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吴起是战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名将 与诸侯大战70余次而无一败绩 但为什么说吴起至死功业未成?吴起至死功业未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改革家,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名将如云的战国,注定是个热闹的时代,群星璀璨,有兵家鼻祖孙武,有战神白起,有胡人都惧怕的李牧,穰侯,司马错,王翦赵奢廉颇等人,但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还是吴起。吴起有三大众人不及之处:

一是战功和军事才华。

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身在哪里,都能纵横驰骋,威震诸侯,很好地说明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在鲁国这样一个一直夹杂列强中间的备受欺侮的小国为将,都能大破兼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齐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者必遭人忌恨,所以才有天降大任苦其心志一说。鲁国君臣不容,他就跑去了魏国,没多久就献上一份回馈大礼给魏文侯,大败秦军,攻下五座城池,最终拿下秦国河西之地。

这块土地一直到秦孝公时期商鞅重新夺回去,也是魏国由盛而衰和秦国崛起的转折点,这块土地肥沃战略纵深之地一直是魏秦历代争夺的焦点,所以吴起仅凭这一军功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还有关于吴起带兵的故事,他的部队之所以能够有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战斗力,跟他的带兵方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军中时,和士卒同衣食,出行不骑马,吃饭住宿不搞特殊待遇,肯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士兵生病伤口化脓了,他亲自用嘴来吸出脓血,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又一次他为一个士兵嘴吸脓血,那个士兵的母亲哭了,不是感动的,是吓得 ,因为前不久吴起为士兵的父亲干过这种事,那位父亲战场上为了报答,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结果很快当了战斗英雄,战死沙场。说这是吴起爱士卒也好,收买军心的手段也好,古往今来却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另外,吴起也有一本兵法著作传世,吴起兵法,他一生征战,纵横无敌,绝对是干货分享,实战性和可行性极强。

二是政治抱负和改革的理想

吴起因为受到魏相的排挤打压和谗言离间,不得已离开魏国,去了楚国。直接做楚相,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加强法制,精兵简政,裁撤庸员,废除士族的特权,削弱他们的力量,加强君主集权,集中资源打造强大的军队。楚国的士族力量是很大的,君王做重大决策还得士族长老同意才能通过,君主的权利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些人各自为政,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且顽固不化,士族之争一直持续到楚国覆灭。

如果吴起的变法成功的话,天下属于秦还是楚还未可知,至少秦国没有那么容易一统天下,因为即便在楚国内患很深的情况下,实力依然是非常强大,天下格非秦必楚,秦楚两国是天下的两极。很遗憾的是,楚国根深蒂固的传统并不是一个空降的吴起能够改变的,甚至不是一代楚王可以改变的,楚悼王一日归天,士族们就群起而攻之,刺杀了吴起,壮志未酬身先死。

三是传奇波折的人生经历

吴起本来是卫国人,先后在鲁国,魏国和楚国担任将领和丞相,可以说他是完全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功绩来征服各国君王来获得重用的。在思想上,吴起本来是跟随曾子求学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那个层面讲,吴起应该算是儒家门生了,但是从他后来的表现看,他是完全没有奉行儒家的那一套,甚至说是完全不相信老师所教的,反而是把兵家和法家的思想践行到极致。

体现最典型的他杀妻求将,吴起的老婆是赵国人,赵国来犯,鲁国国君因为这一点不放心让他带兵,他为了自证清白,表明决心,就把同甘共苦多年的老婆给杀了,可见权欲熏心,对功名的渴望,也是性格残忍的表现,这种人是可怕的,在他眼里,与功名大业相比,那些脆弱的人伦亲情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牺牲的。还有一点,他母亲去世时都没有回家尽孝,曾子认为这个学生是个薄情寡义的人,就跟他断交了,也许吴起也曾发誓,年少立志出乡关,功业不成誓不还。

楚悼王死的时候,吴起是伤心欲绝的,在灵前守候久久不肯离去,一是感念楚悼王这位伯乐提拔任用,士为知己者死,自己的才华抱负得以施展,自以为才学举世无双,却屡屡受挫,始终没有实现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之前在鲁国和魏国也只是作为武将攻城略地打下几座城池,作为外来人,始终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跟田文论功让他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无论他多么劳苦功高,始终游离于权利中枢外围,直达遇到楚悼王,才备委以一国之相,大权在握,一展宏图。

二是痛惜,呕心沥血经营的改革大业将付诸东流,功亏一篑,那些士族会像饿狼一样反扑,摧毁现有的一切成果;更要紧的是,今天他一旦走出灵堂,就很可能被群起而攻之,横尸街头,多年来锐意改革,不顾大臣旧势力反对,积怨已深,他仿佛能够看到那些人的愤怒和此时狼一般的眼神。

等那帮人直接冲进来的时候,他没有太意外,反而做出一个举动,直接扑在楚悼王身上大哭,那些人还在嘲笑说,大王今天或者也救不了你了,万箭齐发,他倒在了君王的尸体上,那些箭也射中了楚悼王,他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有壮志未酬的苦涩无奈,也有得以复仇的欣慰。继任者立马诛杀了造反的七十多家士族元老,倒不是为吴起报仇,他跟秦武王一样,对变法者没有一点好感,上任后立马废除所有新法,但是借机除掉一批目无君王,啰啰嗦嗦的老头子,他还是非常乐意的。

为什么说吴起至死功业未成?

一、吴起在所建立的功业、取得的成就都是暂时性的,并没有得到巩固,最终都很快烟消云散、功亏一篑。比如他在魏国取得的成就,随着他的离开魏国的霸业开始衰退,秦国的河西之地很快被秦国夺走,魏武卒也在马陵之战中全军覆没。至于吴起在楚国实行的“吴起变法”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在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发动叛乱,杀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二、吴起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才能、个人目标远远不能匹配!吴起可是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有如此称号的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上能有几人?而且还是和商鞅齐名的变法先锋!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天下闻名!就是王翦父子灭战国五国也是青史留名!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等。吴起呢?虽然有这么多的头衔,何曾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也正是因为此,虽然人们都说只有第一名被历史记住,但是吴起作为中国历史上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一生无败绩的将军、就是因为没有能拿得出手符合他身份标志的功业,所以导致了吴起不太被世人熟悉。

吴起至死功业未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吴起自身的性格悲剧

我小时候特别反感的一句话就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以前我不相信,但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慢慢觉得这句话挺对的。这句话用在吴起的身上也非常合适。吴起的性格悲剧就是他太贪图功名了,好男儿渴望建功立业是满满的正能量,但是一过头就不好了,吴起不仅仅是过头,而是为了功名他简直是丧心病狂!吴起本来家庭是很有钱的,但是他就为了当官弄得倾家荡产,而且还没有如愿。村民有人嘲笑他,他就杀了三十多人从此闯荡天涯去。从此他的心里就只有功名两个字而已!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他都不回家奔丧!幸亏他是生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不然就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休想出人头地,不被凌迟处死就烧高香了!

吴起最开始投奔的鲁国,有次齐国来犯鲁国,吴起就渴望建立功业,怕因为自己的妻子是齐国人,担心鲁国国军不信任自己就回家杀了妻子!对!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每当看到这里,我都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真心希望这并不是真实的。鲁国作为是周公的封地、周礼传承最好的地方,怎么会重用吴起这样的人呢?

不久吴起就去了魏国,在魏国吴起受到了重用,吴起也为魏国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是吴起的毛病又犯了,他觉得他的功劳就应该做丞相,对于魏国没有让他做丞相,他耿耿于怀而且表达了出来,换来的是魏武侯的不信任,后来吴起就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到了楚国他就急匆匆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换来的结果就是在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发动叛乱,吴起被杀,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可以这么说吴起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功名的路上,是功名让他变得丧心病狂!是功名造就他的性格悲剧!是他的性格悲剧造成了他的失败的人生!

二、吴起因为自身太优秀而遭到小人的陷害

优秀的人自古以来就受到小人的陷害,吴起的遭遇更说明这个道理。吴起在鲁国时,鲁国的大臣就看不惯他,不停的陷害他。于是吴起去了魏国,结果呢?结果是惹上了魏武侯的女婿丞相公叔!自古以来疏不间亲,何况魏武侯一直猜忌着吴起呢?最后在魏武侯女婿和女儿的齐心合力下,给吴起设了一个圈套:就是让魏武侯招吴起为女婿,然后就在吴起面前演戏,做魏武侯的女婿就如同奴隶一般没有地位!这样吴起当然不干啊!魏武侯当然不答应啊,心想果然是看不起我大魏国啊,此人不堪重用!就这样吴起在魏国也就呆不下去了,不得不走另谋高就!到了楚国,刚刚撸起袖子加油干,直接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了!这下直接死在了小人的手中!有时候想想吴起也十分可怜啊,躲到哪里都有小人害他!最终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死在轰轰烈烈的事业上,而是死在小人的乱箭中,令人唏嘘不已!

三、命运对待吴起也是非常无情,重用吴起三个伯乐都先吴起去世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长有。这点吴起还是非常幸运的,吴起一生遇到了三个赏识他的伯乐,然而又不幸的是这三个伯乐都先他而去世。吴起的第一个伯乐就是鲁国的公孙氏,结果公孙氏被宾客杀死,吴起在鲁国无人重用只能离去。

吴起的第二个伯乐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文侯!他一眼就看出吴起的非凡才能,直接任命吴起为主将,并让吴起担任太守,可以说吴起遇到魏文候再早点,或者说他们两个年龄差小一点,那一定可以改变战国的历史!可惜的是魏文候去世后,魏武侯并没有魏文候识人的眼光、用人的气魄,最后逼走了吴起,也就终止了魏国的扩张。

吴起的第三个伯乐就是楚悼王。然而比魏国更不幸的是仅仅几年楚悼王就去世了,吴起被楚国贵族射死在楚悼王尸体的旁边,和自己的第三个伯乐也是人生最后一个伯乐死在了一起。

吴起死的时候非常痛苦,这痛苦不是万箭穿心的痛苦,而是因为一辈子为了建功立业辛苦奔波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哀莫大于心死!吴起最后是因为心死而死!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一生无败绩的文武双全的将军,但他也是一个失败者,更是一个可怜的人!

总而言之,他生于乱世,凭着出色的军事才华游走于诸侯之间,战功赫赫,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想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虽然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敢作敢为,雷厉风行,不惧世人眼光,是个有担当,有胆识的大丈夫,虽然有人格上瑕疵,刻薄寡恩,但是不妨碍他那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