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若非李鸿章弃之如敝屣,中国的战略格局岂能如此被动?

琉球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属国,每年向明清政府进贡以寻求保护。

1871年12月,琉球渔民在台湾被杀事件为日本出兵台湾提供了机会。日本声称琉球受日本保护,日本外务卿副岛派副使柳原前光质问总理事务衙门。清政府派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与之交谈。两人唇枪舌战一番,柳原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日本在副使回国后不久,就决定发动侵略台湾的战争。1874年2月,由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制定的侵台方针获得日本政府的批准。4月4日,藩地事务局成立,陆军中将西乡从道被任命为台湾藩地事务都督,大隈重信为局长。9日,西乡从道领兵前往长崎。美国对日本侵台给与积极支持与帮助,为日本提供枪支弹药,替日本训练士兵,绘制地图。

27日,日本正式出兵台湾。5月7日,西乡从道从琅峤登陆。22日,向牡丹社发起进攻。台湾人民利用有利地形,奋勇反击侵略者。日军6人死亡,20受伤。到了6月3日,日军攻入牡丹社,后又入侵卑南社。日军在这些地方修建医院、装载铁器、农具,悬挂日本国旗,准备永久占领。日本通过武力攻城略地的同时,又通过谈判攫取利益。在日本出兵台湾时,日本驻华公使奉命与清政府进行外交谈判。从5月至7月,他分别会见苏松太道沈秉成、江苏布政使应保时、福建布政使潘蔚以及李鸿章,就台湾问题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7月31日,柳原前往北京,与总理衙门开始谈判。总理衙门认为“台湾生番均隶郡县,中国向收番饷,载之台湾府志,凿凿可考。……即有罪应办,亦应中国自办”。柳原仍顽固坚持侵略立场,双方谈判破裂。

日本此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军队在台湾战场迟迟不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各国列强对日本企图独占台湾不予支持。为尽快取得谈判的成功,日本又派大久保利通作为负责台湾谈判事宜的全权大臣,于9月到达北京,与清政府谈判。经过一个半月的谈判,文祥代表清政府与大久保利通在10月23日签订《北京专约》。内容如下:一、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二、前次所有遇害难民之家,中国定给抚恤银两,日本所有在该处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先行议定筹补银两,别有议办之据。三、所有此事两国一切来往公文,彼此撤回注销,永为罢论;至于该处生番,中国自宜设法妥为约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清政府在此次谈判中虽维护了国家主权,但却是用妥协的方式换来的。

大久保利通回国后,向日本政府提出吞并琉球的建议:“今以琉球难民之故,我曾费财百万,丧亡多人,以事保护,其藩王理宜速自来朝,表明谢恩之诚。”他还提出征服的具体措施:“今如以朝命征召藩王,如其不至,势非加以切责不可。是以姑且缓图,可先召其重臣,谕以征藩事由及出使中国始末,并使令藩王宜自奋发,来朝觐谢恩,且断绝其与中国之关系。”此建议获得日本政府的获准。日本要琉球归附,琉球在无力抗争之下,向清政府求助。闽浙总督何璟、巡抚丁日昌将情况禀告清廷后,清廷派驻日公使何如璋与日本交涉。9月3日,何如璋到日本外务省,与外务卿寺岛宗则谈判。双方几经交涉,互不相让,最后不欢而散。十月七日,寺岛宗则在接到和如璋新拟的照会后,大为不满,双方形成了僵局。寺岛回国后,日本政府派宍户玑为驻华公使,负责与总理衙门交涉。在谈判的同时,日本政府派兵将琉球占领,改琉球为冲绳县。

琉球国王不愿受日本统治,于1879年7月3日,首次派人往天津面见李鸿章,请求援助。李鸿章只是虚与委蛇,不肯出兵。五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华游历,李鸿章请他出面调解。7月,格兰特来到日本,提出了有利于日本的“分岛”方案。他提议将琉球分作三部分,北部归日本,中部仍归琉球管辖,南部宫古和八重山二岛归中国。

7月23日、10月24日,琉球又向清政府求援,但清廷充耳不闻。拖延到次年十月,总理衙门与驻日公使宍户玑议定《琉球专约》。专约规定:大清国大日本国已尊重和好,故将琉球一案,所有从前议论,置而不提。大清国大日本国共同商议,除冲绳岛以北属大日本国管理外,其宫八、八重山二岛属大清国管辖,日清两国疆界,各听自治,彼此永远不想干预。《琉球专约》议定后,清政府并未批准。此后,中日双方几次交涉都没有结果,清政府默认了日本吞并琉球。

如若不是清朝置琉球于不顾,被日本强行吞并,而是能以台湾和琉球作为战略支撑点,中国的国际环境岂能如此被动?

一手好棋,真是被他们给下臭了。当然,还有补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