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密史:重庆大轰炸蒋介石三次险被炸死

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重庆大轰炸期间,蒋介石至少有三次险遭日本飞机轰炸毙命。

1938年8月12日,日本飞机轰炸蒋介石黄山寓所,炸弹就落在寓所附近。当时蒋介石还拒绝撤离,他告诉大家:不要紧,大家靠住墙壁,伏下来,不要着急。1940年6月12日,一个五百公斤的炸弹再度掉在蒋介石寓所旁。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官邸召开军事会议,日本从离任的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那里得知这一情况,日本陆军第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少将率领轰炸机队直接轰炸这一官邸,可谓“斩首行动”。结果炸死蒋介石卫士两人,重伤四人。

日本进行了6年大轰炸:重庆人民如何生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在淞沪会战失利、首都南京危急的严峻形势下,为统筹全局、长期抗战,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公开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抗战首都。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造成巨大的战略恐慌,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战时首都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大轰炸。日军对重庆实施的战略轰炸是一种无差别轰炸,对包括工厂区、商业区、文化区、住宅区等在内的所有区域进行狂轰滥炸。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手段之残忍、灾难之深重,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

一、残忍的大轰炸和苦难的重庆

“蜀犬吠日”是形容川渝地区雾浓多雨,鲜见阳光,因而太阳一出,少见多怪的狗会向太阳叫起来。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是川渝地区的雾季,大雾弥漫,能见度低。原本这样特殊的气候会给当地人带来诸多不便,但在抗战时期,尤其是日军疯狂实行空中大屠杀的时期,浓雾却是重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庇护。

1939年5月的山城重庆,云雾散尽,风和日丽。正当人们沐浴在初夏和煦的阳光中时,日寇的轰炸机不期而至。从5月起,日寇拉开了疯狂轰炸重庆的序幕。在1939年、1940年和1941年这三年里,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是最为疯狂、最为惨毒的。这三年中,重庆人民先后经历了“五三、五四”大轰炸、“八一九”大轰炸和引发“六五大隧道”惨案的“六五”夜袭等多次残忍的空中屠杀。“五三、五四”大轰炸中,英国领事以为日机不会对英国领事馆施加轰炸的,所以当发出空袭警报后,便命人把一面大的英国国旗铺在草坪上作为标志。可是,那天日机的轰炸目标之一是位于打枪坝的重庆自来水厂,水厂离领事巷很近,一枚炸弹不偏不倚地落在草坪上的那幅英国国旗上。空袭警报解除后,英国领事看见这一情景,气得脸色发白,大声骂道:“野兽!野兽!”德国使馆为了避免被炸,在使馆的院子里铺开一面特别大的纳粹党旗,以此向空中的日军传递“这里是德国使馆,请勿轰炸”的信息。可是日军并不买账,使馆附近因轰炸而引起的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到德国大使馆。《法兰克福报》记者介绍说:“在离市区近处的后山上,由于日军轰炸,门、窗、墙壁、房顶等都遭到破坏。”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大轰炸后,每天运往朝天门的尸体堆积如山。重庆当局在黑石子、白沙沱等地组织了抬尸体的“收尸队正规军”。由于尸体太多,轰炸时多值夏季,尸体腐烂得很快,“正规军”根本来不及掩埋。于是便由搬运工组成“力行帮”,“兼职”搬运尸体。“力行帮”一般上午搬运货物,下午搬运尸体,运一具尸体可得一吊钱,这在当时可以买到一斤米。从江北黑石子到白沙沱的长江段上,每天都有密集停泊着的各式各样的趸船、驳船、小木船等船只,船首连着船尾,多达百艘。

船上装满了尸体,船主心急火燎地等待着抬尸工们火速处理。一般完整的尸体被抬到山上,挖个大坑集中掩埋;被炸得肢体残缺的“光人”,或顺水冲走,或就地掩埋在河边。据黑石子村埋尸人之一黄树云回忆:“从1939年到1941年,(我)干了近三年。我们六个人一组,其中三个是从牢狱中派来的。尸体送到黄桷渡后,我们负责抬上坡,挖坑、掩埋。通常,我们大坑埋十多个,小坑埋几个人。这周围山坡上到处是死人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

二、警报声中的重庆人民的生活

在日军的空袭下,重庆人民每日以“躲空袭”为生活最主要的内容。由此,天气情况决定了日常工作和生活计划。需要出远门去办的事情大都留在阴天。遇到晴天,人们便在天亮前早早起床,每人准备一只手提袋,里面装有饼干、点心、水等饮食,还有万金油、八卦丹、十滴水等药品,以及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手电筒。这个手提袋便是俗称的“防空袋”。为了免受站立之苦,每人还准备一个帆布小椅子或者竹凳。一些有钱人家还会准备一只小箱子,把首饰、纪念物和重要物品放在里面。一旦警报响起,大家拎起自己的东西就走,毫不慌张。也有人对轰炸习以为常,在空袭警报响起后不慌不忙地不入防空洞,甚至还有人满不在乎地在街上游荡,这样的人最后很多被军警扭送进防空洞。 防空洞是当时重庆人躲避空袭相对安全的藏身之所。抗战时期,重庆开辟了众多的防空洞。每个政府机关都有一个近便的防空洞,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一张可以携带妻子、孩子、父母和其他亲属进洞的入洞证。有的家庭则建造了私人防空洞。当局为公众凿建了一条大隧道,供一般市民躲避。据统计,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洞总共可以容纳70万市民。即便如此,防空洞也不能保证万全。1940年7月4日,《新民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防空警报响起,邮务部高级职员顾不垢带着妻儿躲进防空洞。轰炸开始后,外面的轰响,震得洞顶直掉土,顾不垢4岁的孩子吓得大哭。这时候有人递给小孩儿一个桃子,小孩儿不哭了。但是小孩儿玩桃子时,桃子掉到了地上,并顺坡滚出防空洞。丢了桃子,孩子哇哇大哭,要爸妈去捡。为了哄住孩子,顾不垢冲出防空洞去捡,刚捡到桃子要返回时,突然一枚炸弹从天而降。顾不垢被炸死,手上还捏着那个桃子,离洞口只有两三尺。

在日寇的“疲劳轰炸”下,恐慌的情绪并未在重庆蔓延,重庆人民仍旧保持着平常的生活状态和乐观不屈的精神。轰炸过后,商业区迅速清理废墟,恢复营业,保障正常的生活秩序;工厂的工人们也坚持生产,积极保障军需民用;学校恢复上课,开展各项活动……1939年5月4日,郭沫若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美术家们,趁日机空袭之隙,刷写了日机飞行员在天空也能看见的巨幅口号:打倒日本侵略者。5月6日、7日,重庆南开中学如期举行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季校际运动会,张伯苓校长在开幕式上慷慨致辞:“敌人想威胁我们屈服,我们偏不怕他威胁。”

重庆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著名实业家胡子昂先生,在集会上公开宣告:“敌人企图以狂炸毁灭重庆,纯属梦想。……吾人对各种原料,早有充分准备,足敷今后补充之用。退一步言:敌人纵能将自来水公司全部炸毁亦不能断吾民水源。”重庆电力公司也表示:无论在任何困难情况下,国防工业与生产工业之电力供应,绝不辍断一日。水电工人更是冒着在敌人轰炸下被杀伤的危险,在灼热的瓦砾废墟中,迅速修复了被炸坏的水电设备。

重庆大轰炸中罹难的市民

三、不屈的重庆人民对抗战的积极支援

日军的疯狂轰炸时刻威胁着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重庆人民的生活日陷窘迫,但是重庆人民和大后方人民不屈不挠,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旧贡献着自己的绵薄力量,积极支援国家的对日作战。1937年秋冬,在成都、重庆举行的寒衣劝募活动和春节劳军活动掀起了四川全省献金抗日、献金救国运动的高潮。自1937年冬到1938年1月,重庆市民捐募寒衣款达20多万元,军鞋10万双,棉背心4万余件,重庆被服厂还赶制了30万件棉衣。

1938年12月,《新华日报》在成都、重庆两市倡议义卖活动,由商人或厂主捐货,买货人成倍付给货款,然后将货款交给政府,支援前线。《新华日报》报馆带头将《新华日报》《新群丛书》和广告全部义卖,收入全部捐献。中央大学的梁希用40元买了一张《新华日报》,以示他对抗战的支持。到1939年3月中旬,重庆各界群众捐款已达500万元。

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前线

为了推进节约爱国献金运动,冯玉祥将军在外一直奔波近一年,还因血压升高住进医院,躺了两周。出院后仍四处宣传献金。一天,他在沙坪坝南开中学大礼堂,对着学生们演讲“献金救国”,讲了国际形势和国内战情,突然说要唱曲小调,问学生们愿不愿意听,学生们齐声叫好。冯玉祥拉开嗓门唱道:

叫乡党,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舍,有一个小东洋,40年来造枪炮,一心要把中国亡。日本人,不讲理,先占了台湾省,又占了我黑龙江,东北华南也霸去,要把咱中国一口吞……同胞们,快联合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拿枪上火线,组织起来打游击,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冯玉祥抑扬顿挫地唱着,唱到悲伤处,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在场的人被他打动了,争先恐后地捐钱捐物,那次收到了千万元以上的募捐。

四、结语

重庆大轰炸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对无辜平民杀害最残酷的空中大屠杀。重庆人民在日寇疯狂轰炸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乐观和不可征服的气概,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摧毁重庆抗战意志的狂妄迷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最终,付出了惨烈牺牲与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重庆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已过,但警钟长鸣。让我们正视历史,迎接和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