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骂死王朗了吗?事实并非如此,骂死的是此人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如今天我们所说的诸葛亮,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真的骂死王朗了吗?事实并非如此,骂死的是此人。

三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一幕堪称是经典。

这件事发生在诸葛亮北伐之时,诸葛亮刚刚收了姜维,攻克了天水、冀城和上邽三个城市。一时风头无二。然后,挥兵祁山。为了迎战,魏明帝曹叡封曹爽为大都督,又让郭淮做他的副将,王朗为军师,共领二十万大军抗击诸葛亮。王朗此时已经七十六岁,竟然想用言语逼迫诸葛亮投降,没想到在战场上反受其辱。

孔明知王朗不能容物,若激之,必乱方寸;于是在两军阵前,用一番如利刃的言语,刺向王朗。王朗年迈,因怒气过大,气机一时极度紊乱,竟活活气死了。且来分析分析孔明骂死王朗的这段话,为何有如此力量。

王朗起初说了一番话想来说服孔明,孔明不以为然,称王朗的这番话是“粗鄙之语”——其意是王朗身居要职,却说出这等无水平的话,实在是名不副实。此时,王朗的怒气已略有所动。接下来,孔明指出“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显然将王朗归于狼心狗肺之辈和奴颜婢膝之徒。再往后,孔明直接指出王朗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思报国,反而助逆贼篡位。 凡人听到这番言语,胸中怒气,一般都会爆发;更何况在众人面前死要面子的王朗。王朗此时已然气的浑身哆嗦,几乎说不出话。

再往后,孔明骂王朗的言辞,可谓字字见血。“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说明天下之人,都痛恨王朗。“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意为王朗的所作所为皆为见不得光的下流之事。“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此番言语,想来使王朗既愧且惧。“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此话一出,王朗所有的尊严顷刻扫尽!于是乎在这番如此有威力的骂词面前,王朗被活活气死了。

那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是罗贯中艺术虚构的。历史上诸葛亮不仅没有可能骂死王朗,两个人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我们看一下王朗的生平。《三国志 王朗传》记载王朗是山东郯城人。他拜太尉杨赐为师,以通晓经文而闻名天下,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因支持汉献帝而被封为会稽太守。在会稽太守任上,王朗遭到了孙策的进攻,他坚守城池没有逃跑,最终战败被俘。孙策爱他的才名,没有害他,派张昭劝说他为东吴效命,但是王朗拒不出任东吴的官职。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王朗处理案件有一个“疑罪从轻”的原则,与钟繇都以治狱闻名。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魏文帝)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御史大夫是文官,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主管百官进言和起草诏书等行政事宜。在这一阶段,王朗先后上书进行了几次著名的劝谏。一是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二是劝谏曹丕外出游猎不要半夜回宫;三是在曹丕两次想伐吴的时候上书劝止,曹丕一次听从了他的建议,一次没有听,但因为客观原因也没有打起来。

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227年),王朗又被升了官,被晋封为兰陵侯,升为司徒。王朗劝谏魏明帝不要大兴土木营造宫室。228年,王朗病死在家里。

看他的一生,并未做军师随军出征过,唯一与军事有关的是劝止与吴国交兵。所以说根本不可能与诸葛亮两军对战,并且被诸葛亮骂死于马下。

而王朗的社会评价也很好,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被孙策俘虏了几年。

不过诸葛亮虽然没有骂死王朗,却也真骂死过一人?此人就是马谡,马谡失街亭后,回到军营被诸葛亮痛骂,马谡本来不愿意死,可诸葛亮骂得太难听,他没脸再活下去了,只有选择去世,于是才有了"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