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它的历史原型中,刘娥为什么没成为宋朝版的“武则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民间故事传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狸猫换太子,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它的历史原型中,刘娥为何没成为宋朝版的“武则天”?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传说

首先,我们有必要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简要复述一遍,以便与下面要说的历史真实两相对照:

宋真宗年间,由于皇帝一直没有儿子,便在后宫宣布,后妃中谁能第一个生下儿子,便封她为后,立其子为太子。

结果,李妃率先生下了一个儿子。而刘妃妒火中烧,她不顾塑料姐妹情,收买了接生婆,暗中用剥了皮的狸猫换掉了李妃所生的儿子,然后命宫女寇珠将这个小皇子扔进河里淹死。

宋真宗果然被蒙骗,他看见襁褓中的“皇子”竟然是只狸猫时,大惊失色,便将李妃打入了冷宫。

而不久以后,刘妃也顺利生下了儿子,因此得以进位为皇后。

岂料,宫女寇珠心软,并未将小皇子害死。而后来刘妃之子夭折,她又幸运的将李妃之子找回,收为了自己的儿子。若干年后,宋真宗死去,这个小皇子继承皇位,是为宋仁宗。

后来,包拯遇到了流落民间的李妃,得知了真相后,便想方设法将其带到京城,让宋仁宗与生母相认,而已经贵为太后的刘妃则在忧惧中自尽而死。

宋仁宗嘉奖了包拯,并任命其为宰相,故事在皆大欢喜中落下帷幕。

从小说的内容看,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剧情非常精彩,其中的人物善恶分明,虽然前面部分读来令人揪心,但读完全篇便会因最终的圆满结局而欣慰不已。虽然自古以来,过于戏剧化的故事往往是小说家加工和创造的结果,狸猫换太子一事天马行空,真实性并不高。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宋仁宗也确实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这也是故事的原型。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仁宗生在宫中,最初,他名叫赵受益。当时,宋真宗已经四十三岁,但自从前五个儿子无一例外的早夭后,便始终没能再诞下一子,如今赵受益的出生让宋真宗大喜过望。不过很快,宋真宗又遇上了伤脑筋的问题,那就是赵受益是李妃所生,李妃本是侍女,受真宗一时宠幸才成了妃嫔,但品级很低。

其实,要是宋真宗子嗣成群,那倒也罢了,但赵受益是真宗唯一的儿子,将来是很可能要继承大统的,而后宫历来母凭子贵,等到赵受益长大,身为生母的李妃地位自然也会慢慢提高,如果赵受益继承大统,那李妃更是会顺理成章当上太后。这一状况并非是真宗想要看到的,因为当时他正宠爱着刘妃,希望刘妃能够凭借一个皇子无可争议当上皇后,并且以后成为太后。

在这一想法的影响下,宋真宗默许了刘妃的"夺子"行为。所谓夺子,就是刘妃在赵受益出生后不久便将他接到自己宫中抚养,从小以母亲的身份来照顾和教育赵受益。李妃尽管心中滴血,但知道自己斗不过刘妃,何况连皇上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不再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这个结果。

见李妃没有因赵受益一事而大闹,真宗松了口气,随即连忙昭告天下道,赵受益是刘妃所生,并顺势加封其为德妃。至于李妃,只是因识时务而被封为了崇阳县君,这在当时不过是等同于五品官职,与之相对的,李妃的德妃称号高居一品。这之后,尽管李妃又为真宗诞下一女,但最终也不过混到了婉仪,而同时期,刘妃已经成了皇后。

在刘妃的抚养下,赵受益慢慢长大,并在受封为皇太子后有了新名字——赵祯。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去世,赵祯十三岁便登上了帝位,幼主登基,朝政一般都是由太后把持的,于是刘太后顺理成章地独揽大权,一直将并非自己亲生子的赵祯不当回事。明道元年(1032),赵祯的生母李妃染上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

第二年,刘太后也病逝后,赵祯的八叔赵元俨终于看不下去,将真实情况告知了赵祯,赵祯追封李妃为皇太后。此外,他还专门建了一座奉慈庙来纪念母亲。

自此,历史上真正的"狸猫换太子"案宣告结束,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的富有戏剧性,但这一事件即使在长达数千年的漫长王朝演化史上也是凤毛麟角,很少发生的。

后世的人们或许是出于对李妃不幸遭遇的同情,便创作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而其中刘妃的历史原型就是刘娥,说起她的一生也是颇为传奇。

刘妃名叫刘娥。虽然《宋史》中记载刘娥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其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

但史学界一般认为,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只是刘娥在故意美化自己的出身罢了。

刘娥少年时期是一名街头卖艺的女艺人,后来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并随他来到开封谋生。

宋真宗赵恒当襄王时,常对左右说“蜀妇人多才慧,吾欲求之。”而龚美因为家贫,便把美貌的刘娥“献”给了赵恒。

堂堂襄王,竟跟一个来历不明的已婚卖艺女子交往,这让赵恒的奶妈秦国夫人很愤怒,她于是将此事告诉了宋太宗。

宋太宗大怒,下令赵恒赶走刘娥。而赵恒虽然将刘娥赶出了王府,却偷偷将她藏在了部下家中。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他终于可以将刘娥迎回后宫了。而因为刘娥当时没有家人,赵恒于是让那位“前夫哥”龚美改姓为刘,算是刘娥的哥哥,还封其做了官。

不久,赵恒的皇后郭氏因为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伤心过度病逝。

赵恒想册立刘娥为后,然而却因她来路不明,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赵恒只得作罢。

刘娥虽然受赵恒宠幸,但一直亦没有子嗣。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刘娥的宫女李氏为宋真宗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而这个李氏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李妃。

可是,与故事中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李氏地位十分低下,甚至还没有进入到嫔妃之列,刘娥理所当然的将这个儿子收为自己的养子。

《宋史》记载:“章献皇后(刘娥)无子,取为己子养之”,“初,仁宗在襁褓,章献(刘娥)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

而因为李氏和刘娥相比,地位差距悬殊,她根本就没有实力跟刘娥竞争皇后之位。所以,刘娥也无需像故事中那样,拿什么狸猫去偷换赵祯了。

刘娥因为有了宋真宗唯一的子嗣,自然也为她日后成为大宋皇后铺平了道路。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在“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的质疑声中,43岁的刘娥还是成为了宋真宗的皇后。

那么刘娥为何没能成为“武则天”?

宋真宗如此宠幸刘娥,除了其外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刘娥性情机敏,通史书,熟知朝政。

《宋史》记载:

“后(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引故实以对。”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宋真宗批阅奏折时,常常参考刘娥的意见。而在宋真宗病重后,刘娥则更是直接干预朝政:“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

这一幕,不就是唐朝时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翻版么?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危,他召集所有的辅臣,亲自下达遗诏说:“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刘娥)处分”。

当时,宋仁宗赵祯只有11岁,按照宋真宗的遗诏,刘娥可以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因为此时离武则天时期相距不远,所以,她也就成为了刘娥最好的参照人物。

而掌握朝政久了,刘娥也冒出了当女皇帝的想法。

有一次,刘娥为了试探手下大臣的反应,故意问鲁宗道说:“唐武后何如主?”谁知鲁宗道毫不客气的说:“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罢,默然不语。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已经临朝了八年的刘娥,想再次试探群臣,于是想要让宋仁宗率领群臣为其祝寿。

结果,范仲淹站出来反对说:“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范仲淹这句话的意思,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就是:你们娘俩在家怎么祝寿都可以,那是你们家的事。但在朝堂之上,让皇帝率领百官向你祝寿,那就是开了一个坏头。

所以,尽管刘娥具备武则天一样的能力,也拥有她那样滔天的权势,但生在“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北宋,注定了刘娥无法复制武则天的称帝故事。

此外,《宋史》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刘娥)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刘娥知道在士大夫地位空前提高的大环境下,自己是不可能再当女皇帝了,于是便借有人进献《武后临朝图》的机会,向宋仁宗和群臣表态:“我绝对不会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朝廷举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但做女皇帝之心仍然不死,于是提出想要穿天子衮冕去祭祀太庙。

群臣听到这个要求皆哗然,最后同意将天子衮冕上的饰物去掉几样,呈了上去。就这样,刘娥穿着天子的衮冕,完成了祭祀仪式,并彻底还政于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