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夭折于大捷之际有奥妙
蹋顿的骑兵注定完不成任务了,因为刚刚与他们交错而过的曹军中就有曹操本人,在这种战势的关键时候,曹操向来是身体力行的。
其次就是曹军的步兵在白狼山上防守,得绝对地利,骑兵爬山,还不如步兵,一阵乱石,瘸马一片,匈奴人打仗也就那么回事儿!
蹋顿的中军处:从没见过汉军这种打法,一时愣住了,这股人马是来干吗的?哪有不交手一个劲的往人家军阵中央冲的道理?
本来蹋顿摆阵势就是照葫芦画瓢学着汉人的样子,哪里有什么随机应变之阵法变动之术?大家乍遇新事,都变成了看戏的,唯一死命抵抗接战的也就是蹋顿的亲兵。
后来大家明白过来了:是来搞“斩首行动”的呀?那怎么能行?可惜明白时已经晚了,曹操与后跟诸将已经掩护了张辽突击队的背后与两侧。
张辽部要饿狼掏心!
这本该特精彩的一仗,让蹋顿给表现的窝囊极了,一愣神工夫,身边的亲兵、诸王爷死伤遍地,蹋顿才想掉转马首逃命,却也就不过是慢了一眨眼的工夫,马首已转过去了,人头也落下来了!数万大军,顷刻崩溃!
还是袁氏兄弟了解曹操,早就预感事情不妙,自己的残兵数千骑一直保持与蹋顿主力一段距离,一见蹋顿授首,心知大势已去,率部急速远扬,直奔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去。
曹军趁势扫荡蹋顿溃兵,直扑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诸豪杰,那些“豪杰”们可没有蹋顿那么死心眼,谁做无用的抵抗?全部撇下族人,追赶袁氏兄弟去了,也去投奔了公孙康。
曹操一战定辽西,俘虏胡汉士兵竟达二十余万口,看来民族与军人如果没了斗志,数量多反成累赘。莫非统治者软了骨头,人民必成奴才?
谋士们现在都不缺奇谋了,纷纷建议趁胜下辽东,除恶务尽,宜将剩勇追穷寇么!曹操摇头微笑颁令:班师回邺城!
众人不解,曹操自信断言:“我会使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用劳师动兵。”
就在诸将及谋士们的疑虑中,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大军开始自柳城还邺城,谁知,那袁尚、袁熙弟兄俩的人头走得比曹操之凯旋大军还快,已经被公孙康的使者带着等候在邺城了,出乎意外的是竟还配送了一个:辽东单于速仆丸的脑袋。
榜样的力量无限:十一月军回至易水之时,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便来致贺,并示归顺。
众人这时才算真服气了!
诸将当然要弄明白:“曹公还而公孙康斩送袁尚、袁熙之首,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曹操最乐意干的活路,没有比解释这已被证实了的预言能再让人得意的事情了,请大家也记住了这等“拍马大法”,无论对谁,百试百灵!
曹操现在的心情比撕着狗肉灌烧酒还要痛快:“公孙康素来畏惧袁尚等人,我军若大军压境,他们双方必然合作并力对付我军,但形势若缓则必然相互谋图,这是必然的规律!”
这次曹操的八卦决不亚于周文王,公孙康、袁尚、袁熙还就是这么配合的曹操:临近辽东,这弟兄俩就盘算开了公孙康的地盘,袁尚素以勇武自居,便提议趁个机会宰了公孙康,这样辽东也就自然成了俩兄弟的;谁知强龙不压地头蛇,公孙康也在打着同样的主意,不同的是公孙康动手早了那么一点!
袁氏俩兄弟想的是趁个机会,而公孙康却是拣日不如撞日,干脆一见面就动手吧,这样岂不能省下场接风宴钱?于是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袁尚、袁熙入内就餐。
袁熙开始还迟疑不进,袁尚烦了:干啥活能比赴宴爽?强迫袁熙随自己入内解馋,谁知进门就给绳套住,被公孙康的伏兵捆在了冻地上,这下心凉透身更凉透也!
[page]袁尚与公孙康理论开了俘虏政策:“没死之前,就还是条生命,是生命就该尊重,现在寒不可忍,你总得给弄张席垫下屁股吧?要不俺们告你去!”
公孙康觉得这弟兄俩有点分不清屁股跟脑袋哪个重要,便耐心的向二位解释:“哥们儿的头颅就要远行万里了,屁股凉点不妨暂时忍耐一下,还糟蹋一张席干吗?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血汗,浪费等于犯罪呀!”
就这样,袁氏兄弟的脑袋参加了公款旅游,身子留在了辽东。
曹操大军离柳城当月,一代奇才郭嘉病逝于归师途中,年仅三十八岁。
北征大军终于大捷,此刻郭嘉辞世有点欣慰瞑目的意味,也像是心力、体力被耗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是否有愧最后一计失误?不得而知,因为仗毕竟打胜了,“不应有恨,此事古难全!”。
郭嘉辞世,曹操极为哀痛,对荀攸等谋士言道:“诸位与我都是同辈的第一代领导人,唯有郭奉孝年龄最小,接班人肯定就是他了!现在中年夭折,真是命苦啊!”--听这口气是要将郭嘉当作接班人写入党章来着!
不过,很明显曹操有送空头情之嫌:人都死了,说这些何用?郭嘉到死职位不过军祭酒,也就是说,曹操从未让其单独掌过军权,只不过是个不挂长的参谋而已。
与荀攸等谋士说这些,不过为激励生者,这与今人致悼词是一个意思,那悼词的内容没有不含水分的,对于逝去的人,国人的传统习惯是:不妨大方一些,反正你又不能再升实职官了,不会威胁上级及压制下级,让死人心乐于地下,有何不可?
反过来,对于需要让你死后倒霉也是一个道理:不妨把一切坏事都推到你头上去,实质上对于你一个死了的人也没啥妨碍,叛徒、内奸、卖国贼、野心家……再加几顶大帽子对你也不相干,不会压得你死上第二次!
至于遗臭万年?早呢,一万年太久么,到那时不定是谁呢。
曹操懂得褒奖死者乃是为了优厚生者,回邺城后上表皇帝并公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这是个实在玩意:那郭嘉的遗属得到了实惠!这样对其他的谋士们当然是一种看得见的激励。
不过,曹操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郭嘉最后一谋的彻底否定:回到邺城之后,曹操集合了出兵前反对郭嘉建议的人,大家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曹操反而皆厚赏之,并且解释:“这次北征,险中求胜纯属侥幸,虽然得逞,实乃天助,不能当作成功战例;诸位所建议的才是真正的万安大计,应该嘉奖诸君,以后有话千万照说不误,”(大家是否品到了曹操宽宏背后的心思?--子金山按)
还是上文说过的老话题:曹操可能到死也不会醒悟到,郭嘉给他出的这最后一谋,虽然侥幸成功实施,却给刘备留出了改变命运的时间与机会。从此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顺利消灭刘备了!
刘备的三顾茅庐行动正在进行中……
- 上一篇:天津教案:面对坚船利炮,曾国藩再无回天之力
- 下一篇:老天爷帮曹操打服了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