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中的三国最强战略阵容
鉴于是未来人,已知三国的后事,故而旁观者清。
所以自作主张,为三国时代的吴蜀两国各量身定做了一套比较中肯的战略方案阵容。虽不算奇,但较为符合历史形势和两国国情。
学识有限,欢迎指正。
注:
2 荆州为吴蜀两国和平划分
蜀国:
主要战略:东和孙吴,北拒曹操,依旧听从诸葛亮的经典隆中对,只不过荆州上将换成庞统
诸葛亮统领西川,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北边为刘备北伐提供一切补给,南边进行和戎政策,使李恢、马忠镇守南方,并发展西川政治、经济,培育新一代文官蒋琬、费祎,教育太子刘禅,发明创造新军事武器,写将苑兵法八阵图流传后世。
庞统为荆州主帅(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以邓芝为使,与东吴交好;马良足食足兵,保证庞统北伐所需(不断培养当地新人才,如潘俊);马谡为参谋,出谋划策,共论军计(不断培养本土新人才,如杨仪)
关羽为大将(有庞统为其分析战略,指挥调度,则关羽更强)关平、廖化、宗预等为战将
赵云为庞统腹心(进可攻,退可守,内政外交战略眼光皆有)
刘备为汉中统帅(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刘备自领大军出斜谷,攻陈仓(以正合)法正为谋士(擅长战略进攻,与先主最有默契)黄忠为战将(先登陷陈,勇冠三军,先登不二人选)
马超率弟马岱出祁山,至陇西(熟悉秦川地形,擅长骑兵作战)
张飞为主魏延为副,以黄权为谋士,按照魏延之策,渡过汉水,出子午谷,用险招(以奇胜)
注:用魏延之策出子午谷不过是在尝试更多打法罢了,真正的主线还是拥有法正的刘备部队
吴国:
主要战略:东攻合肥,图谋徐州;西和蜀汉,共拒曹操
张昭镇守江东,提供孙权北伐的一切补给,并安抚江东大族;与张纮、顾雍、诸葛瑾等人默契配合,稳定政治,发展经济;以张温为使,与西川交好;以步骘、吕岱占交州,定南越,培养太子孙登。
孙权为扬州主帅(东攻合肥,图谋徐州)
吕蒙为大将,也是实际指挥者
陆逊为谋士,协助吕蒙制定战略战术
甘宁为先锋(最大任务就是与张辽抗衡,并做为吕蒙陆逊战术的主要实施者)
凌统、周泰、朱然等孙权喜爱的将领为战将(不断培养新人才,如全琮)
周瑜做为荆州主帅(西和蜀汉,共拒曹操)
鲁肃为谋士,协助周瑜制定战略战术,并保证补给
程普为大将,主要负责防守重镇
周瑜与庞统原本关系较好,此时同在荆州,密切配合,互援互救,则北伐有望也。
吴国蜀国制定了战略计划,可谓锋利异常,矛如此,盾不可不坚也。故而我又两面派,设身处地为魏国在制定一下较为完美的防守计划吧。
魏国:
[page]主要战略:由于吴蜀坚持合作不动摇,只好硬着头皮,靠自己的地广人多、人才济济来三线作战吧(好像有点狂啦)
荀彧留镇许都,为曹操制定一切重要军政决策,并负责荆州战线的一切补给;与陈群、董昭等默契配合,发展魏国政治、经济,以曹彰、田豫为将防御外族进攻,培养新太子曹冲(曹丕能力有余、人品不足,曹植**情中人、难当大任,曹彰长于攻战,短于国事,故而挑选有仁者之德与智者之明的曹冲)
曹操亲自应对庞统与周瑜在荆州的同盟军。(不好对付,只好选用贤能为辅)
荀攸、程昱、满宠为主要智囊团,像前期北方统一战那样为曹操出谋划策(不断培养本土新人才,如钟会)
曹仁、于禁为大将,防御关羽、周瑜的进攻,此二人攻不如关、周,守足以任
司马懿统领西线一切军事,应对刘备的进攻。
徐晃为游击部队,主要防御蜀国突如其来的进攻,如魏延出子午谷
司马懿镇守祁山,面对刘备主要大军
贾诩为谋士,协助司马懿制定战略战术
张郃为大将,擅长利用祁山地形(不断培养新人才,如陈泰、邓艾)
郝昭镇守重要隘口,如陈仓
夏侯惇名义上总督东线一切军事,并提供合肥战区的补给。
臧霸镇守徐州,曹休镇守寿春,随时支援合肥
张辽为合肥主将,还是经典组合,乐进、李典为副将(虽然历史上三人并未有主副之分,但考其能力,张辽完全有能力统帅全军)
刘晔、蒋济为谋士,负责出谋划策,二人熟悉扬州地理,明于军机,正好适用于此(不断培养新人才,如王基)
总结:
若如此,则吴蜀矛虽利,魏之盾亦固也。则蜀吴不能吞魏,魏亦不能灭蜀吴,究竟三国争雄,谁主沉浮?虽然历史已明,但以我观之,尤在今也。
我虽知三国,但不甚明军事地理,故而有遗笑大方者,请谅解。
- 上一篇:议公孙瓒与袁绍的“界桥之战”
- 下一篇:许文广:官渡之战是“流氓无产者”战胜“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