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贺兰敏之是大唐第一高富帅 荒淫无度连亲人都不放过 贺兰敏之最终成为人中败类到底应该怪谁?

贺兰敏之是荣国夫人大女儿武顺的儿子,也就是说贺兰敏之是武则天姐姐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出身高贵、风流倜傥。秉承了母亲的美貌,也秉承了母亲的轻佻,是长安城里有名的花花公子。最终被武则天指出了他的十条大罪,将贺兰敏之流放岭南,继而将其刺杀于流放途中。

公元7世纪,正是唐高宗李治年间,这时的大唐朝堂之上一位政坛新星冉冉升起。如果说别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那他就是含着金锅出生,他拿到了一个人可以拿到的最好的牌。首先他颜值爆表,是一位公认的大帅哥,墓志铭上说他是“至矣周公,克明克聪,风情外朗,神采内融。”史书上说他“年少色美”。第二点是他背景深厚,他的外公叫武士彟,武士彟有一个女儿叫武则天,是这个人的二姨。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大唐第一高富帅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是长安城里有名的花花公子,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武顺早年间嫁给了贺兰越石,生下一子一女,即为贺兰敏之和他的妹妹贺兰敏月。后来贺兰越石早早去世,而武顺因为武则天的关系经常出入后宫,一来二去就被唐高宗李治看上了,甚至传闻武则天的儿子李贤的真实生母就是武顺。更令人意外的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敏月也和高宗有染,一家人中有三个被皇帝看中,可见家族中就有貌美的基因,贺兰敏之长得好看也就很正常。

贺兰敏之不仅颜值高,运气也很好。人在家中坐,馅饼天上来。他外公武士彟死后,武则天选中他继承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按理说武士彟的爵位应该武家的人来继承,可是武则天偏偏选中了这个外甥。一方面是武则天非常憎恨自己的哥哥们;另一方面就是向贺兰敏之发出信号,我要重点培养你,你要是能帮助我登上皇位,传位给你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偏偏这个贺兰敏之不争气,才当了五年的周国公,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丢掉了性命。

罪状第一条就是烝于荣国夫人,即与荣国夫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要知道荣国夫人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贺兰敏之的外婆,按史料记载两人相差63岁,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太太,一个英俊少年,要么是贺兰敏之太重口,要么是老太太喜欢小鲜肉,总之令人匪夷所思。还有一条就是外祖母杨姥姥去世后,丧期还没有过,贺兰敏之就换下丧服,招妓奏乐享乐。要说这两条纯属个人作风问题,还不至于要了贺兰敏之的命,但是另外两条就让他非死不可了。

其一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被选为太子李弘之妃,能被选为太子妃的女人,相貌气质肯定一流。眼看着婚期将至,贺兰敏之竟然诱奸了这位准太子妃,太子没办法,总不能还没结婚就戴绿帽子吧,只能改选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其二是强奸太平公主的随从侍女(一说是太平公主本人)。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在世的女儿,武则天非常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就算是打狗也得看主人,这个贺兰敏之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

其他的罪状还有很多,一共有十条,之后贺兰敏之被流放岭南,并在途中被人刺杀。这些看上去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不争气的故事。但是仔细分析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是上述种种罪状并不是在处罚贺兰敏之的时候公布的,是在他死后很多年才公布的。二是其中很多条并不符合常理,比如说通奸荣国夫人这一条。别说当时的荣国夫人已经是80多岁的老太婆了,其实就算是年轻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欲望强烈的人,要不然就不会四十岁的时候才出嫁,还是被李渊逼婚的,可见对异性并没有强烈需求。所谓事出反常必为妖,这件事肯定另有隐情。

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过高宗皇帝曾经宠幸过贺兰敏之的妹妹。而武则天对这位甥女也很顾忌,便寻机毒杀了她。贺兰敏之因为妹妹的丧事入宫吊唁,高宗一见到他,悲恸哭道“我一早上朝前看她还好好的,没想到退朝后她竟然就身亡了,怎么会这样突然?”敏之听完,只是号哭而没有响应。武后得知后,心想:这孩子在怀疑我!从此对她开始心生厌恶。

而且贺兰一门血统高贵,可敏之的母亲,妹妹,甚至贺兰敏之自己,都沦为武氏李氏的玩物,很有可能这些造成了贺兰敏之扭曲的心理,通过以上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虽然我干不过你,但我就要恶心你。于是种种匪夷所思的闹剧上演。而且贺兰敏之被流放后,在朝中曾与他友好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如果只是以上作风问题,跟他的同僚朋友有什么关系,很明显是要把他的势力都打掉。

更为惊奇的是,四十年后贺兰敏之被平反了,连尸体都被挖了出来,重新入殓,追赠秦州都督太子少傅,铭文中有记载“非辜获罪,命矣长嗟,哀哀令子,复此光华。” 作为拨乱反正的举措之一,唐中宗在恢复大唐国号之后,曾经的政治犯全部都恢复名誉,如果贺兰敏之真的是因为人品作风问题被杀,那断不会有平反一说,可见贺兰敏之的案件是被归入政治案件一类了。说到底还是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贺兰敏之的被害,那些种种不堪入目的行为,很有可能就是武则天扣在他头上的屎盆子。

纵观贺兰敏之一生,出身豪门,英俊潇洒,而且才名远扬,曾经编纂《三十国春秋》一百卷,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前途的高富帅,可是年纪轻轻没有经过挫折就身居高位,遇到挫折后,以不合常理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最终走向深渊,只能说偏偏少年才气高,何苦生在帝王家?

贺兰敏之从一位聪慧少年,变成一个背负十大罪状的不齿之徒,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答案还须从贺兰敏之短暂的三十年人生轨迹中找寻!另外,贺兰敏之最终变成人中败类,固然有其自身因素,但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依次遇到的监护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监护人:母亲武顺

话说,回到娘家的武顺,起初还能留在老娘的身边照看两个孩子。随着妹妹武则天在宫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耐不住寂寞的武顺经常出入皇宫,俩孩子自然甩给他们的外婆,及至贺兰敏月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与自己的母亲共事高宗李治时,杨氏身边与之相依为命的只有外孙贺兰敏之了。为人妻为人母,就应当承担起相夫教子的责任,即便丈夫去世无“夫”可相,抚养教育子女的担子还是应该挑起的。从这一点上看,武顺显然做的不够,只顾自己享乐,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第二监护人:外祖母杨氏

不知何年何月、也不知是杨氏的教唆、而绝非敏之的无师自通,总之,武则天娘家后院失火了,杨氏与贺兰敏之作出了令人不齿的不伦之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龌龊的事件中,作为长辈的杨氏应该负主要责任!

第三监护人:姨母武则天

是武则天忽略了她母亲寡妇的身份、还是宫中的事太忙,总之,武家的后院发生了不体面的事。再有,作为亲姊妹的子女,在家中顶梁柱离世投靠到自己屋檐下,从亲情出发,武则天有义务承担起管教、抚养外甥的义务。而此种悖逆人伦的丑闻,恰恰发生在武家,显然,武则天也难辞其咎。

武则天是什么时间知道这段奸情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以武则天的心机,“奸情”发展的初期,应该有所察觉!想当年,为了能够“上位”,武则天能将自己亲生骨肉掐死在襁褓中。后院出了这样的丑闻,按理说,她对外甥贺兰敏之应该不会心慈手软,但出人意料的是,武则天将这件事压了下来,倒不是说武则天的思想有多“开放”,她之所以没有动手,其中一定会有其它隐情!

晚年的武则天公开选面首时,是遮遮掩掩,所发的昭告美其名曰:“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从武则天将那些公开自荐、父亲举荐儿子、亦或公开标榜“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等辈,统统加以拒绝,说明武则天还知道自己是女人、还知道女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所矜持。

武则天之所以对贺兰敏之手下留情,以笔者猜测,她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来自母亲杨氏的压力,二、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当年,从感业寺“二进宫”的武则天,自感身薄力单,出于利用而不是念及亲情将守寡的姐姐武顺介绍给高宗,同样是出于利用的目的,其外甥女、也就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成了武则天的宫斗牺牲品。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是武则天念及贺兰敏之外甥的身份不想除掉他,只是她感觉还不是时候,或者说基于某种利益的均衡,才让她对贺兰敏之的不齿行为隐忍了许多年!

第四点,贺兰敏之自身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宠物都停留在小狗小猫的层面上,从生到死总是人前人后摇头摆尾、乞怜邀赏,作为人、作为杨氏宠物的贺兰敏之不会永远陪着他的外婆杨氏“过家家”,他也有长大的时候,按说身上流着鲜卑人血液的贺兰敏之,应该像他的祖辈一样,有着老虎的凶猛、狼的野性。但是,集.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三代”身份于一体的贺兰敏之,恰恰因为自身存在诸多瑕疵,才导致其作出种种不齿之事。

从史书上对其记载来看,贺兰敏之短短三十年的人生,除了一次贪污“公款”行为外,剩下的只有“性”。当终于有一天,贺兰敏之懵懂的心智逐渐成熟,能够对周围的人或事拥有辨别能力时,他一定会尴尬于自己在其外婆面前扮演的不伦不类的身份,其母亲和妹妹在高宗面前扮演的角色同样令其难堪,换句话说,当贺兰敏之意识到贺兰一家三口都沦为武家、李家的玩物时,他身上残存的那点男子汉血性,令他将这一切归罪于武后则天同时,心里也滋生了仇恨。

因为杨氏的缘故,贺兰敏之本就“挟爱佻横”,恃宠而骄,加之少年乱-伦的阴影导致心理变态,很容易让他误入“破罐破摔”歧途,这也决定了贺兰敏之日常行为方式充满了畸形的成分!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畸形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贺兰敏之,其心智、行为也必然充满了畸形与怪异。

公元665年10月,贺兰敏之的母亲武顺离世,有说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公元666年9月,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氏被武则天设计毒死。公元670年10月,贺兰敏之的最后一个保护伞、外婆杨氏病逝。之后,隐忍多年的武则天披露他犯有十大罪状,再之后,贺兰敏之被流放到雷州!当贺兰敏之赶往雷州的路上路过韶州时,被随后追杀而至的人用马缰勒死!贺兰敏之在世上只活了三十年,于公元671年离世!

纵观贺兰敏之短暂的一生,除了与之相连的变态、猥琐等世界上所有肮脏的词语外,再无可圈可点之处,造成这样的局面,固然与其父亲贺兰越石过早离世、而他母亲不得不带着兄妹二人返回外婆家居住有关,但是,这不是贺兰敏之成为人中败类的主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