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国君主最初以卖草鞋为生,如何有军费建立蜀汉?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其中蜀汉的君主刘备早期的生涯堪称传奇,从一介卖草鞋的到开国君主,令人津津乐道,那么最初以卖草鞋为生的他是如何有军费建立蜀汉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从因家贫而不得不帮着母亲织席贩履的落魄宗亲,变成了割据一方的蜀汉昭烈帝,堪称古人励志典范。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刘备最终的功成名就、继承大统,也要知晓他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毕竟,刘备戎马半生,历经无数艰难危险,数次险些丧命、狼狈逃窜,最终也只是当了两年的帝王便病逝白帝城。
因为实力弱小、名微言轻,起兵初期的刘备不得不四处漂泊,他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还因为被吕布偷袭夺走徐州而不得不忍辱负重、寄人篱下,在吕布的"开恩"下屯驻小沛。
可见,刘备的发家过程实在堪称是命运多舛,这也正体现了他创基立业的不易。
那么,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他的军费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豪族和富商的资助是刘备初期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家室早已没落,据说还卖过草鞋。关于刘备的第一桶金,《三国志》这样记载:“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生逢乱世,有些商人也希望得到当地军队的支持,对一些比较有前途的势力进行“投资”很有必要,而刘备无疑是一支潜力股。“皇叔”的身份和“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的特点足以使刘备脱颖而出。刘备的三弟张飞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变卖家产资助刘备也是看中了刘备的“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除此之外刘备手下还有个安汉将军叫糜竺,这个安汉将军当然是入主益州后封的,地位甚至在诸葛亮之上。糜竺原来是徐州的富商,家里相当有钱,而且是经过世代的积累,资产上亿,拥有僮仆、食客近万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刘备落难的时候决定鼎力支持刘备,不仅将亲妹妹嫁给刘备,还将家中的两千名下人直接送进了刘备的军队。
其次,富商的资助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刘备后来寄人篱下也有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刘备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可以说此时刘备不需要为军费来源劳心费神,因为根本不用自己养军队,也没有哪支军队属于自己。
此时刘备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集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无法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军队,直到诸葛亮“隆中对”后才决定先挑个“软柿子”捏,有了自己的地盘才是最关键的,中原可以徐徐图之。
最后,通过战争取得的战利品也是补充军费的来源之一,听起来有点像强盗,刘备集团赤壁之战前也没有大量攻城略地,但这确实是军费的来源之一。以战养战是一种非常初级的财政策略,实施起来没有门槛,短期收益可观,很多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但又有实力的军事集团都会考虑这条路。
而除了以上的办法外,刘备为了军费还做过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刘备在巴蜀称了帝后,自号“汉,后世称之为“蜀汉”。蜀汉的货币,除了“直百五铢”继续流通外,还有其他的货币,也是一钱顶一百钱,名目有“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都是大钱。看它们的名称就知道,铸钱的动机压根就不怀好意。
在刘备统治地区所铸的钱中,有一种钱很有历史意义,就是“犍为五铢”。
“犍为”两字,要念成“钱为”,是四川的一个地名。犍为当时是巴蜀的商业中心。当地所铸的钱背后有一个“为”字。这是我国方孔圆钱中最早铸有地名的钱币。
这种“犍为五铢”,也是一当百的“大钱”,而且逐渐减重,越铸越轻.铸大钱,实际上就是将正在流通的那些货币贬值。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比方民间的资金总量有一万钱,我刘备铸一个大钱,规定能换你老百姓一百钱,那么我只要投一点资,铸一百个大钱,就等于也拥有了一万钱。可是社会财富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一万钱。放心,我忙乎这一通,不可能是跟你们搞了一场“零和博弈”。等到我铸造的大钱全部进入流通时(兑换五铢钱或者购物),你老百姓手中的那一万钱,就等于贬值了一半。而贬掉的价值,是不会蒸发的。到哪儿去了?到我刘玄德的腰包里来了。这是多好的幻术!财富真就能无中生有。
刘备的“直百五铢”一开始还铸得挺大,一枚有8克以上,后来因为要节省,越铸越小,到最后竟然只有克,连一铢的分量都不够了。可是他在铸钱时,还是感到原料严重不足——小国寡民嘛,资源有限。于是下令把民间的铜床架子也都毁了,统统拿来铸钱。——咱们砸锅卖铁,也要跟姓曹的斗!为了汉朝的复兴大业,老百姓们,你们也就出点血吧。
这样的一个操作方法,最苦的就是老百姓,它这样的一个货币,只能够在益州使用,所以说他这样做的一个做法,不仅毒害了老百姓,而且还把人口牢牢定在了他的地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