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科举的考生为了如厕问题也是拼了命了

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们和现在高考的考生相比起来考场上简直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科举考试开考的时候就连如厕问题都是大问题。

旧时科举,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也就是考举人、考贡士、考进士。这还都是高级功名,考中即可成为国家的官员,无论大小,也是吃皇粮的。而在乡试之前,其实还有县考、府考和院考,层层选拔之后,才能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成为了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科举考试另一困难之处就是考试时间太长,一般来说,乡试和会试要考三场,每场要考三天,也就是说考生要在考场里待上九天,古代考生和现代考生不一样,考生一旦进了考场就不能再出来,要一直等到考试结束,每天早上十点发卷,太阳落山之前收卷。

最痛苦的是人的三急问题,考生在考试的前一天就可以进考场,以乡试举例,乡试的考场就是一个很大院子,里面用砖块修建起许多小隔间,按照江南贡院的尺寸,考生的“号舍”大小是“进深4尺,宽3尺”,这是非常狭小的空间,江南贡院这座大考场里就有两万多间号舍。

这个小小的隔间就是考生住的地方,吃喝拉撒都要在号舍之中,一直要住到考试结束,每个号舍上都有相应的编号,这也是考生的准考证号以及身份标示,号舍里的床是可以拆卸的,考试的时候将床拆开,将其拼接成一张简易的桌子,晚上的时候又将板子放回原位,成为休息的床铺。

可见考场的环境是极其简陋的,号舍之中有一只马桶,但是这只粪桶只能小便,并且使用后要盖严实,以免气味散出,影响到别人,首先就想想这环境,吃喝拉撒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之内,这气味如何吃得下睡得着,说考棚并不是屋子,空气流通好,就是露天的厕所24小时在里面待着也受不了啊。

最为重要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实是不让大便的,这条规矩实在是有违人道。按当时考场规矩,试子们只许小便不许大便!每间考棚的条桌下都会有一个黑瓦的尿盆,小便的就尿在里面,大便可就要大费周章了。

明朝时期,皇恩浩荡,为了方便诸多学子,皇帝规定考生可以凭借令牌自由出入厕所,这块牌子上写着“出恭入敬”,这也是“出恭”一词的由来,这对于考生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考试的这几天里不出意外,而皇帝能够考虑这种细节,考生们自然感激不尽。

但也不是说考试时就真的能够随便上厕所了,想要如厕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最大的避讳就是害怕考生作弊,所以除非实在没有办法,不然是不允许考生在考试时走出考场的,而且有的考官非常厌恶考试时如厕的考生,考官会认为这样的考生没有毅力,往往会在考生的试卷上留下记号,一有这个记号,考生基本上就落榜了。

五谷轮回乃是人道,这不让大便,考生们怎么忍耐也是不行的啊。所以,考生们大便的时候谁也不肯离座,就脱下袜子排在里面,考罢或丢于场内,或带出场自行处理。在考场里大便,其实是大忌,其他考生如有意见,可以通知监考人员,勒令大便者出场。但是都是三年才逢一考的试子,这一出去,就得再熬三年,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也就都不肯告发了。不过,可想这考场里的气味当是什么样的,考生们熏也熏晕了。

在古代,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参加科举就都要忍受这样的规矩,再有钱,再有势力,也无法打破这样毫无人道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