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为什么最后要起兵造反?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造反事件,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唐朝初期的一次事件,李承乾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为何最后要起兵造反?
太子历来不好当,任何时候都一样。作为太子,意味着你将会是下一届皇帝,所以会有些人勾引你,在你身上进行政治投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更有甚者,就是有些觉得自己在政治上不太安全的人,会主动挑唆、撺掇太子去反对现任的皇帝。
而对太子来说,最大的危险也在于,自己在顺利登基之前,实际上始终是不安全的,现任的皇帝随时都有可能换人。而那些一旦被撤换的太子,从太子位上掉下来的人,也很难有好结果。所以,一旦有太子发现自己位置不保,就会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尤其是作为太子,皇位继承人,如果很不幸的遇到了一个长寿的父皇,自己的处境就很悲剧了,只能一直当备胎。有些更悲剧的人则是,好不容易熬到父皇驾鹤归西,自己登上帝位,但是自己也已经垂垂老矣,在龙椅上坐不了几天就也追随父皇而去了。
比如明成祖的太子仁宗,登基只有十个月就去世了,万历的大儿子也是好不容易熬到万历驾崩,自己当皇帝才一个月就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急不可耐的太子也会铤而走险,想提前登基。
比如汉武帝的太子,因为汉武帝本人长寿,所以太子当了多年,都有孙子了,还是太子。而且,人到晚年都怕死,皇帝也一样,英明神武如汉武帝,也不能免俗。最终,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因为被奸佞小人江充诬陷,说汉武帝生病是因为太子诅咒,汉武帝对太子起了疑心。
因为之前汉武帝已经因此杀了不少人,所以太子为了自保,最终被迫铤而走险,想趁汉武帝出巡之际,发动宫廷政变,控制长安,结果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太子和儿子都被杀,只有孙子被人救出,流落民间,最后才被霍光迎立为汉宣帝。
李承乾当时遇到的问题就是,唐太宗也和汉武帝一样。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曾经很有希望成为大唐盛世的延续者,但无奈造化弄人,他最终从万众期待的皇太子变成了发配边疆的庶人。
那么,原本被唐太宗用心栽培,多次代替父亲处理国政,并得到朝野内外一致好评的李承乾为何逐渐成为结党营私、阴谋篡逆的乱臣贼子,并被世人纷纷叹道"荒唐"呢,他到底荒唐成什么样呢?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的降生,据《旧唐书》记载:"生于承乾殿,因以名焉。"这个看似随意的名字实际上却大有深意。从字面意思看,"承"便是继承、支撑,而"乾"则是乾坤的意思,承乾一名象征着继承和发展社稷,其意义相当深远,也寄托着李世民对自己嫡长子的美好祝愿。
李承乾数岁之时,李世民便为他操碎了心,不但请来当世大儒当他的老师,还想方设法将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君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不久后成功登上帝位,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新统治者,与此同时,八岁的李承乾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史书夸赞道: "性聪敏,太宗甚爱之。"
唐太宗对李承乾的关爱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为他提供许多锻炼自己执政能力的机会,还是在他生病时四处祈福,虔诚的祈祷他的痊愈,都说明了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李承乾就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是大唐的未来。
随着李承乾的长大,李世民更多地将权力交给他,观察他对国家大事的治理能力,而李承乾也不让父亲失望,很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不过,或许是腿疾的日益加重让他心烦意乱,或许是母亲的去世让他悲痛消沉,亦或者是青春时代所谓"逆反心理"作祟。
李承乾渐渐懈怠了对自己的锻炼,也逐渐对李世民派来督促和矫正自己行为的老臣们感到厌恶。
但害怕父亲责怪,就隐藏自己的行迹。朝庭之上,说的都是忠孝之类的言辞。下朝后与一群年纪相仿的同龄人嬉戏娱。有老成持重的左右亲近之人加以劝谏,他则高坐引咎自责,非常善于机辩。提意见的人都回答不及。所以人人都以为他比较贤良。但之后每每老毛病重犯。一些宫内重臣常常规劝。太宗皇帝必定厚加赏赐金银。想磨砺太子内心。李承乾可能觉得这些人象嗡嗡叫的苍蝇,非常讨厌。总之被吵烦了。干脆叫人暗地加害他们。此时他同母生的弟弟名声不错。皇帝很喜爱。而李承乾有足疾,走不动路,害怕被废,与李泰关系很差。
李承乾后来于宫中看中了一个男子,很有容貌和仪态。太子很喜爱。皇帝听了却很生气。之后让人处死了这个男人。太子怀疑是李泰告密,有怨愤之心。为他画像筑祭室。并在花园做了坟墓。早晚祭拜,太子每次到此徘徊,都会流泪。随之更加怨恨,几个月不再上朝,称有疾病。又让奴婢上百人学习音乐,学习胡人的发式,剪彩绸做跳舞的衣裳。敲锣打鼓日夜不休。招集一些逃亡奴婢盗取牲畜,杀牛宰羊,召集身边人一起烹食。又学习突厥语言,喜爱他们的服饰。建立蒙古包,分建部落。使诸部牧羊,抽佩刀割肉来吃。自己装作死去的可汗,让众人哭泣,让马奔跑环护。突然又站起来说:“如果我有天下,将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难到不是快乐的事吗?”左右亲随那些老成之辈以为他中邪。然后又听他说:“我做天子,当由着性子,有劝谏我的,我就杀他五百人,天下不就安定了吗?”这爷们大概对那些错劝谏为名以诂名吊誉的老成之辈厌恶透顶。但他缺乏理智的天真的语言和行为马上又被人争相报给了皇帝。
唐太宗知晓后,生气的训诫了他,之后将他所爱的乐人处死来警告他,但他却怙恶不悛。
心爱之人被父皇杀害后,李承乾一面心中暗恨,一面怄气称病,拒绝上朝拜见。即使如此,李世民还是当李承乾不过是孩童心性,迟早会幡然悔悟。
然而,李承乾这次却没有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李世民原本是坚定以李承乾为继承人的,但另一位皇子李泰也深受太宗的喜爱,于是李承乾感受到危机感,便暗中刺杀李泰。
在计划失败后,李承乾做贼心虚,于是想着先下手为强,学习他父亲当年在玄武门发动兵变的故事,勾结了自己的叔叔李元昌、名将侯君集等势力,想要逼宫上位,但计划不慎败露,李承乾被李世民幽禁,审判后又流放到黔州,并最终客死他乡。
李承乾原本有着大好前程,即使他接二连三让李世民失望,其太子地位还是没有被真正撼动,但他耐不住性子,先是谋害亲弟,又想着逼父夺位,实在是失去了身为人臣和儿子的资格,最终被发配充军也是合情合理的下场。
李承乾的小荒唐,如贪图享乐、宠爱乐人,甚至无视李世民的一片苦心、公然表达对他的不满,都还不至于让他走向自己的最坏结局。但他对自己的亲兄弟、亲生父亲下手,这就触及了李世民的底线。李世民当年是与兄弟争夺才得以继位,他十分不想子孙重蹈覆辙。
李承乾任性妄为,或许饱含惋惜的一声荒唐,是对他生涯的最好诠释。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