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约瑟夫·毕苏斯的一生,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

波兰的历史上有许多的风云人物,他们用自己的传奇人生,书写出一部慷慨激昂的历史篇章,就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主角约瑟夫·毕苏斯。

生平经历

约瑟夫·毕苏斯基!毕苏斯基出生在俄占波兰境内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年幼时,母亲就为他朗读波兰文学作品,介绍波兰的悲惨历史。后来,毕苏斯基一度在维尔纳的体校读书,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契卡”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算是毕苏斯基的“学弟”。

1885年,毕苏斯基在哈尔科夫大学学习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两年后,毕苏斯基被俄国当局逮捕,罪名是参与了由列宁大哥组织的刺杀沙皇行动。之后,列宁的哥哥被处死,而毕苏斯基被判流放西伯利亚。5年后,毕苏斯基刑满释放,他加入了波兰社会党。

不过到了1900年,毕苏斯基再次被捕,这次他非常聪明,通过装疯卖傻逃了出来。一战爆发前,他做了许多地下工作,担任过一个组织者兼筹款人,甚至抢过银行、劫过火车。不过在此期间,毕苏斯基由一名社会主义者转变为民族主义者,他的理想是重建波兰。

一战爆发让毕苏斯基看到了机会,由于他极度仇视俄国,所以他讲希望寄托在同盟国的身上,还组建了一支波兰军团,协助同盟国作战。不过毕苏斯基和同盟国也发生了矛盾,因拒绝让德国人指挥波兰军团,他被德国人投进监狱。直到德国宣布投降后,他才被释放出来。

1918年11月11日,毕苏斯基被任命为波军总司令,担负起重建波兰的重任。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毕苏斯基终于重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波兰。不过由于边界问题,波兰先后陷入四场战争,波乌战争、波立战争、波捷战争、波苏战争。特别是苏波战争,苏联当时已经兵临华沙城下。

率领苏俄红军的正是名将图哈切夫斯基,他被誉为“红色拿破仑”,后来成为苏联元帅。可是在这场华沙战役中,图哈切夫斯基遭遇人生中的“滑铁卢”,被毕苏斯基打败。波兰军队趁机发起反攻,夺取了苏俄大片领土。苏俄被迫与波兰签订《里加和约》,将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立陶宛的一部划归波兰。

此后波兰内部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于是在1926年,毕苏斯基发动政变,成为这个国家军事独裁者。毕苏斯基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国际关系,先后与苏联、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值得一提的是,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对毕苏斯基十分敬佩,多次提出与波兰结盟,但被毕苏斯基拒绝。

1935年,68岁的毕苏斯基病死。消息传到德国,希特勒亲自在柏林主持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仪式。二战爆发后,波兰被德国占领,希特勒特意派出军队保护毕苏斯基的陵墓,他甚至说如果毕苏斯基还活着,两国不会兵戎相见的。

后世影响

1935年5月13日,依照毕苏斯基的遗愿,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被总统和政府任命为波兰军队总检阅官,并于1936年11月10日晋升为波兰元帅。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留任波兰总统。雷兹成为当时波兰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仅次于总统的国家第二号人物”。很多人将雷兹-希米格维视为毕苏斯基的继任者,但前者的影响力远不及于后者。

波兰政府变得越来越专制保守,雷兹-希米格维的行为遭致更加温和的伊格纳奇·莫希奇茨基反对。1938年雷兹-希米格维与莫希奇茨基和解,余下的统治集团却分为“总统派”和“元帅派”,总统派(又称为“城堡组织”,以当时总统官邸王室城堡命名)主要由平民构成,而元帅派包括职业军人和毕苏斯基的老战友(“毕苏斯基的上校”)。波兰战役后,上述的一些政治派别继续留在了波兰流亡政府。

毕苏斯基留给波兰的遗产跟显克微支笔下的奥努弗雷·扎格沃巴所沉思的一样,是波兰的奥利弗·克伦威尔。这样的元帅既会得到炽烈的拥护,也会遭致刻薄的指责。

1935年毕苏斯基的葬礼上,总统莫希奇茨基对元帅赞颂到:“他是我们心中的国王和我们希望的君主。在他辛勤劳累的半个世纪里,他一个接着一个地博得了我们的心,我们的魂,直到他将整个波兰染成他王室气概的紫色……他给了波兰自由、领土、权力和世人的尊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实际上是苏联卫星国,而毕苏斯基的思想对这样的波兰的影响已所剩无几,尤其要说的是,当时的波兰没法继承毕苏斯基的事业,既没法联合波兰与其邻国成立海间联邦,也没法进行普罗米修斯计划,将俄罗斯分裂,将被强行并入俄罗斯的国家解放。

战后的十年间,波兰的共产政权对毕苏斯基和战间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不是忽视,就是指责。但是,尤其是在去斯大林化和波兰十月(1956年)时,波兰史学界对毕苏斯基的态度逐步发生改变,摆脱了以往的完全否定,变得更加中立平衡。

个人看法

在我看来,毕苏茨基是一个精明的领导者,一个坚定勇敢的军队,一个无可置疑的波兰爱国主义者和大波兰主义者,其执政经历是保守派思想为主的,但并不是全面的独裁统治。他并不是那种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思维的人,但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一个僵化的领导人。

同时,他对于波兰过度自信,对于保持波兰的独立地位过度敏感,对于大波兰主义过度热衷,缺乏西方式民主思想、对传统更有偏爱,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负,对自己制订的政策的正确性总是深信不疑。他并不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他只是那个时代众多政治人物中一个遇到并抓住了机会的较杰出者。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