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到秦统一;秦朝灭亡,楚汉相争,后汉统一于天下;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随后光武中兴,等到了汉献帝,三国开始。而导致天下混乱、分东离西的罪魁祸首,则是桓、灵二帝。
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的境地。东汉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到地主的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对立地位。
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从汉安帝即位以来,到黄巾起义爆发前夕,共计七十余年的时间,农保起义几乎连续不断。仅在黄巾起义前的三十余年中,见于史书记载的农民起义就不下二十余次。先是吴郡一带农民起来攻打县城,杀了官吏。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起兵,没有几天工夫,聚集了一万多人。汉灵帝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被起义的农民打败。许生的声势越来越大,还自称“阳明皇帝”。后来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尽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是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浪潮的普遍高涨,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农民群众就是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前仆后继,坚持着斗争。一场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在封建统治阶级层层控制下,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要进行长期的秘密准备工作。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由张角利用“太平道”,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发动起来的。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深得群众爱戴。相传张角的老家原本在山东,因为连年饥荒,就带着两个弟弟逃荒到了巨鹿。他们后来就在巨鹿开场收徒,传授武艺,并在那里落户。这个传说反映了黄巾起义领袖为人民所敬重爱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东汉农民起义是和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的。
张角,本是道教中太平道一派的首领。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记载,张角是一个不和格的秀才,因为某天上山采药,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实际上是南华老仙。该老人拥有神仙般色彩:碧眼童颜,手执藜杖。他把张角叫到一个洞中,亲自给了他三卷天书,书名叫《太平要术》。并对张角说:“你得到这个书后,应当代表上天对凡人进行教化,拯救世人。如果有异心,必有恶报。”于是张角白天黑夜的读此书,最终能呼风唤雨,道号“太平道人”。他自称“大贤良师”,以传布太平道为名,利用行医治病为手段,秘密传道,向贫苦的农民宣传“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的平等思想,提出要建立一个财产公有的“太平”世界。开始,东汉政府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的“善道”,并没有引起注意,使太平道得以顺利的发展。
张角懂得医道,给穷人治病,从来不要钱,所以穷人都拥护他。
他知道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盼望有一个太平世界,让他们安安乐乐过日子。他决定利用宗教把群众组织起来,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跟他一起传教。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张角又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面治病,一面传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老百姓不论是信或者不信,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也只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给人治病的教门,谁也没有认真过问。朝廷里有一两个大臣看出苗子,奏请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汉灵帝正忙着建造他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心里。
[page]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张角和他的8个弟子,分别活动在青、徐、幽、冀、兖、豫、荆、扬(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苏数省)等八州,吸收了几十万人加入了“太平道”。张角把他们编成36方。大方1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都设“渠帅”为首领,统一在他领导下。176年,司徒杨赐曾上书灵帝,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见太平道已引起统治阶级的严重注意。
眼看时机一天天成熟,他们决定在“甲子”年(即公元184年)发动起义,还颁布了四句口号,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黄天”则是张角自称。公元184年,大方马元义先调剂、扬二州的数万名起义群众,赶到邺县(今河北临漳县)集中,准备配合京城及各地的起义。马元义又几次到洛阳,组织宦官封諝(xu虚)、徐奉等为内应,约定在这年的三月五日一同起义。为了实现起义计划,张角派遣大方首领马元义往来于洛阳和各州之间,准备调集荆、 扬两州的道徒数万人潜赴邺城,并积极联络洛阳皇宫中的宦官信徒充当内应,确定三月 五日在洛阳和各州同时起义。同时,他们又派人在京城洛阳的寺门及州郡官府的墙上,用白土写上“甲子”两个大字,作为起义的暗号和标志。
但是在二月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唐周,把马元义的起义计划向东汉政府告密。东汉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在洛阳实行大搜捕,对起义进行残酷的镇压。结果,马元义被捕惨遭车裂,在洛阳牺牲;信奉太平道的一千多名官兵、百姓,也遭到了屠杀。张角与宫廷的秘密联系断绝了。同时,东汉政府又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张角等人。
张角知道事情已经泄露,就连夜派人通知各方,在这万分紧急的形势下,起义提前爆发了,“旬日之间, 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军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记,因此称之为“黄巾军”。黄巾起义爆发后,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统一指挥战斗。他们率领起义军攻打州郡,焚烧官府,没收豪族财物,许多地方官吏闻风逃窜。不到十天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黄巾军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义军首领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 梁自称人公将军,他们率领义军主力,活跃于冀州地区,在北方形成革命中心。张曼成 自称“神上使”,带领黄巾军战斗在南阳地区,形成南方地区的起义中心。波才、彭脱 等人率部转战于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东北)、陈国(郡治所在今河南睢阳)一带,成为东方地区的革命主力。各路黄巾军所到之处,烧官府、打豪强、攻坞壁、占城邑,给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以沉重的打击。
这次黄巾起义在战略部署方面,张角吸取了以往起义被统治者各个击破的教训,采取了“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同时出击的计划,即在京师洛阳内外同时起事,在地方各州一起暴动。在作战行动方面,各路义军虽缺乏周密的协同配合,但是从其活动形势看,起义军显然是以洛阳为主要进攻目标的,自东、南、北三个方面包围威胁洛阳。
所有这些,均反映了黄巾起义战争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决策经验和较好的作战指挥艺术, 一时间造成“遐迩摇荡”、“烟炎绛天”的巨大声势决不是偶然的。
黄巾军英勇善战,战果辉煌,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由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郡黄巾军,攻杀了郡守褚(chu楚)贡;由波才领导的颖川郡的黄巾军,在颖川(今河南禹县)大败官军,而汝南郡的黄巾军,在邵陵(今河南部城东)击败太守赵谦;广阳郡(今北京)的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掌握州的军政大权的高官)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黄巾军的节节胜利,使东汉政府惊恐万状。八州并起的黄巾大起义极大地震撼着东汉朝廷,统治者在惶恐不安之余,急忙调兵遣将镇压起义: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屯兵都亭,以保卫京师;在函谷、太谷等八个险隘要冲设置八关都尉,以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下诏解除“党禁”,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出宫中藏钱收实官兵,用西园马匹装备军队,扩充骑兵,增设西园八校,以加强军队实力,尔后,东汉王朝调集军队,开始向起义军进行反扑。
当时,活动于颍川一带的波才起义军对洛阳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汉廷委派中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统率主力投入这一战场。对于起义中心地区的河北一带,则任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和当地郡国兵前往镇压。对于南阳地区的张曼成部义军,则加强防御,暂取守势。东汉统治者实施这种先防后剿、攻守皆备、重点进攻、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表明他们具有老练的统治经验和军事素质,是黄巾起义军所面临的一伙凶狠狡猾的敌人。
[page]这年四月,皇甫嵩、朱儁率领官军四万余人,首先扑向颖川地区。颖川的黄巾军在波才的领导下,主动迎战,一举击败朱儁所部官军。皇甫嵩见势不妙,领兵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黄巾军乘胜追击,又把皇甫嵩围困在长社。本来形势发展,对起义军有利。但遗憾的是,波才军缺乏军事经验,依草结营,戒备不严,结果反被皇甫嵩深夜纵火烧营,实施突袭,造成义军的惨重损失。皇甫嵩会合朱儁、曹操两部汉军,乘机进击,大败波才军,残杀起义将士数万人。破颖川义军后,官军乘胜进攻汝南、陈国义军。不久,波才义军余部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彭脱义军在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又遭镇压归于失败。
颖川、汝南黄巾军的失败,使东汉朝廷摆脱了京师之危,得以腾出力量来对付其他地区的起义军,至此,双方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东汉朝廷已占据了主动和优势。
东汉王朝旋即将皇甫嵩调赴东线,镇压东郡卜已黄巾军;调朱儁开赴南阳,镇压张曼成义军。皇甫嵩进攻很顺手,仓亭一役,就将卜已起义军残暴地镇压下去。于是,南阳一带成为双方第二个战略会战的场所了。
在南阳,黄巾军张曼成部自三月开始,即以重兵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遇到南阳太守秦颉的顽固抵抗,双方相持百余日,义军师疲。六月,张曼成战死,义军推举赵弘为统帅,继续斗争,终于攻克宛城,把新任太守秦颉赶跑了,并把部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声势浩大,东汉政府决定联合朱儁、荆州刺史徐璆(qiu球)和秦颉的力量,共同围攻宛城的起义军。从六月到八月,黄巾军经过顽强奋战,多次挫败官军的攻势,宛城一直由起义军固守。可是黄巾军未能乘胜出击,扩大战果,使得朱儁能够重新集结力量,继续进攻。不久,赵弘战死,韩忠继为黄巾军统帅,又与汉军相持了一段时间。朱儁镇压农民起义很有一套手段,他见强攻不易奏效, 这时便伪装撤围欺骗义军,暗布伏兵,伺机进击。义军缺乏经验,中计出城追击,结果在中途遭到伏击,损失惨重,统帅韩忠投降被杀。黄巾军余部在孙夏带领下退保宛城,但因众寡悬殊,无法固守,于十一月撤出宛城,退向西鄂精山(今河南南召南)。朱儁跟踪追击,孙夏战死,义军牺牲者达万余人,南阳黄巾军斗争到此归于失败。
当宛城正在激战的时候,东汉官军又加紧对河北起义军的进攻,战争的中心转移到河北地区。河北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的中心地区,张角在巨鹿发动全国起义后,即率军攻克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并命张宝北上占领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控制河北腹地,与张角、张梁军形成犄角之势。东汉王朝先后派遣卢植、董卓进剿河北义军。卢植开始气势汹汹,曾给张角一定的压力。然而,他毕竟是个无能之辈,几经变换攻城办法,却一直没有能攻下广宗城。东汉政府无可奈何,只好将他撤职,改派董卓去河北镇压。没想到董卓刚刚上任,就在下曲阳与起义军遭遇,经过较量,也成了张角手下的败将。董卓围攻广宗两三个月,广宗却巍然不动。八月底,东汉政府再次交换人马,撤了董卓的职,调镇压起义军老手皇甫嵩北上。皇甫嵩接任官军统帅,率主力扑向河北战场。这时,其他地区的义军已遭失败,战局对黄巾军日益不利。屋漏更遭连夜雨,就在这紧要关头,黄巾军首领张角又突然病逝。但即便是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义军在张梁、张宝率领下,仍坚持着同官军浴血奋战。在广宗一带,义军与汉军皇甫嵩部激烈交战,数次挫败敌人的进攻,追使皇甫嵩“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可是这时义军又犯了轻敌的错误,误以为敌人已停止进攻,以至于松懈了戒备。皇甫嵩瞅准机会,乘黑夜发起突然袭击,起义军仓促应战,惨遭败绩,张梁英勇捐躯,广宗失陷,是役,义军阵亡和投水自尽者达八万余人,许多随军家属遭到敌人惨杀。而皇甫嵩在进剿广宗张梁部义军得手后,则迅速调转兵锋,于十一月攻打下曲阳。经过激烈交战,起义军战败,张宝牺牲,十余万起义军壮士惨遭屠杀,河北黄巾军也被扼杀于血泊之中。张角被剖棺戮尸。其他几路黄巾主力军也被敌人孤立包围,分别镇压。
官军攻陷下曲阳,标志着张角等人所领导的黄巾起义军主力,在东汉王朝的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武力镇压下,悲壮地失败了。然而农民起义的火焰并没有就此而熄灭,分散在各地的黄巾余部,仍在坚持斗争,他们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给东汉王朝的统治以新的打击。这一斗争前后延续了二十余年之久,给黄巾大起义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尾声。
黄巾军寨位于海拔1062米的灵霄山中段,距邢台市区35公里,可供游览面积24平方公里。黄巾军寨自然景观壮美,尤其是金秋十月,苍鹰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野菊怒放,五彩缤纷,青松翠柏掩映其间,红叶似火,染尽层林,更胜香山红叶。
黄巾军寨是太平道的发源地,黄巾军起义的大本营。东汉末年,邢台巨鹿人张角在灵霄山创立“太平道”,聚义的四方英雄豪杰,招募平民百姓,惩治贪官污吏,沉重打击了腐朽的东汉地主阶级统治。山上至今还遗有当年黄巾军的点将台、练兵场、石梯、寨子门、寨墙、水牢、营址、地道、民进洞、八角亭等,尤其是“水牢”保存完好,是当年张角惩治贪官污吏、豪强劣绅的地方。
交通: 自驾车从京深高速公路邢台北口下,沿迎宾大道西行至邢昔公路,沿该路至田庄下道,直奔寺沟村即可。从邢台火车站下车,可从火车站乘3、6路公共汽车到邢西汽车站,有班车直达。
- 上一篇:吕布兵器辨, 吕布用的应该不是方天画戟
- 下一篇:易守难攻,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