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他真的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吗?
在近代由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推出,让许多人都熟悉了三国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他真的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吗?
在三国时期的诸多帝王中,估计很多人认为孙权就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合肥之战了;当时曹操正在率主力与刘备争夺汉中,孙权见中原空虚,觉得有机可乘,便亲率十万大军去偷袭曹操的后方。而当时孙权出兵的方向就是合肥,当时镇守合肥的就是张辽、李典和乐进,兵力仅七千余人,结果孙权的这十万人被张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因此一战,孙权成了历史上的笑话,觉得孙权就是一个继承其兄孙策地位的无能之辈,但孙权真的是一个无能之辈吗?宋人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这曾极何许人也?这曾极乃是南宋诗人,与朱熹是好友,可惜后来因触怒时相史弥远而被谪舂陵。而且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那这个孙权到底怎么样呢?
关于孙权,陈寿在其列传最后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勾践之忍
即位之初,江东的军政大权都在周瑜、张昭等人手上,孙权并没有急着夺回权力,而是隐忍不发,乐于放权,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势力,终于将权力从一班老臣手中逐渐收回。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大部分,孙权为了合力抗曹,又忍了,甚至还把妹妹嫁给刘备进一步稳固孙刘联盟。关羽在荆州,多次侮辱孙权,甚至拒绝孙权的联姻,孙权又忍了,直到关羽出征在外,荆州空虚,这才一举夺取荆州并斩杀关羽复仇。随后,面对刘备亲帅大军复仇,竟然一面向曹丕低头称臣,一面又向刘备求和。只要不损害吴国的利益,孙权完全不顾及自己的面子,何其坚忍!
英人之杰
孙权十八岁统领江东,其继位之后,举贤任能,平定内乱,击杀黄祖,降服山越,力拒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其后与曹军隔江对峙,互有胜负,令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慨叹,夺取交州、荆州,最终称帝建立孙吴基业。孙权在任期间,内修政治,外扩领土,堪称一代明君,其死后谥号为“大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谥号为“大”的皇帝。
那么他为何最后变的昏庸?
孙权在事业上也是很努力的,随着吴国越来越强大时,内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吴国的世家大族的势力可是很大的,能够导致朝廷左右倾斜,这时孙权就要制衡他们的势力。但是孙权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在大臣面前根本拉不下脸,没办法他只能在私下对他们进行防御。
吴国看似是一个领主国家,孙权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领导人,但是小领导人家家都有自己的兵权。当时三个国家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吴国是问题最为严重。这个事情放谁身上,谁不管,所以孙权就要亲自出手了,要是留到儿子那个时候,怕是已经晚了。当时孙权身边有位人才,是他亲手提拔出来的,这个人就是陆逊。孙权一开始对他还是很好的,当时还给他找了一门好亲事,后来陆逊还成为了丞相,对于这样一个他亲手提拔上来的人本应该是信任的。可是当时的孙权年事已高,对陆逊就开始有了猜疑,觉得他这个丞相要篡位,毕竟当时司马懿等人谋权篡位他可是看在眼里的。
为此他的两个儿子孙和还有孙霸开始了太子之位的争夺战,在这个时候他还对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鲁王,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人。这让两位皇子争斗的更加的激烈,本来看似平静的朝廷因为这两个人的争夺战,搞得鸡犬不宁,搞得那些忠心的大臣都卷入这场不必要的战争中,陆逊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气死。再来就是孙权在后来重用了一个叫吕壹的人,这个人很喜欢胡编乱造,在朝廷上的很多大臣都被他诬陷,很多大臣都害怕惩罚以各种借口辞退了官位,有的甚至还背叛了他。所以孙权在晚年用人是越来越糊涂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尽力,对很多事情上判断都出现了错误。他在防人的同时还要用人,这让别人怎么为他卖命。也正是因为他错误的判断才导致后人会说他是一位昏君。并且当时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己儿子身上,想着给儿子留下一个好的吴国,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越是这样就越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英雄未必一生都是英雄,好的帝王也不一定能一直好下去。当人手上掌握很大权利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好的克制力,久了这个人也会掉进权利的深渊。在权利中人可以享受快感,为此他们总是会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去伤害他人,这个时候的他们会更加嚣张。人不是机器,而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握有权力的时候,就慢慢变得腐败。所以孙权为什么会被说是昏君,就是因为他手上的权利太大,被权利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