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为了国家孤儿寡母闹革命 永远不再嫁人

根据《红岩》小说作者之一的罗广斌证实,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有三个:陈联诗,刘隆化,邓恵中。其中数陈联诗经历最为传奇,她出自书香门第,能书善画,更使得一手好双枪,华蓥山地区人民尊称其“双枪陈三姐”。在她的领导下华蓥山游击队曾发展到六千多人,按红军当时的编制就是一个整建制军!

陈联诗,1900年出生于川北道顺庆府岳池县资马乡罗渡溪场(今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母都来自明清时期出过翰林的大家族。陈联诗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被母亲送到岳池县城舅舅家,和几个表姐妹一起读书。虽然一直受到正统教育,但在童年时代,陈联诗叛逆、独立的个性就已经显现出来。

1923年,陈联诗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与当过放牛娃的革命青年廖玉璧自由恋爱,并自作主张定下了婚事。婚后陈联诗、廖玉璧夫妇一同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在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岳池县,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多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的经历在华蓥山地区和重庆地下党中广为传扬。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联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强行劝退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陈联诗共写下了42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因病离世也未能实现这一夙愿,抱憾而终。1982年,党组织为陈联诗同志平反,并恢复其共产党员的身份。

她和丈夫一起在南京东南大学上学,“五卅运动”之后陈联诗跟丈夫一起转为了党员,1926年,陈联诗跟着丈夫一起,接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武装斗争。

在川东北华蓥山地区建立起了一股武装力量,后来发展为川北民军,在那里组织抗丁抗粮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这支力量更名为川北赤卫队,长期在华蓥山开展斗争。

1932年,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岳池特支委派廖玉璧、陈联诗夫妇在魏家沟组建游击纵队,开展武装斗争。这只队伍后更名为“川北赤卫军”,长期在华蓥山和资马乡一带组织农民开展斗争。同年10月,四川军阀杨森的第一、第四混成旅去资阳参与刘湘和刘文辉的交战,廖玉璧夫妇决定乘杨森后方空虚之机举行暴动,夺取岳池县城。后因失密,陈联诗被捕入狱,1933年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即投入新的武装斗争。1935年2月21日廖玉璧被四川军阀杨森诱捕,2月23日英勇就义。廖玉璧牺牲后,陈联诗赶回华蓥山,忍受着失去爱人的的剧痛,安慰群龙无首,士气低落,人心离散的游击队员们。带着两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陈联诗斩香发誓,要继承廖玉璧的遗志,孤儿寡母闹革命,永远不再嫁人。

1936年,陈联诗在通远门的一个茶馆里,秘密受到上级(车耀先)指示到苏联去学军事。陈联诗刚出发不久,就在万县以“涉嫌贩卖鸦片”的罪名被捕,十五个月之后,由于没有掌握任何证据,陈联诗无罪释放。出狱后,陈联诗化悲痛为力量,带着孩子闹革命,步丈夫的足迹,任川东北临工委赤卫队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八县的深山老林。她领导的由四十多人组成的双枪队,左右开弓,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因此“双枪老太婆”的赫赫威名,就这样传遍了西南各省。抗战开始国共二次合作,被调做统战工作。

她领导的队伍有40多人,多数队员都是使用双枪,陈联诗也练就了双手打枪的好本事,她领导队伍出奇制胜打的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名震西南各省。

在重庆解放后,陈联诗带着全家人在临江门建立了一个脱险同志联络处,专门接待从渣滓洞脱险的同志,以及牺牲烈士的家属,之后她被分到重庆妇联工作,担任生产副部长。

本来在妇联工作的很顺利,之后由于在经营农村期间遭到诬陷,说她替地主逃避惩罚,问题性质变了,后来事情发展到她被劝退出党,尽管如此她仍继续坚持工作,只是被调到了民政局。

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请人代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之后悄然离世,时年60岁,1982年,《重庆日报》在头版头条为她恢复名誉,恢复了党籍,距离她去世整整22年。

陈联诗在地下斗争中曾几次被捕,而她的革命斗争意志像愈来愈旺的火焰,没有停熄过一刻。1935年丈夫廖玉璧在岳池英勇就义,头颅被悬挂在岳池县城门洞的高墙上;她的婆婆也因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几次坐牢,受尽酷刑的折磨。接连不断的不幸,更令她抑制着内心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辗转北碚、绵阳、成都等地积极进行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前夕,上川东地下党组织武装起义,陈联诗回岳池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并积极支持儿子廖亚彬在中和乡组建武工队,参加华蓥山武装起义。这一系列发生在重庆后花园华蓥山地区的武装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后方的统治地位,为牵制和削弱国民党反动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反攻起到了积极作用。陈联诗为华蓥山地区这一系列武装斗争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