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不扶持年轻的光绪帝反而一直效忠于慈禧呢?这是什么原因?
在清末时期慈禧成为一代掌权人,但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当时她控制了两代皇帝,让皇帝只有一个名号,那时候有位重臣李鸿章一直在为慈禧效力,但为什么李鸿章没有选择年轻的光绪皇帝来辅佐呢?
李鸿章被称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这至少可以证明李鸿章的智商绝对正常,甚至远超常人;李鸿章虽然历经艰难,但最后死享哀荣、太后落泪,则至少证明了他当时的选择没有大的问题。那么,既然如此,李鸿章为什么要选择向光绪效忠,光绪他配吗?
首先,李鸿章自己心里很清楚,他的权力、地位、荣华富贵都是怎么来的,那都是慈禧太后给他的,当然李鸿章是站在曾国藩的肩膀上崛起的,但是,当时掌权的慈禧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李鸿章的人生方向,所以说到底,是慈禧给了李鸿章一切,也正是因为如此,从一开始李鸿章就站在了慈禧太后的阵营。后来慈禧还政于光绪,不知此时的李鸿章到底想没想过效忠于皇帝?
即使李鸿章想过效忠于皇帝,但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李鸿章也断然会继续站在慈禧的这一边,其中道理并不复杂,此时的李鸿章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信任,前途不可限量,而投奔新皇帝,他就一定能够信任自己吗?可能性几乎为零,连信任都做不到,还指望皇帝会重用自己,那更是不可能,所以,李鸿章只能站在慈禧的阵营之中,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很多人认为光绪年轻,这肯定对大臣有诱惑力啊,跟着一个年轻人,那以后升官发财的机会多呢,何苦跟着一个糟老婆子后面受罪呢?
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搞清楚一件基本常识,那就是李鸿章他出道还算挺早的,准确来讲,人家李鸿章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道光年间的有为青年,准确来说,李鸿章是曾国藩门下的道光年间的新科进士,后来还进了翰林院,是不是很多人就连做梦也没想到人家李鸿章资历居然会这么老?
这可还没完呐,等到道光死了、咸丰挂了、同治也完了,这才轮的上光绪继位呢,多大岁数继位的啊?那一年,光绪才三岁,极有可能连话还没会说,李鸿章得智商下线到什么程度,才会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的官场经验于不顾,也不管不顾自己是三朝元老、早就深深打上慈禧太后的烙印的身份,非要凑过去给人家三岁的傀儡使唤?
李鸿章是个聪明人,于情于理都没道理向一个三岁傀儡效忠,更何况,李鸿章早就打上了慈禧太后的烙印了——他是曾国藩的门生。
曾国藩当年解散了湘军,李鸿章建立了淮军。看上去非常容易,只有置身其中的李鸿章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当时是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根本就不管事,大权尽在慈禧之手。
对于李鸿章来说,效忠慈禧,对于自己的政治利益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若是那个同治皇帝,算了吧,自己还想多活几天。
所以,李鸿章站了慈禧的那一方,可是自古以来,一旦占了后族立场,就不可能不在皇族的对立面。
等到光绪慢慢长大,李鸿章早已彻底获得了慈禧能给的许多的东西,只要继续效忠慈禧,一切都会得到,权力范围会越来越大,自己的政治理想终将实现;只要效忠光绪,他会立刻成为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慈禧必然除之而后快,至于光绪的态度,光绪百分之一万不会相信李鸿章,从而冷眼旁观,至于重用?光绪哪儿来的权,权在慈禧手上呢。
对于慈禧来说,权力生命,别说光绪皇帝这种过继过来的儿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不也不在意吗?同治皇帝得了重病,居然刻意引导御医按照寻常天花来治疗,最后同治皇帝年纪轻轻的就驾崩了,慈禧的大权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而光绪皇帝,百日维新之后由于流露出少许打倒慈禧的意愿,慈禧察觉到了夺取她的权力的味道之后,一口气就把已经光绪皇帝关进了瀛台软禁起来了,临死之前还不忘记把光绪一起毒杀带走。如李鸿章者,若选择光绪,可想而知结果如何。
那可能也有人表示要是李鸿章真的效忠光绪,说不定光绪就夺权成功了呢?那我们就来假设一下,李鸿章真的投奔了光绪,光绪有没有可能夺权成功?
百日维新期间,当李鸿章向皇帝效忠,作为皇帝的光绪首先应该是抱有百分之一万的戒心,对于李鸿章的一言一行一定是要严加监管的,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李鸿章身上的慈禧烙印太重了,事实上甚至有可能根本不接受李鸿章的效忠与投效。就算真的夺权成功,日后的清算根本少不了。
李鸿章与慈禧才是利益共同体,完全不可能也没有道理去放弃一切自己唾手可得的权力和荣华去效忠一个什么都给不了而且还要严密防守自己,如果傀儡皇帝得势势必还要清算自己的傀儡皇帝。
大家都知道,清朝尤其是慈禧执政的时候,她和外国列强签订了很多条约。这些条件具体就是李鸿章来办的。一定程度上,李鸿章这个大臣,他的威望在老外的眼里,甚至都超过了当朝的皇帝光绪。连老外都懂的光绪是傀儡,他随时是有被慈禧给废掉的可能的,所以,这样的光绪,李鸿章当然是能离他多远就离他多远了。
再说了光绪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说白了他连一个庸才都不算,毕竟,他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帝,三十多年来,连一个慈禧都对付不了。这样的光绪是在不是做大事的人,他一直都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你说,谁敢来依附于他呢?
所以说,那时候不是李鸿章一个人不扶持光绪,是所有的臣子,都效忠于慈禧。只有那些见不到慈禧,被边缘化的人员,才会打光绪的主意。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叫康有为的,他就想打光绪的主意,主要是想通过维新变法,来改变当时清朝的政局。但是,最终他们不也是失败了吗?
戊戌六君子被送到菜市口杀了头,康有为逃到了日本不敢回来了。所以说,当时的李鸿章,也只有效忠于慈禧,他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才能够在大清有所作为。若是他扶持光绪的话,恐怕早就被杀头了吧,总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