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隋文帝杨坚是怎么登上帝位的,他的一生中有何功绩,让他成为西方人眼中最伟大中国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隋文帝杨坚是怎么登上帝位的,他的一生中有何功绩,让他成为西方人眼中最伟大中国皇帝

话说秦始皇嬴政一生中先是扫六合,平天下,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帝。之后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长城、开直道、通灵渠等等,对后世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也因此被我国后世许多史学家都评为是古代最伟大的皇帝。

然而笔者今天却要说在西方人的眼中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竟然不是始皇嬴政,竟然是隋文帝杨坚,这是为何呢?这就要从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伟大作为说起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隋朝之前的时代是怎么样的,在大隋朝统一天下前,是南北朝时期,而那时的隋文帝杨坚还是北周皇朝的辅政大臣,官至柱国大将军、大司马。还是皇后的父亲,可以说,在没有称帝之前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自古以来帝位动人心呀,当时的北周皇帝是他的女婿,由于杨坚在朝中的威望太大,所以皇帝对他还是特别忌惮,一直想找机会把杨坚杀掉。

一次,皇帝非常宠幸的四位姬妾,与皇后杨丽华一起争宠,相互诋毁对方。皇帝就借故发怒,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接着就召杨坚入宫,并且对左右侍卫说道:“要是杨坚的脸色稍有什么变化,你们就立刻杀了他。”不料,杨坚进宫之后,却稳如泰山,面不改色,于是皇帝没能杀了他。但是经过这件事之后,皇帝对杨坚就更加忌惮了,而杨坚也知道这一点,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是通过内史的上大夫郑译向皇帝说自己想到外敌去,这样不但可以摆脱皇帝的监控,还可以免去杀身之祸,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果然,皇帝听了之后就任命他为亳州总管,然后杨坚就去了毫州,这下皇帝就放心了。但是,让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杨坚去了亳州后,就完全可以放心的策划篡位之举了。

而这时的皇帝呢?把杨坚赶走后就整天沉溺酒色,而且还觉得过得不开心,每天都有人劝谏他,于是,他为了继续享乐,就把皇位传给年幼的长子宇文阐,然后自己做起太上皇,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完全不顾朝政,直到退位后的第二年5月病危,杨坚这时觉得机会来了,就让朝廷上他的心腹之人伪造诏书,宣布让杨坚回朝辅政。而这时的皇帝宇文阐正是杨坚的外孙,年仅9岁,刚刚继位没多久,杨坚回来之后就开始策划篡位的事情,把自己的这个外孙踢下皇位,自己坐了上去。虽然说手段不是很光彩,但他确实是坐上去了,还创建了大隋朝。或许杨坚算是获得皇位最轻松的开国皇帝了吧。

众所周知,李世民如此的受人敬仰,就是因为他相当于是从一走到了十。因为他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拼搏出来的,没有什么东西会顺理成章的来到他的手中,连皇位都不会。而杨坚则不然,当时的天下本来就没有到了群雄角逐的地步,只是几个人在站出来争天下,所以造成的损耗自然会小一点。而杨坚在继承了北齐的巨额财产之后,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盛世,并且他也做到了。

首先他改革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并且这些政治制度即使在后来也是无比的重要的。除此之外,杨坚在军事上也是无比的耀眼,因为他曾经对于突厥的军事决策非常的成功,导致突厥上下对他恭敬不已,甚至叫他为圣人可汗。所以杨坚无论是在文治,还是在武功上,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

而且杨坚这个人在整个历代帝王史上都是非常耀眼的存在。在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修订开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

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由此他被西方人视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美国《时代》周刊中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崇拜了一生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