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铁血之师川军 保家卫国死伤惨重

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是川军在筹集到粮草军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出川抗日,许多人都还穿着草鞋和单衣,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誓死捍卫祖国尊严。

川军的精神让人感动,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被老百姓们看眼里,在藤县保卫战中就出现了军民齐心协力抗日感人的一幕,藤县百姓主动为川军腾让房屋、帮助修战壕和建掩体。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

川军服装由各军在防区内摊派服装费制发。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四川善后会议议定川军服装发放标准:士兵每年单军服3套、棉衣1套、外套每3兵1件,全省一年服装费254.74万元。由于防区各自为政,军费收入不等,服装配发换补亦不一样,失去防区则无以为补。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杨森在下川东战败,率部万余人驻渠县,军服破烂无力换补,以提倡民众穿短服为名,发布告,并派兵持剪刀把守城门,见有着长衫者,强截其半,用来缝补士兵破烂军服。

抗战初期,邓锡侯奉命率第22集团军不远千里前往第二战区参加山西保卫战时,驻防山西的阎锡山拒绝川军入晋,指斥川军“武器不好,作战不力,是不会打仗的叫花子部队”。

老百姓把自己的口粮送到前线,大白菜一万多斤,猪一百多头,甚至还把鞋子和棉衣脱下让川军战士们穿,此举大大鼓舞了前线的将士,他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藤县。

自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就企图包围武汉,把进攻重点放在了战略要地徐州,1938年,山东的韩复渠不战而逃拱手让出济南和济宁、青岛等地,致使日军不费力就占领了大半个山东。

日军直逼藤县和临沂,这两地是徐州的北大门,尤其是藤县,距离徐州仅一百多公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的第十师团第33旅团向藤县发起进攻,第33旅团下辖2个联队。

日军的一个联队大概是3000人,配备的有大炮,不过当时日军一个联队有调动,所以攻打藤县的为一个半的日军联队,大概为四千余人,而防守藤县的是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

虽然是一个集团军,但是他们此前在晋东战场上和日军大了40多天,损失惨重,调动到藤县来时已经只有8个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部队在藤县建立了外围阵地,以阻击日军。

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之下,外围阵地逐渐失守,加上日军进行迂回作战,外围守军不得不撤退进入藤县城内死守,城内指挥官为王铭章师长,此时城中剩下兵力只有三千多人。

藤县由于自古的兵家必争之地,城墙规模宏大,城墙高达10米,厚5米,外壕深为5米,据城而守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日军出动飞机轰炸了2个小时,扔下三千多枚炸弹。

城墙被炸开一个近2米的缺口,日军集中火力从缺口企图入城,城墙上两个排的士兵轮流扔手雷,向缺口冲锋的日军被炸的人仰马翻,只得逃回去,日军连续两次进攻都被打退。

1938年3月17日,日军用五六十门大炮和20架飞机轰炸城内,全城陷入一片火海,王铭章师长不顾个人安危在十字街指挥作战,由于兵员不够,他把身边仅有的特务排调去守城。

西城门被日寇占据,王铭章等人在街口被城上的日军发现,师长、参谋长和副官等十余人都被日军射杀,王铭章牺牲后战士们能誓死和日军决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藤县陷落。抗战八年中,出川军人,不畏强敌,与日寇鏖战,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