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在扬州的鉴真与战国时齐国著名学者淳于髡有家族关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永先先生曾在《徐福文化交流》两度撰文谈及鉴真与黄县的关系。
鉴真与胶东的缘分还得从鉴真的本姓淳于说起。淳于姓和徐姓一样都是以国为姓。周朝时有淳于国,出于姜姓,汉代在其地设淳于县(今山东安丘东北淳于村),淳于姓源流单纯,主要居住在山东半岛,以后散居于全国各地,但淳于氏人数不多。
据《黄县志》记载:淳于髡故里在黄县柞杨铺(今龙口市诸由观镇前、后柞杨)。据《龙口市村庄志》记载:诸由观北村东官道口曾有战国时期烽火台遗址,俗称东墩,现已拆除,墩前曾有“太史故里”(太史慈)、“淳于故里”(淳于髡)石碑两座。在诸由观镇淳于村东清顺治二年曾建占地1000平米的淳于髡祠堂,正房三大间,两厢各四间,院内松柏参天,1966年“破四旧”时被拆除。2007年12月9日,笔者去淳于村寻访淳于髡遗迹时,踪影全无,但见村碑后记载:明末淳于姓由城南丹岭迁此,建了官拜齐上卿淳于髡墓。热情的村民淳于凤安不顾身体有病,领我们到村建公路桥告诉我:那块石碑就垫在桥下。他还说出了祠堂的对联:汉代立卿侯,唐朝宰相家。
淳于姓在百家姓上没有列入前一百位,但其家族却名人辈出。战国时期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能言善辩出名,太史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请其坐了首席,淳于姓宗祠联多以他为记通用:滑稽载传,博士知名。秦时博士淳于越,汉代“缇萦救父”的淳于意父女,还有唐朝黄县人官拜宰相燕国公淳于朗、晋国公淳于难弟兄,加上南迁的鉴真等等。
鉴真的先祖南迁扬州并不奇怪,扬州地处江淮长江三角洲中心,北部是黄河下游的中原大平原。自战国末期楚怀王在此建城,经秦汉两代经营,扬州成为东南重地。东晋南渡之后,中原人大批南迁,这里更是人烟稠密,经济繁荣,文化开明。特别是隋朝大运河凿通后,扬州成为了东南水陆交通枢纽和黄河以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到了鉴真生活的年代,扬州俨然已是繁荣昌盛的大都会了。
如上所说,淳于氏的根在山东半岛,南迁的鉴真和淳于氏古来第一名人淳于髡关联上家族关系是有根据的,鉴真跨国传戒确有淳于髡遗风,而徐福与鉴真先后东渡都有着同样的开放的齐文化之源,他们东渡传播文明已经成为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在2008年5月18日,笔者又一次当面请教李永先先生:鉴真与徐福的关系,淳于髡是引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鉴真大师无疑是淳于氏的后裔,其先祖世居山东半岛,其祖籍很有可能是古黄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