸之危了。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信陵君窃符矫杀晋鄙之后,便下令魏军:“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然后选兵八万进击秦军而最终解了邯郸之危。信陵君不得已而战,而且士卒一旦投入战场就必然有很多死伤,尤其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信陵君却仍有此“三归”之仁善之举。白起也只在杜邮被秦昭王赐剑自刎之前才有一丝悔意,“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坑之,是足以死”。

尽管像白起这样的人在战国时很多见,但像他那样坑杀几十万降卒的人还是还少见的。他就是个战争机器!手段残忍!冷血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