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极寒天里最极端的御寒方式:吞砒霜
有新闻说,不少地方的救助站主动上街寻找流浪人员,为他们提供避寒、回家等帮助,但这样的帮助往往遭遇尴尬:有人宁愿在外面冻着,也不愿接受救助。譬如有乞讨者认为,一旦进了救助站,一是不自由,二是没法赚钱了。
想起曾看过的一则古代笔记文,提到古代无家可归者的御寒问题。
找了找,是明代谢肇浙的笔记《五杂俎》中的一则——
网络配图
“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秸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者,不则冻死矣。
其饥寒之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
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
网络配图
计一年冻死毒死不下数千,而丐之多如故也。”
文中描述的,并非官方的救助站,因为到那铺里御寒,是要交钱的。可就这样的“一钱”,也有人不能天天有,于是吞砒霜、钻粪窖以御寒,终至染毒死亡。
这就有些像饮鸩止渴了。
网络配图
《后汉书•霍谞传》有这样一句: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附子,一种毒性很强的中药;鸩,大家都知道,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能毒死人。
吞砒御寒,食附疗饥,饮鸩止渴,这样的词,在极寒天气里,读来更让人觉出寒意。
- 上一篇:水浒传八大百发百中弓箭手:花荣第一
- 下一篇:清朝最痴情的皇帝 不是顺治而是这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