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演义”的勇气,无论忠奸左右成败与否
但凡经典,总难免被人引用复制。“三国”就一直是个容易泛滥的题材,它没有明晰而严格的正史界定,人人得而取之用之。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的《三国志》、央视94版的电视剧复原、易中天信马由缰的解读,甚至于日本游戏厂商诸如《真·三国无双》等文化衍生物……它们的创造基石全部源自于那一段历史家国,那一群英雄史诗。青山依旧在,今年我做东。目前正在热播的高希希版新《三国》,就正处于做东的位置上。同样的,它对于传统三国形象的改造,亦成为当下的热点。我以为,当年罗贯中将三国“演义”化,是对于历史的艺术加工。既如此,我们何不对新《三国》在“演义”基础上的二次“演义”改造,抱以宽容微笑呢?
新《三国》 摒弃了拥刘贬曹的传统视角,以曹操为主线,用更巨大的空间来讲述英雄们的性格交锋。曹操的英雄化、刘备的城府化、吕布的正太化、貂蝉的御姐化甚至台词的穿越化,都是现代艺术加工的感情寄寓,是对于老版《三国》的破格重造。这样的台词变革与戏路转移,固然难免雷人。那是因为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早已经不适应老版三国的沉闷拖沓,亦不习惯京剧式的走位与对话。时代在变,社会艺术表现形式也在变化。在一个日趋碎片化的世界里,如果诸如“XX秘史”一类历史虚无主义影视作品,能够斩获收视率;那么对于传统形象再加工塑造的影视作品,也应得到认同。毕竟,前者是破坏环境、后者是改造环境……
再没有一个时间与空间,能够像三国一样容纳如此多的英雄、梦想、人性与征伐。英雄们不会消逝,他们依然在无数的文艺作品中挥刀而立。因此,我们的身体里,不应该只有一颗苍老的灵魂,去承载以前所有的艺术记忆。新《三国》裹挟《三国演义》的民间感召力,去还原、改造《三国志》里的历史真相。此举无论忠奸左右成败与否,至少我们看到它不怯于让历史小说与现代环境直面而立的勇气。
- 上一篇:三国人民的战争——干掉超一流武将!
- 下一篇:定军山月半轮秋:缅怀诸葛亮与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