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这位将军烧的一样东西啪啪作响,不是鞭炮,看了让人泪崩

戴克林将军是长征时期的“红小鬼”,参加红军时才十五岁。

将军是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紫云区檀树乡戴家塘村人,家中原本有十二个哥哥姐姐,但饥饿和疾病先后夺去了这些哥哥姐姐的性命,他便成了家里的独苗,是父母眼里千金不换的“宝”。

可是,怀惴着对革命的向往,将军瞒着父母,偷偷离家参加了红军,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和其他“红小鬼”一样,刚参加红军时,将军只能担任通讯员、警卫员这样的工作。1930年,随着蒋介石反革命“围剿”运动的加剧,将军拎枪上了前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由于作战英勇,不久便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2师第34团特务连任班长,参加黄安战役。

1935年5月,二十一岁的戴克林改任红九军第27师第80团连指导员、连长,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蒋介石眼看全国红军都集中到了陕北,便调集大批国民党中央军入陕,配合当地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发起“通渭会战”,要乘红军立足未稳,一举将红军围歼在陕北狭小的地域里。

为了求生存与发展,中共中央军委打算向黄河以西的宁夏和甘肃方向发展,力争打通当时被苏联所控制的“国际交通线”,以获取苏联援助的大批武器弹药,再杀回河东。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共2.28万人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经河西走廊向西前进。蒋介石指使“马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5万余人,但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时任红四方面军第27师81团代理副营长的戴克林左脚被子弹打穿,失散在大雪山中。

严重的脚伤使戴克林寸步难行,但他一心要回到红军队伍,不抛弃、不放弃,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翻山越岭,实在累得不行,就找个小山洞,捡些枯枝枯叶,在里面歇息一段时间,常常一两天吃不上东西,饿得形销骨瘦,不成人样。

时间久了,脚伤不治而愈,戴克林下了山后,为了避开“马军”,白天就找地方躲藏,晚上才悄悄出来赶路。就这样,沿着长城往东走,一路讨饭,昼伏夜行,终于走过黄河,找到了部队,回到党的怀抱。

重回部队这一天是1937年的5月1日,劳动人民的节日。将军换上了领到的新军装,脱下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破皮袄,点火焚烧,无数的被将军身上的血喂得滚圆的虱子在火中毕毕剥剥爆个不停,像是放鞭炮,声音惊动了战友,大家跑来观看,都被这景象惊呆了。

1938年春,中央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抽调了四十余人去前线参加新四军工作,戴克林的名字赫然其中。

1939年7月,戴克林作为新四军第3支队代表出席了在皖南泾县云岭石头尖村召开的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到后,他与新四军第4支队一位名叫戴克明的代表分在了一间房子里居住。戴克林初听这名字就觉得奇怪,怎么这个人的名字与自己只有一字之差?就在他满腹狐疑时,名叫戴克明的同志进屋了,两人打了个对眼,都觉得对方好生眼熟,戴克林主动递出一支烟,打开了话匣子:“伙计,听你的口音好像是我的湖北老乡啊!”

“是啊,这么说你也是湖北人了?”

“是啊,湖北黄安的,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去了川陕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戴克林感慨地说。

“哦?那你是黄安哪个地方的人?”

“紫云区檀树乡戴家塘村,唉!别提了,全家人当年被国民党基本上杀光了……”戴克林有些伤感的说。

“你是道驹哥哥吗?”那人惊奇地叫起来。

戴道驹是戴克林参加革命前的名字,听了那人这么一叫,戴克林马上认出了对方,大由得大叫一声 “道奎兄弟!”一把将那人牢牢抱住。

原来,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是戴克林的堂弟!

大革命失败后,戴家由于参加革命的人多,家里的妇孺老幼被国民党杀害了一大半,戴克明与母亲侥幸逃得性命后,四处流浪,1929年才回到故乡。不久,已经参加红军的戴克林在回乡时,将戴克明从家中带出来参加革命。但二位堂兄弟并不在一个部队,近十年的时间,兄弟二人分别更名为克林、克明,一直没有见面。

没想到,兄弟俩一个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另一个在红25军中因伤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打游击,十年之后,重逢了。

1940年,戴克林被任命为新“江抗” (江南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支队长,命令刚刚下达,尚未来得及向战士们公布,日军就汹涌来犯了。戴克林二话不说,径直跑往阵地上,大声说:“我是支队长,这个仗由我指挥!”然后爬上房顶指挥作战。

因为指挥得当,抵抗顽强,日军被击退了,“江抗”军威大振,极大地鼓舞了苏(苏州)、常(常熟)、太(太仓)一带东路人民的抗战士气。

1947年5月13日,围歼张灵甫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打响。戴克林率领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第6团插入敌人心脏地带,一下子就撼动了张灵甫74师的军心,致使解放军发起全线总攻时顺利地取得了孟良崮大捷,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50 年,戴克林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0军59师师长,率领59师第一批跨过了鸭绿江。

由于任务紧急,部队出发时连棉衣都没来得及准备,全师将士身上只有一件单衣。戴克林在历经战场,身上伤痕累累,遇上寒冷天气,这些旧伤病痛就会发作,又冷又疼,所幸在兖州出发时带了一顶在战场上缴获的貂绒皮帽,可以捂暖脑袋,使得头部、鼻梁等处的枪伤没有那么疼。

部队忍受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背着枪,攀着铁轨爬了一整夜,投入长津湖战役,将美军陆战一师截为三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戴克林死守1419.2高地和死鹰岭1519高地这两个要点,指挥部队与敌反复争夺,截住敌人的退路,一连恶战了六天六夜。

最终,因为部队濒临弹尽粮绝,并且在天寒地冻中,战士们的脚被冻坏,难以动弹,只好眼睁睁看着部分残敌从公路上跑掉。

一位美军中校回忆这场逃亡时,心有余悸地说:“海军陆战队用了近4天的时间,走了20公里的路。这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抱里逃出来的挣扎。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戴克林任安徽军区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参谋长,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员,华东工程纵队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九大代表。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18日在杭州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