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巨鹿之战的失败标志着大秦帝国覆灭的开始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秦朝农民起义刚刚爆发的时候,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几十万大军叩关而入时承担起大秦最后的命运。他靠着临时组织起的骊山囚徒,一败周文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联军,三杀楚军统帅项梁于定陶。可谓战功累累,似乎大秦军威即将冲振。

当时,秦朝的格局是,黄河以南为秦军势力所占,只有少部分魏的残余势力。王离带着边防军进攻河北之地赵国,更北边盘踞着势力弱小的燕国。田荣因为刚为秦军所败,又怨恨楚赵不杀也是齐王后代、自立为王、算得上他政治对手的田假田角二人,所以龟缩齐地拥兵自保。当时的秦朝朝廷上正为权力斗争而生死相搏,章邯只好担当起剿灭诸起义军的大任。在击败楚军,杀掉项梁之后,章邯做了一个大的战略决定——北上汇合王离军,拿下整个赵国。

就当时来说,这个计划是有战略意义的,因为章邯杀死项梁,楚国虽然震动,但没有伤其元气!项羽等各路楚军已经推至彭城,而且进退有据。而项梁死后,怀王已赶到彭城欲夺项羽军权,如果此时逼得太紧,反而会令楚国暂时放下内讧,共同对外。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王离军队赵国实施拉拢政策,诈作二世诏书以招降赵将李良。李良因为赵王的姐姐对他无礼而杀了她,因此投靠秦军,击杀了赵王。后来为张耳陈余击败,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击败了赵军,王离军也趁机包围赵王于巨鹿。章邯军驻扎在其南部,一边为王离军护送粮草,一边守护王离军侧翼,形成夹击之势,此时的赵王是张耳、陈余自民间找到的赵国王族后裔赵歇,并拥立他为王。

赵王被困在巨鹿后,赵相张耳充分发挥其外交特长,游说各地其他诸侯前来救赵。首先赶到的是赵大将陈余,将其数万军队驻扎于巨鹿之北。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兵数万而来。南方的楚派其北征军队,北方的燕国派将军臧茶南下。田荣因为个人恩怨不愿意救赵,但是手下的将军田都背着田荣也带着兵来了。但是,这些人来之后,却畏惧秦军势大,都扎下营寨,不敢与秦军交战,只作壁上观。

相持数月不见援兵,张耳大怒,派使者张黡、陈泽质问赵将陈余。陈余没办法,就给张黡、陈泽五千兵力让他们试着攻击秦军。秦军哪把这点人放在眼里,片刻就杀的精光。张耳因此误会是陈余杀了他的使者。

此时,章邯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做起了围城打援的打算:以巨鹿吸引天下诸侯,诸侯如果率军前来,就可以一网打尽;如果诸侯不来就赵,那么就直接攻下巨鹿,全歼赵军,打击诸侯们的嚣张气焰。于是,章邯不再强攻巨鹿而施以围困,自己建立粮道,准备打持久战。这个战略计划看起来是完美的,秦军占据优势,扫灭诸侯、席卷天下之势即将重现。

与此同时,楚军早在10月至11月间就派出北征军队,为何12月才到达?原来楚军中发生权力斗争,项羽成功地杀掉了主将宋义。获得怀王的授权后,为报秦军杀叔父之仇,项羽请缨出站,带领大军渡河救赵。

达到巨鹿后,项羽发现此地驻扎着两只强大的秦军。一只是由秦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只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被封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困巨鹿,兵力约20多万。另一只由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章邯带领,虽然素质低于王离军,但也是久战之师。

关于这支军队,后世多认为是由骊山囚徒所组成,其实不然。当年周文带几十万军队叩关时,由于秦廷毫无准备,只好由章邯组织骊山囚徒来抵抗义军,但是后来陆续有援军加入,其组成已经由骊山囚徒变成了正规军,像司马欣董翳等将领就是后来秦派给章邯的援军。在对项梁作战时,起初章邯屡屡为项梁所败,得到援军后方一举攻破项军,杀项梁。可见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此时项羽要面对的对手,是40多万精锐的秦朝正规军,将领也都是一时名将。

此时,项羽军队的人数在5万~6万之间,其中2万先锋根据《史记》记载,是英布蒲将军的军队,此外则是项羽的亲兵部队、项梁战败所剩的杂牌军队以及吕臣的农民义军等,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很难说,指挥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

之前项羽因和怀王的权力之争而斩杀宋义,此刻项羽若战败,估计只能提头去见了。但若此时退缩,想必怀王更不会放过。同时,粮草也是个大问题,项羽军没有任何粮草供应,被秦军围困三个月的巨鹿也将随时可能被秦军击破。而那些来援的诸侯军由于兵少将寡,加之心思各异,所以指望诸侯援助无疑是痴人说梦。对项羽来说,这场战斗就是一场赌博,赌注就是自己性命加上几万楚军,输则全军尽墨,身死当场;赢,则会赢得大秦的整个天下。

项羽开始找秦军的弱点。当时,秦军的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驻扎在其南边,他利用黄河漕运粮食,然后在洛阳北部黄河岸边的敖仓战备,棘原就是船运码头和仓储所在,也是数十万大军的后勤基地。王离军的粮草供应就是从棘原陆远到巨鹿。为了保证这一粮道的安全和通畅,章邯在粮道两侧修筑起了防卫用的壁垒,驻军守卫,称为甬道。同时,章邯军还能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章、王两支军队就像两只虎钳,牢牢地盯死猎物。而弱点就在两钳之间,只有切断这两只虎钳的联系,集中力量攻其一支才有可能取胜。

于是,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以作试探。英布、蒲将军不负所望,击败了看守甬道的秦军,切断了秦军通往巨鹿的粮食供应线,也将章邯军和王离军分割开来。从这小胜看,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于是,项羽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全力进攻秦军。此时,小胜的英布、蒲将军面对秦军的反扑,开始筑壁垒坚守,项羽军的主力依靠他们的掩护讯孙抵达漳河,准备攻击对岸的王离军。

由于甬道被切断,王离军的粮草断绝,供应匮乏。同时,巨鹿城内的守军听闻楚军来到,备受鼓舞,更是决定心坚守。城外也有数支援军集结而来,战局出现了有利于诸侯联军的变化。此时,恰逢陈余再次请战,于是项羽让他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其他主力则全部渡河。渡河之后,项羽做出一项震动全军、青史留名的重大决定——他命令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只带了三天的干粮,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计策,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拴成一股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才有活路,这就是后人称颂的“破釜沉舟”的由来。

破釜沉舟的楚军,除了三日以内战胜秦军外没有生还的可能,因此人人拼死作战。项羽把主力汇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断了王离军的粮草。章邯听到消息后立刻带军救援甬道,却正中项羽之计。项羽军以逸待劳,大败章邯。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王离突然听说项羽领兵杀来,大吃一惊。应该说三代皆为秦将的王离也是位优秀的将领,在短暂的慌乱之后,其主力部队已排好方阵,做好与楚军作正面决战的准备。然而,项羽亲率大军冲向秦军阵势,轻易地将秦军方阵撕得粉碎,秦军的抵抗变得越来越弱。这时,保护甬道的苏角率领数万秦军感到战场,战局因此陷入僵持。

项羽迅速调整战术,将苏角所率领的骑兵作为主要攻击对象,两支骑兵在战场上相互追逐攻击,结果是苏角战死。秦军再一次陷入绝望,楚军则士气大为高涨。项羽对秦军实施穿插、分割、包围,秦军整齐的队伍慢慢被撕开,中军的主将也暴露在楚军的眼前。项羽亲自带兵直攻秦军的指挥中枢,虽然有近卫部队的拼死保护,但是战场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九战而九胜,最后王离被活捉。楚军立刻大声宣扬,于是主帅被俘的秦军完全陷入混乱和溃散,甚至开始向楚军投降。后军负责粮草辎重的秦将涉眼看大势已去,将自己与守卫的物资一同点着,焚烧而死。

当楚军攻击王离军时,各国援军都按兵不动,只在军营外作壁上观。当楚军大捷,王离军败局已定时,诸侯们看到形势有利,立刻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诸侯们包围秦军,巨鹿城的赵军也里应外合,终于全歼了王离军。战斗结束后,项羽传令召见各国军队的将领。诸将战战兢兢地来到楚军统帅部,无不低声膝行,诚惶诚恐,没有人敢抬头仰望。经过这次战斗,各国军将领对项羽归心畏服,一致公推他为诸国联军统帅。

项羽的楚军虽然人少,但是有几个优势:

第一,秦军人数虽多,但围城既久,久攻不克,士气凋零。而楚军则是新锐之师,以逸待劳,劲头十足。

第二,秦军粮食供应不上,面黄肌瘦,战斗力大打折扣。楚军数绝秦之粮道,应该抢了不少粮食,吃得膘肥体壮。

第三,楚军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前进才能生存,虎狼之性被激发出来;秦军兵疲马困,没有斗志。

第四,外围反秦之援军不断聚集,人数越来越多,对秦军士兵心理上也产生巨大的压力。

当时救援巨鹿的十数路义军,无不惊骇于项羽之骁勇。当战场的尘埃散去,项羽以楚国上将军之名义召见各路义军首领,所有人入了辕门之后,跪倒在地,不敢仰视。当他们亲眼看到项羽虎啸天下的英雄气概,谁不惊恐,谁不折服呢?

巨鹿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之一大奇迹,而项羽作为灭秦之英雄,将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