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人被称为曹操和刘备复活,最后一个战死,一个自尽
魏国名将钟会称此人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陈思就是陈思王曹植,太祖就是魏武帝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才华堪比陈思王曹植,武略如同魏武帝曹操。”
另一位晋朝开国重臣石苞则干脆称此人是“武帝更生。”
就是曹操再生的意思。
这个人就是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
曹髦少年时便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十三岁登基就展示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他时常与饱学鸿儒论道,仰慕尧舜,志向恢弘。
在他登基的次年,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寿春被文鸯吓掉了眼珠子,死在了许昌,临终召弟弟司马昭嘱咐后事。
曹髦得知消息,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是机会,他命令司马昭留在许昌,自己组织忠于曹魏的大臣,要在洛阳皇宫发动政变。然而,司马昭戒备心很强,提前率部队赶回了洛阳,这次政变因此无疾而终。
五年后,曹髦面临的局面是,在中枢尽是司马氏走狗,地方大员忠于曹魏者要么被免官要么被镇压屠杀,曹魏举国上下尽为司马氏控制,曹氏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
曹髦的命运只有两个,一是忍气吞声,做苟且的亡国之君保住性命;二是奋起反抗,但胜算不大,用生命捍卫曹氏尊严。
曹髦选择了后者。他密诏王沈、王经、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日我就要亲率兵马,与司马氏决生死。”
王经劝他说:陛下您不可莽撞,要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现在司马氏权倾天下,司马昭早有准备,您现在去是以卵击石啊。
曹髦愤然答道:“不用再说了,就这么定了,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更何况我也未必就会失败而死。”
于是,曹髦亲率童仆数百,鼓噪出皇宫。
王业和王沈去向司马昭报告,他们招呼王经,王经没有去。
得到报告的司马昭立刻派贾充(贾诩之子)率兵马去堵截曹髦。
在皇宫南阙,贾充堵住了曹髦,兵将见天子亲自持剑出战,都不敢动。这时,一个叫成济的人问贾充:“怎么办?”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上!”成济又问:“是活捉还是杀死?”贾充回答:“杀!”
于是成济上前刺死曹髦。
司马昭听说后假模假样的在曹髦尸体前哭一番,然后,翻脸就露出了凶相。
司马昭说成济弑君,收其全家要满门抄斩,成济不服,爬山屋子大骂司马昭卸磨杀驴,结果被乱箭射死。
王经因为没有跟着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因此被捉,他与他的母亲一同被司马昭处死。
后来东吴孙皓灭国后被软禁在洛阳,贾充问他:“听说你在南方对人剥皮凿眼,这些刑罚都是对谁是用啊?”
孙皓回答他:“这些刑罚是针对那些欺君犯上,不忠不孝之人的。”
贾充听罢,脸红脖子粗,满脸羞愧。
王导就一一叙说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司马昭晚年杀曹髦的事。
晋明帝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我祖宗如此缺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元子攸评价曹髦说:“曹髦之迹,独高魏代。”
李冶则认为:曹髦秘密要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假如王业、王沈不告密,那么曹髦就有可能杀死司马昭,假如司马昭死,曹髦必能中兴曹魏,曹魏也断不会灭亡。
三国时代以身殉国的人并不多,除了魏国的曹髦,还有蜀汉的一位皇族,他就是北地王刘谌。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决定出降,北地王刘谌听说后劝刘禅道:“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
刘禅不听,执意归降。
当日,刘谌痛哭于昭烈皇帝刘备庙前,先杀妻子,然后自杀。
刘谌的无愧于祖先昭烈皇帝刘备。
宋代诗人陈世崇说 :蜀国灭亡,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瞻、孙子诸葛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赵广也战死,北平王刘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然后自杀,魏国把蜀国后宫女眷赐给将士,李昭仪不愿受辱自杀。这么看来,刘禅不只愧对将士,也愧对妇人。
我们上文提及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是一位窝囊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亲自伺候匈奴王上厕所!)
但是,司马邺虽然窝囊,亡国之罪却不在他,他更多的是一位受害者。倒是还有一位与他不相上下的窝囊皇帝,此人也出自司马皇族,他就是晋怀帝司马炽。
如果说司马邺是窝囊,那么司马炽就是无耻。他被俘后,为了偷生,拍匈奴王刘聪马屁,刘聪问他:“你们司马家为何总喜欢窝里斗,骨肉相残呢?”
这位中原王朝的皇帝竟然如此回答:“俺们司马家自己人杀自己人,就是为了给您的崛起铺路啊,您是天命之人。”
刘聪听说后哈哈大笑,
宋徽宗虽然可怜可恨可悲,但并不算无耻,好歹他没有主动向金人酋长献媚。相比之下,司马炽可谓无耻,他与那位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称儿皇帝的石敬瑭有一拼。
司马炽妄图苟且偷生,但最后还是被匈奴王一刀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