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邬思道,他是最懂雍正皇帝心思的人,雍正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杀他,却被他化解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邬思道,他是最懂雍正皇帝心思的人,雍正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杀他,却被他化解。
雍正皇帝应该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了,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位儿子,在击败多位强大的对手后,侥幸得到帝位;之后他针对康熙皇帝末期出现的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和改革。比如改土归流、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对于他的记载却是极少,包括雍正皇帝的死,都是一个谜。
雍正皇帝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帝王,心思自然也和常人所了解的不一样,想要猜出雍正皇帝的心思,非一般人能做到。但是在当时,却有一个人是真的完全猜透了雍正皇帝的心思,这人就是邬思道了。
雍正王朝中在四爷被康熙皇帝贬黜后,回到府中对智囊邬思道说道,先生有房杜之才,奈何我没有李世民之命呀,说完就准备了一箱金子让邬思道回家,保全邬思道的下半生。
邬思道是不敢拿这个金子的,他知道四爷此时已经有责备他的意思了,你既然是房杜之才,为什么不把我辅助成李世民,邬思道当场分析道,康熙皇帝乃是为了保全你才如此,你看朝局动乱,如果此时把你立太子,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如让你先退居二线,之后让他们闹。
在康熙宣布老四为继承人后,四爷回到府中第一句话就是邬先生呢?这里老四没有好意,本就想把邬思道给杀掉,毕竟他们两个之间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情太多了,自己成为皇帝后必须要把之前的阴暗点给消除掉。把之前做的的不光彩的事情全部都去除。邬思道首当其冲。
哪知道邬思道就在房子里,邬思道表明自己的立场说道,我不愿为官,也不归隐,我要半隐,这样您可以随时找到我,我也成不了大事。
雍正本想杀他的,但是邬思道又说道,您以后文可以依靠张廷玉,武可以依靠十三爷。至于我才是残废之身,康熙爷说过我永不录用。我去当个幕僚吧。
这个时候,十七弟来了,他本不在九子夺嫡中,此时雍正登基,他是来像新皇上表忠心的,所以此时他是受了雍正的指派来擒拿邬思道的,但是被雍正一句话盖过去了。
然而历史上的他却并非如此,正史中邬思道是浙江绍兴人,自幼好读书,但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这邬思道除了读书外,其他的都不会,为了生存,自然是要找些营生来做了;当时正好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邬思道所写的案子上报北京刑部后竟顺利通过了,不像以往屡遭批驳。就这样,邬思道渐渐取得田文镜的信任。
有一天,邬思道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思道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与邬思道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思道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了。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娘舅,官居大学士,但隆科多倚拥戴之功,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皇帝这时已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而苦于无从下手。邬思道摸透了雍正皇帝的心理,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
而此举,却正好迎合了雍正皇帝的心思,在看了奏章之后,雍正皇帝立即将奏章发交六部核议,办了隆科多的罪。从此,雍正 皇帝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思道也是声名远播了。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铁哥们有闹矛盾的时候,再好的夫妻也 偶尔也会吵架。
有一次田文镜和邬思道为了一点小事,意见不合,结果邬思道甩手田文镜离去,让田文镜事事都不顺利,最后只得再请邬师爷回来。结果邬师爷大摆架子,每天要有一个五十两重的银元宝放在桌上,才肯捏笔,田文镜也只得依他。雍正皇帝听说此事后,竟在田文镜的请安折上批:“朕安。邬师爷安否?”田文镜从此全凭邬师爷替他拿主意。
在公元1732年时,年过七旬的田文镜因病去世;当时各地督抚们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纷纷以重金聘请邬师爷,可当他们想要找邬思道时,却是怎么找都找不到;直到数年后,邬思道才在京城重新出现,原来,他早就被雍正皇帝特招进了皇宫,成了雍正皇帝的御用师爷;难以想象,一个科举都没考上的人,结果是依然成功上位,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