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刘秀年轻时胸无大志 却在乱世中一统天下 为什么说刘秀是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刘秀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秦始皇一统六合,到清帝宣统逊位,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的帝王多如过河之鲫,这其中说得上彪炳史册、泽被苍生的实属凤毛麟角。普通人首先能想到的大概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位牛人。然而,真正令史家服膺的却是被誉为“三代而下,允冠百王”的东汉开国之君——汉光武帝刘秀!

“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年少求学时的刘秀人生理想不过如此。如果生在太平年月,刘秀大概一辈子都在为这个难以企及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了。但他却生在了王莽“新政”破产,社会动荡、烽烟四起的乱世。虽“无尺土之柄”,却为帝室之胄的刘秀乘时而动,顺应“百姓思汉”的历史潮流,与兄长刘縯在舂陵起兵,逐鹿中原。经过血雨腥风的拼搏,终结新莽、夷灭群雄,终于收拾旧河山,再造汉室。

在有生之年,刘秀从“得天下”到“治天下”,开创了史称“光武中兴”的时代。短短数十年间,就有如此成就,究其原因,既和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也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娴熟的驭人之道有关。

刘秀最值得称道的过人之处,即“性谨厚”。这个表面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的个性,恰恰是他运用最成功的“南面之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有自作多情的儒家为君上犯错犯浑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但数千年来坊间一直就有“自古君王不认错”的说法。就算真的错了,那错的也是臣民,与英明神武的皇上无关。

与睚眦必报、动辄龙颜大怒的君王相比,“泛爱容众”、知错就改的刘秀简直就是一股温馨可人的小清流了。夺取天下,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正是因为刘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身边很快就聚焦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耿弇是刘秀手下的常胜将军。据史料记载,耿弇的戎马生涯中,共收复四十六个郡,攻克三百多座城池,尤其难得的是连战连捷,从未打过败仗。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虽然年纪最小,刘秀却对他极为倚重,将之比为韩信

然而,耿弇的父亲担任的上谷郡太守之职却是王莽任命的。耿弇前来投奔,刘秀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而对耿弇的任用有所区别对待。耿弇经常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刘秀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而怠慢,反而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夸赞他:“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在刘秀的培养下,耿弇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在率军平定彭宠叛乱时,考虑到父亲与彭宠是好友,为了避嫌,耿弇上疏请求另择大将。刘秀清楚耿弇心底的顾虑,抚慰道,朕知将军为国效力功勋卓著,此行只管前往,无须顾虑?

正是因对耿弇信之不疑,很快就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面。天下平定后,耿弇主动交出了兵权。但是一旦天下有事,刘秀就会把耿弇请到宫中来,咨询商量对策。冯异是刘秀手下大将,文武双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能“御吏士”。刘秀知人善任,命其镇守关中。冯异到任不久即稳定了这一战略要地,“威权至重,百姓归心”,百姓称其为“咸阳王”。有人提醒刘秀,对冯异这样得人心的将领须有所防范,防止他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凭着对冯异的了解,刘秀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消息传出,冯异主动上书表明心迹,要求调离汉中。刘秀作书推心置腹的安慰道:“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刘秀的书信令冯异大为感动,打消了内心顾虑,从此做事更加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懈怠。刘秀待人开诚布公,不虚伪做作,人与之相处如沐春风,甘心为之驱驰。

扶风茂陵人马援也是开国功臣之一,自追随刘秀后南征北战,西破诸羌、北镇塞漠,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战死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的人生理想。马援最初不是刘秀的南阳首义功臣,而是隗嚣旧部。更始政权灭亡后,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同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割据陇右的隗嚣不甘示弱,自称西州大将军。当时的情况,大有三足鼎立之势。

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而且是发小,素来交情不错。隗嚣就派他前往蜀地打探公孙述的虚实。马援以为只要自己一到蜀地,公孙述就会倒履相迎,无拘无束的把酒言欢。哪知道公孙述人一阔脸就变,见到马援却端起了皇帝的架子。安排的酒宴是高规格的,并且当众承诺要封马援为侯爵。马援的随从都挺知足,甚至陶醉于公孙述的礼遇。马援却不以为然,对公孙述很是失望,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蜀地。

回到陇右,马援向隗嚣报告此行收获,公孙述妄自尊大、井底之蛙而已,不如去刘秀那里看个究竟。马援来到洛阳,刘秀很快就拔冗亲自接见了他。刘秀只是随意戴着头巾,完全没有繁文缛节那一套,一见马援,就开起了玩笑,先生可是游走于两个皇帝之间的人啊!这个时候才见到你,我深感惭愧啊。

马援没有料到刘秀如此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道,当今之世,不单是君王在择臣,良臣也在择主而仕啊。刘秀的恢宏大度,与公孙述的虚情假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援深为折服,后来索性投奔了刘秀。刘秀深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想要天下大治,必须借重读书人,所谓“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对那些有才干的文吏,刘秀都予以提拔,根据所长安排职务。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即便没有来毛遂自荐,他也多方打听,屈尊登门邀请出山。严光是刘秀同学,满腹才华却无意做官。刘秀称帝后,严光隐居于富春江畔。刘秀求贤若渴,命画师绘制严光图像,在全国内明察暗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严光。

从此,刘秀陪着老同学每天出则同车、入则同席,并许以谏议大夫的高官。无奈严光坚辞不就,坚持归隐富春山中。刘秀见严光终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就尊重其意愿,不再勉强,将其放还山林了。不但如此,刘秀还对立有殊勋的大臣不吝赏赐,“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刘秀如此大手笔的分封,博士丁恭跳出来表示反对:“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

刘秀不以为然:“古者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历史证明,刘秀所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但如此,光武帝还以谦逊、知错能改而著称史册。刘秀起兵之初,有亲信犯了法,时任军市令的祭遵依法处置,未向刘秀禀报就直接杀了他。 刘秀闻讯火往上撞,打狗还得看主人,祭遵这样做完全就是不给自己面子。于是下令把祭遵抓起来,准备问罪。

主簿陈副急忙劝阻道,明公欲倡大义于天下,必须令行禁止,现在祭遵执法严明,正有助教令所行啊。刘秀听了恍然大悟,不但没有处罚祭遵,反而借重他严于执纪、刚正不阿的长处,让他担任刺奸将军,负责整肃军纪。为此,刘秀特别告诫诸将,大家都留意着点祭遵!我的亲信犯法他都敢杀,更何况是你们这些人呢。

一次,刘秀外出打猎,直到夜深时分才返城。守洛阳城东北门的小官郅恽拒不开门。刘秀命手下点亮火把,将四周照的亮如白昼,同时大喊皇帝回城。无奈郅恽不为所动,只是推说离得太远,看不清楚。刘秀没办法,只得绕道从其它城门入城。第二天,还不等刘秀找麻烦,郅恽就自己找上门来,上疏对刘秀的行为予以批评。刘秀虚心接受批评,还赐给郅恽布帛百匹以示鼓励。第三天,不但如此,还将擅自放自己入城的官员贬职。

一次刘秀大筵群臣,大司空宋弘发现宫室内新添置的屏风上画的全是漂亮仕女,而刘秀时不时心不在焉的回顾。于是宋弘故意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宋弘这样,等于是当面讥讽刘秀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此举无异于当着和尚骂贼秃。脾气大点的人估计都会当场发作,何况是刘秀乃是帝王之尊?殿上群臣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哪知道刘秀并没有动怒,反而欣然接受批评,命左右马上把屏风撤去,还笑着对宋弘说:“闻义则服,可乎?”宋弘回答:“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众臣见状,皆拜舞于地,山呼万岁。

相信许多人都记得这么一幕: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战利品中发现许多书信,这正是手下人首鼠两端,与袁绍暗通款曲的来往信件。写信的人高度紧张,以为曹操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哪知曹操看都没看,一把火将这些信件烧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并为曹操的宽窄大度所折服。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刘秀身上也曾经发生过。

刘秀与王郎战于邯郸,击败王郎后,刘秀缴获了许多手下人写给王郎的信,除了宣示效忠的,居然还有谩骂诽谤刘秀的。写信者内心忐忑不安,刘秀并没有穷究此事,直接将这些信件全部付之一炬。此举“令反侧子自安”,刘秀表现出的大度,等于是给了那些手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刘秀烧信在前,曹操烧信在后,因此有理由相信,曹操的烧信不过是在亦步亦趋的学习汉光武帝而已。

张绣是杀害曹操儿子爱将的凶手,然而曹操不念旧恶、不计前嫌,招降了张绣,并对之信任有加。曹操这样做,也是学习刘秀。更始帝杀害了刘秀的哥哥刘縯,主谋是朱鲔。后来,刘秀率军攻打洛阳,大将岑彭原是镇守洛阳的朱鲔手下校尉。岑彭奉命前往劝降,但朱鲔知道自己与刘秀有杀兄之仇,心里顾虑重重。岑彭回来向刘秀汇报了情况,刘秀说:“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岑彭再次前往洛阳,将刘秀的话如实转告朱鲔。朱鲔终于下定决心归降,“与彭俱诣河阳”向刘秀负荆请罪。刘秀见到朱鲔,赶紧“解其缚”,对他予以安慰,随后拜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汉光武帝不但是“定鼎帝王”,还是“中兴之君”,无论是开创还是守成,刘秀都做得漂亮之极。这样的封建帝王,确实是极为难得。伟人高度评价汉光武帝,对他不吝赞美之词,称刘秀“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而且将“最会用人”排在第一位,可谓目光如炬。刘秀的用人之道,值得后人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