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被和亲制害惨的汉朝最美女子,表面风光无限, 可谁知她内心的苦楚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封建社会的和亲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历史上被和亲制害惨的汉朝最美女子,表面风光无限, 可谁知她内心的苦楚。

历史上被和亲制度害惨的女子有不少,例如;宜芳公主。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孙女。唐玄宗让她与奚和亲。奚这个民族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在唐朝,这个民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宝四年,唐玄宗将自己的外孙女也就是宜芳公主许配给奚王李延宠,希望通过和亲政策,对李延宠加以笼络。

就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公主,伴随着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远赴塞北荒漠之地,嫁给一个自己都不认识,且野蛮无比的塞外丈夫。和亲的路上,宜芳公主见故土越来越远,心里很是难过,不禁潸然泪下。

当时的唐王朝可是很强大,作为和亲的公主,嫁往他国,婚后的待遇应该不会太差的,可信宜芳公主却非常倒霉。

唐朝大将张守珪、李祎击败契丹、奚后,契丹、奚臣服于唐朝。这期间也有不少较为和谐的和亲往来,但是都被安禄山破坏了。当时镇守边关的安禄山着急立功,不顾大局,擅自与契丹、奚开战,导致本来已经和唐朝联姻的契丹,奚造反,李延宠为了表达与唐朝势不两立的决心,竟把刚成亲的妻子宜芳公主当场斩杀了,用来祭旗。

汉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但是它同样也有和亲制度下悲惨的女子,例如我们今天本文的主角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事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因为当时的汉朝和匈奴之间一直都有着和亲的传统,尤其是匈奴的首领,还主动向汉朝提出希望得到赐婚,表达汉朝对匈奴的照顾,这样的皇帝也是考虑边疆的稳定,直接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是他又不想自己的女儿去遥远的边疆,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受这样的苦。

所以他就从宫女当中挑选了一个女子赐为公主,但是却没想到这个女子出现的时候真的惊为天人,毕竟假如知道自己的后宫有这样的一个美女,肯定他第一时间收入自己的后宫的,后来了解到只是因为王昭君当初没有贿赂自己的画师,就把她画得其貌不扬,汉元帝因此非常生气,杀死画师首领,但是昭君出塞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而王昭君这一悲催的生活就开始了,此后,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在匈奴单于的宫廷内,作为呼韩邪宠爱有加的“宁胡阏氏”,王昭君用智慧、勇敢和贤淑慢慢消除了其他“阏氏”(单于妃妾)的敌意,昭君不但接受匈奴的文化,还不忘传播汉人的习俗,辅佐单于,哺育幼王,扶正法邪, 化解单于兄弟争权的内乱,并在于纷乱的战事遭遇或游牧迁徙的过程中,先后报了王盾当年的恩情、劝王怀回到老家孝敬父母、并救助过张子先,赢得了曾经深爱过她的这三个大汉男子至死不渝的敬重。

出塞远嫁匈奴不到三年,即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昭君和她未成年的儿子伊图智伢师,于是王昭君便向汉朝皇帝上书请求让她回中原,但是汉成帝敕令昭君“遵从胡人的习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给继承王位的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须卜居次,二女儿名叫当于居次。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后,即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也去世了。呼韩邪单于二子——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

昭君自此寡居,没有再嫁,两年不到,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的王昭君便病逝于塞北荒漠,享寿三十余岁。

匈奴人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被称作 “青冢”。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杜工部有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中“荆门”是王昭君的湖北老家;“明妃”是晋代人为避司马昭的讳,给她改的名字;“青冢”是王昭君之墓,此句独具匠心,写出了昭君的人生悲剧;“画图”典出汉元帝的荒淫生活。当时,后宫佳丽太多,汉元帝只能让画师绘图挑选,以决定谁来侍寝,结果宫女争宠,向画师行贿,唯独昭君不吃这一套,与元帝不曾相见。等元帝见到昭君,已是佳人出塞时,追悔莫及,把画师弃市,以泄心头之愤。后世文人对这段故事添油加醋,成了昭君出塞的重要插曲。

就连《后汉书》这一“官宣”正史,都忍不住用细腻柔情的笔法,来记述昭君出塞前在临辞大会上的情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区区几十字,传颂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