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周总理消失一周,在某要塞会见神秘客人
1963年12月6日到12月12日,一些对时政新闻比较感兴趣的人会惊奇,为什么总理的消息没了。对于国务院、中南海的许多卫兵来说,时常看到的周总理“消失”了。当时,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总理去了广东,一个叫万山要塞的地方去见一些特殊的客人。
12月3日夜,接见印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班纳吉;
12月5日晨,接受英国作家格林的电视访谈。
12月13日,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塞尔总统和萨布里主席的邀请,乘飞机离开昆明前往阿联访问。
吴瑞林向总理汇报工作
其实,在7天的时间,总理在万山要塞会见了以澳门商人身份前来的台湾客人。12月5日总理接受完访谈和处理完其他工作后,便乘专机前往广州。和广东省地方领导工作会谈之后,还参观了一些其他地方,例如黄埔军校旧址等。
万山要塞在广东省,成立于1952年6月,那时,万山独立水警区与海军虎门要塞区合并组成万虎独立水警区。1955年1月,改称海军万虎要塞区。1960年2月改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6月改称万山要塞区。1980年12月,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1师。1983年1月,改归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1985年10月,11师与珠海市人民武装部合并组成珠海警备区。
12月7日清晨,南海舰队的104号扫雷舰正停泊在广州黄埔港码头3号码头内。上午9时,一艘交通艇靠了上来。周总理在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吴瑞林中将的陪同下,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国务院对台办公室主任罗青长等走上了104舰。
104号在134号扫雷舰的护航下前往万山要塞。在与该舰官兵见面时,总理说:过去我坐外国轮船去法国勤工俭学,只能坐四等舱。那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能坐上自己的船,现在坐上了。现在,我们的海军还不算强大,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们还要建更大、更多、更好的军舰。
14时,总理一行人等来到唐家湾后乘车前往万山要塞。与要塞官兵合影后,要塞司令杨敏宣布:周总理坐了一天的船,要休息一下,还要同一个澳门商人谈一些事。
其后,杨敏宣布,要塞要实施戒严,各单位人员一律不准外出,不准离开本单位。附属的各类生活区也是如此,就是小学生也不能例外。
周总理和张治中秘密会见了台湾方面派来的特使。会见中,周总理向客人具体阐述“一纲四目”(毛泽东提出,周总理概括总结)的方针。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为一纲。四目:1、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2、如果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3、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4、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周总理在万山要塞
临别时,那位台湾客人还带走了总理送给正在患病的台湾国民党“副总裁”陈诚的一些药品。
下午6时,总理等人回到104舰,夜航回归。在舰长室,周总理仍不顾疲劳伏案办公到凌晨一点。其后,总理又休息了一下便于三点入睡。为了让总理再多休息一会,8日凌晨6时,抵达黄埔新港时,舰长决定打破常规,不打开扩音器,不下达口令,由副舰长分别通知各站位按全员工做部署实施。
6时30分,周总理与官兵们握手告别,7时,周总理等人上岸前往广州。对于此次,周总理一行人等的目的,在珠海警备区的档案中仍只是当作视察部队。
对于参加会商的台湾方面代表是谁,因为档案没有解密,基本上都是在猜测中。1996年1月,香港《南华早报》首先公布此事并猜测:国民党方面参与的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中的一位或者两位。
其后,香港《开放》在同年4月号上,发表《周恩来确在南海某岛秘密会晤蒋经国》一文。据说,这篇报道是在采访了彭德怀元帅的军事参谋彭绪一的基础上得出了诸多结论。但一些基础判断有些过于悬疑,例如会谈地点是东沙群岛的东沙岛。这个有些悬疑,东沙岛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总理前往会谈的可能性太低了。因此,香港的这两家杂志报道了此事后,许多人都认为过于悬疑而没有认可。
直到罗青长写作的《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一文,收入由改革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出版的《最可爱的人》一书后才收到海峡两岸的注意。在这篇文章中,罗青长说:1995年春节,我去吴瑞林家中探望他,老战友见面,分外高兴,促膝长谈,一起回忆当年一起工作与战斗的情景……1963年12月初,周恩来总理与张治中副委员长到广东省边境,与两位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秘密会晤,我当时任中央对台办主任,参与了此次鲜为人知的活动……
万山要塞
在周总理此次重要的秘密边境会晤的几天里,吴瑞林同志又亲自带领3艘军舰,在附近的海域里进行了小分队军事演习,以掩护会晤的顺利进行,也确保了周总理一行的安全。
那么,到底会见的台湾客人是谁呢?蒋介石首先被排除,根据蒋介石的性格,他很难亲自前往,而且12月6日至12日,他的活动报道很紧密。
至于陈诚,因为与蒋经国十多年的争权夺利,二人关系非常不睦。1963年12月1日,陈诚辞去了“行政院长”一职。无论从与总理的关系、在国民党中的威望上看,陈诚很可能。蒋经国也有可能。
至于具体是谁与总理会面,只能等待有关方面的解密了。对于这次会谈的价值,通过前后历史事件的对比:双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都有了默契,为日后的“九二共识”打下了基础。但是,遗憾的是,罗青长口中的“双方的共识与默契”因为1966年之后的运动,没有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