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周瑜竟然曾打算割据荆州自立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
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诉孙权,现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战胜利的功劳算在周瑜的头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二是说,天下人现在都认为保全江东,让你孙权能够继续偏安当老大的就是周瑜。你孙权是靠别人罩着才能坐江山的。曹操的话有真有假,说自己只是烧船撤退,就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当然,曹军瘟疫流行,导致战斗力下降那应该不假。
可以想象,年轻的孙权,看到这封信,心中当然会很不爽。可曹操还好,刘备就更直接,更狠毒。有一次,孙权和刘备单独聊天,刘备就感叹:“周公瑾这个人啊,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啊。文韬武略,是万中无一的人尖子。我看他气度恢宏,志向远大,恐怕不会甘心长久做一个臣子啊。”当时刘备和孙权是盟友,更是亲戚,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两郎舅在一起说私房话。刘备此人是公认的枭雄,貌似厚道却极有权谋,这番谗言,完全一副为孙权考虑的样子。其实,当时的刘备刚刚拥有荆州,立足未稳,如果孙权、周瑜君臣之间内斗的话,刘备就可以趁机巩固地盘了。
曹操和刘备为了各自的利益,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孙权虽然年轻,却也了得,当然不会轻易中招,周瑜依然是江东的军事统帅,直到去世。那周瑜有没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像刘备所说的,可能废掉孙权,在江东自立呢?
周瑜应该说没有,至少是没有明显表露出来。
周瑜的功劳很大,大到可以在江东自立。当年,孙策带领两三千人马来抢夺江东,人丹利伯,周瑜从自己叔父丹阳太守周尚处借的几千兵马,帮助孙策平定江东,有孙策的勇猛和周瑜的谋略,孙策节节胜利。在建立江东政权时,周瑜是当之无愧的功勋第一。看后来,孙策和周瑜分娶桥公二女,既是两人情谊的表现,更是孙策对周瑜功绩的认可。
当曹操大军压境时,江东名臣张昭、张纮等人一致认为,投降才是唯一之道,唯独周瑜和鲁肃主战。鲁肃在后堂告诉孙权,像鲁肃他们投降的话以后一样可以当个太守什么的,孙权要投降的话可就死路一条。周瑜在朝堂上,告诉群臣,曹操并不可怕,东吴可以胜利。鲁肃告诉孙权不能投降,周瑜告诉孙权可以一战。并且,周瑜在鲁肃、刘备等人的协助下,就真的击退了曹操,保住了江东。
可以说,建立江东,保全江东,周瑜都是第一人。即便是孙权自己,在多年之后称帝时也感叹:“没有周公瑾的话,我是不可能称帝的啦。”孙权说的是一句良心话。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权在即位之初,地位相当不稳。在当时,孙权的职位不过是将军,其他的文臣武将和孙权之间只是上下级关系,周瑜作为全军二把手率先对年少的孙权执臣子拜见君主的礼节,从而稳定军心,使得孙权能够正常即位。
为了让周瑜辅佐孙权,不生二心。孙策做了一个安排,孙策交代孙权:“行政方面的事情不了解的话问张昭,对外用兵的话有问题问周瑜。”孙策对周瑜很信任,这份信任也加重了周瑜对孙权的忠诚,以报答孙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当曹操来临,江东是战是降难以决断的时候,江东的吴太夫人发话了:“周公瑾说的挺好,公瑾和你哥哥伯符(孙策)同岁,只是小一个月,我是一直把他看成自己儿子的,希望你要用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啊。”吴太夫人的话,肯定让周瑜心里暖暖的。
并且在孙策死后,赤壁战前,曹操曾经派蒋干到江东游说周瑜,希望周瑜能够加入曹操的阵营。正史中的蒋干是独步江淮的大名士,并非是演义中的小丑。见到周瑜时,两人喝酒聊天,周瑜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表示自己现在遇到了明主,对外是君臣,对内是骨肉之亲,并且言听计从,福祸与共,无论你如何劝说,我都不可能背叛孙权,离开江东。
有自立之力,有自立之才,却没有自立之心,周瑜可谓忠心不二。
[page]只是,周瑜对孙权没有二心,孙权对周瑜却有点不够意思。孙权是个聪明人,九岁时就敢独自到仇敌刘表处索还父亲孙坚的尸体,绝对不是一般人。对待周瑜,孙权的感情也很复杂,可以简单的说,一直是在信任和猜忌之间徘徊,有时候信任多一些,有时候猜忌多一些。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注意,但在孙权心中,却可以能引起别的想法。
当孙策死后,孙权奉命继任。此时、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铲除孙权呢?估计从孙权见到周瑜带兵的那刻起,两人的关系就有了裂痕。何况周瑜入吴之后,并没有尽快离开,而是驻扎在吴地,和长史张昭一起管理各项事务。确实,刚接位的孙权需要有周瑜的帮助,但若是放眼望去,整个吴郡都是周瑜的人马,放眼军队都是周瑜的亲信,作为主公的孙权会做何感想?
于是,在几年之后,周瑜奉命出吴,在柴桑练兵,一方面是应对荆州刘表,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孙权刻意为之吧。毕竟练兵之事,未必要大都督亲自出马。
当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孙权和臣下商议多日,难以决断。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商议,为何史书上说是“劝”?估计鲁肃也明白,孙权是有意把周瑜发配到鄱阳湖吧。当孙权迫于局势,不得不把周瑜召回来的时候,又发生了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周瑜一到,文臣武将纷纷前去拜访周瑜,询问周瑜的意思,周瑜却都没说。为什么不说?并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为不能说。群臣都去拜访周瑜,几乎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东命运的最后决策人,这对于没有二心的周瑜来说,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件事情肯定会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会怎么想?于是,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公开陈诉自己的观点,并请求孙权做出最后的决策。
周瑜以为自己已经很注意分寸了,可是,在孙权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建议孙权及时铲除刘备,认为可以在京口把刘备供起来,给他美女美食,让关羽和张飞为自己所用。这个建议本来极好,但是孙权却以刘备一时难以控制,尤其是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大,不能搞窝里斗为由,拒绝了周瑜的请求。不但如此,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想以此来讨好刘备。
刘备一直是周瑜心中的大敌,为何孙权还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增进两人的关系呢?当然,孙权是为了加强孙刘两家联盟的关系,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当时,周瑜是孙刘盟军的盟主,拥有军事指挥权,在实力上更处于绝对的优势。刘备虽然说夺取了荆州南部一些郡县,但是荆州的北部重镇却在周瑜的手中,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大败,此时端掉刘备并非没有可能。
就算是孙权顾及曹操的威胁,也完全没有必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在当时是要借重孙权的。最好的解释就是孙权想借助刘备来牵制周瑜,意图得到平衡,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于是,周瑜说刘备有野心,刘备也说周瑜想自立。刘备敢于当面离间孙权和周瑜的关系,若说孙权周瑜之间没有问题谁也不会信。刘备是个多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的人!
还有一个证据。当周瑜临死时,曾经给孙权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封遗书中,周瑜强调自己一生最大的际遇就是受到孙策的特殊恩遇,自己时刻铭记在心,因此勤勤恳恳,不敢懈怠。现在快要死了,建议让鲁肃接任,鲁肃如何如何不错等等。然后说了一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越读越觉得周瑜很委屈,堂堂大都督,为何在遗书中强调自己“我快要死了,总会说一两句善意的话”?若非周瑜和孙权关系越到晚年越不和,周瑜也不会说这么凄惨、可怜的话了。
- 上一篇:令曹操哭笑不得的定陶战役大结局
- 下一篇:曹操与马超的西北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