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广州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中国军队誓死保卫广增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于1938年10月发动对广州方面的进攻。当时国民政府抽调驻粤军队增援武汉等战场,在广东地区仅留7个师、2个旅,兵力分散且装备落后。1938年至1945年间,中国军队与进犯的日军进行过多次会战,而双方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当数1938年10月17日至21日的“广(州)增(城)之战”。

10月12日起,日军第十八师团在惠阳大亚湾下涌、盐灶等处强行登陆,中国守军第一五一师仅有一个营在当地布防,遭日军轰炸,死伤惨重。日军登陆后分三路西进,中国第四战区副司令兼第十二路某团总司令余汉谋,指挥部队拒敌,却因政府军兵力不济、民众自卫队力量太弱而节节败退。15日惠阳失守,16日博罗沦陷。余汉谋遂重新调整部署,以第一八六师主力守增城及罗浮山地区,第一五八师守增城之西的联和圩,第一五四师守增城之东的朱村、中新,独立第二十旅和独立第二团守增城之北的正果,以抗敌军。

17日18时,日军进入增城以东的湖镇,与守军对峙。18日拂晓,日军先遣队包围攻击显岗、石坳,守军一五三师第四五九旅旅长钟芳峻牺牲,官兵伤亡甚大。敌军继续向长宁推进,又遭第一八六师狙击。至14时,敌军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一八六师败退。16时,日军占领福田。而另一股敌军则由龙华迂回攻增城西北,被独立军第二十旅阻截于正果地区。19日,日军集中1.5万余人,分两路进击增城县城。9时30分,日机轰炸增城县城,地面部队强渡增江,直插县城。战到14时,一八六师击退日军。16时,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在飞机支援下,再次猛攻。至23时左右,日军的便衣队及部分正规军突入县城以北。

其时,余汉谋已调其他部队及集团军所有装甲战车到增城增援,但未能击退来敌。20日8时,敌军突破一八六师防线,10时占领县城以西的钟岗。一八六师孤立无援,退向钟落潭,14时县城遂告失守。余汉谋见势不妙,令第十二集团军主力向佛冈、从化、新丰等地转移,留独立第六旅防守龙眼洞、萝岗,自己却连夜乘车到清远去了。

但在20日的白面石阵地双方激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敌的精神仍激励人心。20日5时,敌军强攻正果东南面的白面石阵地,独立第二十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黄植虞率领全营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奋勇抵抗,日军攻击受挫。7时,日机轰炸守军阵地,步兵发起猛攻。守军第四、五连连长劳中逸、张任君负伤仍不下火线,组织士兵以轻重机枪猛烈扫射敌人,连续击退敌军。战至9时,日军增援兵力又到,轮番冲击下,突破黄沙坝坳第五连阵地。幸预备队第六连及时反击,夺回黄沙坝坳阵地。11时,敌军炮火更猛烈,电话线被炸断,守军的上下联络及弹药补给已极困难。营长黄植虞收集500多枚手榴弹,准备集中投掷以抗击敌人。12时,日军分五路强攻白面石阵地,传达兵张德胜、黄标也参加到投掷集束手榴弹的队伍中,给敌军以较大的杀伤力。但是,在滚滚硝烟中,敌军仍势凶夹狠,终于进入肉搏战。中国官兵奋勇与敌人肉搏近一小时,终于击退日军。但是,日军接着施放燃烧弹,守军阵地的林木燃起熊熊大火,日军步兵乘机冲锋。守军依然不惧,以轻重机枪火力使敌军遭受重创,至16时前仍坚守阵地,掩护了该旅主力安全转移。此后,第二营以部分兵力佯作反攻,迷惑敌人,营主力则向从化方向撤退。此次狙击战,日军死伤164人,阵前遗尸40具;守军二营官兵伤亡200余名。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阵亡将士,在爱国人士王雁门等发动下,在白面石村前的老虎石岗顶建抗日阵亡烈士墓,并在黄沙坝坳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亭(此亭后来毁坏,1985年白面石村民集资重建)。

21日6时,已占领增城的日军分两路进军,一路攻进从化,另一路向广州市区进逼。8时,日军与守萝岗的独立第九旅开战,守军退到太和。15时30分,日军的独立轻装甲车中队冲进广州市。17时30分,龙眼洞的守军被击溃,随后日军攻进沙河,广州遂告失守。

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当时广州百姓讥讽政府高官不力说:“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谱。”此因当时余汉谋是广东军队总指挥,吴铁城是广东省政府主席,曾养甫(粤语甫谱同音,无谱意近无用)是广州市市长。

林彪从军以来打得最惨烈最悲壮伤亡最大的战役

林彪一生戎马倥偬,久经战阵,堪称常胜将军。后来身居要职,担任国家高级领导时,曾多次故地重游,抚今追昔,但他从来没有回过界首,因为界首曾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场之一,而湘江战役则是林彪从军以来,打得最惨烈最悲壮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

1933年,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集中几十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五次大围剿。由于毛主席被排挤,李德等领导人不切实际的指挥,导致红军溃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林彪彭德怀率领先头部队,先后冲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认为红军插翅难飞,并且舞文弄墨作诗一首: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为了掩护有生力量渡过湘江,林彪彭德怀等人先后指挥经历了新圩,界首,党山三大阻击战,整个战役下来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官多兵少。红军大量缩编。全州觉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残酷最激烈的战场,敌人先后投入6个师的兵力,伤亡万人以上,硬是攻不下来,蒋介石在南昌气得大肆咆哮,拍桌摔椅子。

自离开苏区突破历次封锁线,红军损失如下: 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共损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全都汇到这里。在水弯处,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死亡官兵安葬。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但在战略上,红军是胜利了: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中国革命自此柳暗花明。

二战中林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斯大林深感震惊

1938年3月2日,林彪与一一五师直属队路过某军防区时,因林彪骑马在前面走得太快,班哨还没来得及向连哨通报

林彪已经走到连哨跟前,连哨不知是什么人,就向林彪开了枪。

这一枪打中林彪,子弹从背部射进去,穿过肺部,打断了一根肋骨,并伤到了脊神经。

伤势严重,马上被送到医院治疗。过了一段时间。虽然有所好转,但由于当时延安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无法根治,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疗养。

期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集结重兵,准备向法国发动大规模侵略。

英法盟军则沿马其诺防线猬集布防,计划凭借这道延绵千里的钢筋混凝土纵深防御工事阻止德军入侵。

作为中立国,苏联虽不参战,但密切注视着战事的发展。

在一次酒会上,斯大林征询苏军将领对德军战略意图和兵力部署的判断。

大多数苏联元帅都估计德军可能集中火力,攻击中段防线,打开缺口;但是马其诺防线坚固异常,德军不会轻易得手,必定伤亡惨重。

当时,林彪正好在场。斯大林知道林彪在国内有常胜将军的称号,就很礼貌地征求他的看法。

“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林彪一笑,想搪塞过去。

“嗯?这个回答我不能满意。如果你是德军统帅,你会怎么办?”斯大林摘下含在嘴上的烟斗,犀利的眼神直盯着林彪。

“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林彪语出惊人。

“林彪同志能否说得明白点?”在座的苏联高级将领一头雾水。

“我的意思是,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战事结果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时间会拖得很长

如果绕开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兜击防线深远后方,马其诺防线就会毫无用处,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斯大林和在场的苏军领导人都认为这种方案过于离奇、冒险。

几个月后,希特勒否决了德军参谋部稳扎稳打,攻坚突破的作战计划,指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闪电战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迫使汇集在马其诺地区的盟军数十个师拼命溃逃。

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大吃一惊,苏军将领也开始服膺林彪天才的判断与预测。

林彪研究了德军的策略和进攻路线,认为希特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后的矛头是苏联,引起了斯大林的重视。而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林彪所料,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19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突袭苏联。

文革时期,社会上流传一些小道消息,说林彪回国前,斯大林想挽留他,向毛主席提出用两个装甲师换林彪留在苏联,毛主席没有同意,其理由是中国抗战处在关键时期,中国革命迫切需要林彪。

1940年7月,林彪在苏联写过一篇《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长达万余字,主要介绍了中国1937年至1940年期间抗击日军的情况,对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在前线的作战有较多的宣传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