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53式步枪前世今生,老枪:莫辛纳甘步枪依然活跃在现代战场上?

【志愿军的武器】苏制莫辛纳甘型步枪/国产53式步骑枪

这是我们熟知的水连珠步枪,是沙皇俄国军队及前苏联红军装备几十年的制式步枪。之前我发帖时,这款步枪被吧友称为摸心拿肝儿。

(本文不讨论是“莫辛”还是“莫辛纳甘”)

▲电影《集结号》

莫辛纳甘型步枪(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该型步枪来自两个方案,一个是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的样枪,另一个是比利时的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设计的样枪,俄国军械部门在莫辛的步枪上使用纳甘兄弟的供弹系统,便诞生了这款步枪。

▲去年叙利亚内战的照片

莫辛纳甘型步枪经历了1905年日俄战争、190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8年的苏芬战争和1941年开始的前苏联卫国战争,是一款经典步枪。

▲最左边是53式步枪,然后依次是54式冲锋枪(仿制波波沙43),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仿制ak-47iii),56-1式冲锋枪,81式步枪,95式步枪

作为二战中苏军主力步枪,莫辛纳甘步枪具备射程远、精度高、射击烟雾少等优点,供弹、发射动作干净利落。射击时声音如同水珠落水,故被称为水连珠。在二战中一些莫辛纳甘型步枪被改进为狙击步枪,很多著名的狙击手(如瓦西里·扎采耶夫)使用该枪让德军吃尽了苦头。

▲一战时的俄国军队

中国人最早接触该枪是在1900年“庚子之乱”期间,后来各地军阀都有收购莫辛纳甘型步枪,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革命政权并准备北伐,前苏联便援助了一批莫辛纳甘型步枪,这是莫辛纳甘型步枪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军队。

▲《兵临城下》瓦西里扎伊采夫

抗日战争中,前苏联政府也援助了中国军队一批该型步枪,主要是地方部队使用,有少数兵工厂试着仿制了该枪。

▲苏联红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中苏两国协议,前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1951年年初,志愿军步兵部队陆续装备了苏制莫辛纳甘型栓动步枪。这对于志愿军后勤系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全军步枪的子弹供应可以统一口径了。

▲建国后的中国女民兵

这批莫辛纳干式步枪生产较早,历经二战考验,多为战场回收品,附件都不全,很多都使用过度。朝鲜冬季气候寒冷,经常把这些枪的枪拴冻住,许多志愿军战士被迫用脚蹬,部队反应强烈,给这批莫辛纳干式步枪起名为脚蹬枪,认为还不如国产中正式。

▲53式步枪两种标记

我国随后要求苏联方面提供较新的m1944型莫辛纳甘步骑枪,该枪尺寸短,便于在战壕中活动,方便携带,且精度不错。1952年起装备部队后在实战中培养了一大批像张桃芳一样的“冷枪先锋”(图1,志愿军神枪手传授经验)。不过,在近战中,属于栓动步枪的m1944型莫辛纳甘步骑枪面对敌人的m1步枪并不占优势,所以近战中战士们会多带一两颗手榴弹。

▲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在撤离朝鲜前来到上甘岭兄长牺牲的那个地堡鲜花祭奠,他手持的是一支53式步骑枪

m1944型莫辛纳甘步骑枪又被称为卡宾枪,全枪长1016毫米,带刺刀全长1327毫米,空枪重3.9公斤,枪管长517毫米, 口径7.62毫米,五发子弹的内置弹仓,发射7.62×54毫米无烟枪弹,枪口初速820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500米左右。

▲53式步枪

▲1958年11月《解放军画报》封面

这款步骑枪我看中的其实是刺刀(我净注意一些偏门的东西)。m1944型莫辛纳甘步骑枪使用的是不可拆卸的四棱折叠刺刀,这种枪刺功能单一但是刺杀专用。出刺时从右侧将刺刀折出,十分方便。这对于重视肉搏战的我军是非常有意义的。曾有敌人评价这种枪刺:宁挨3枪,不中一刀(图2刺刀位置在枪口右侧,从右向前折出。

▲志愿军传奇狙击手张桃芳

▲志愿军战士交流莫辛纳甘使用体验

由于其他栓动步枪口径老,美制m1半自动步枪重量过大,结构复杂,m1卡宾枪威力又小,并且前苏联向中国提供援助等原因,我国兵工部门最终决定仿制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于1954年装备部队,定型时称53式步骑枪,这是新中国第一型制式步枪。

▲53式步枪军刺

▲54年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