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领李成梁,战功显赫,比戚继光还厉害,为什么死后却成千古罪人?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将领李成梁,战功显赫,比戚继光还厉害,为何死后却成千古罪人?
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的名将,他扫平倭寇、抗击蒙古,朝廷对他十分倚重。然而在当时,有一位将领与戚继光齐名,但他的战功、名望甚至超过戚继光!史书上称赞此人,“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不过,这位比戚继光还厉害的名将,却成为明朝灭亡的罪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人就是明朝名将李成梁!在明朝中后期,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两人如同双子星一样,守护着大明王朝。不过,在当时李成梁的威名远在戚继光之上。据史料记载,李成梁是铁岭人,不过他的祖上李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李成梁年轻时“英毅骁健,有大将才”,不过却因家贫,不能袭职。
李成梁在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去从军了,因为也没啥背景,只能靠自己打拼了。所以他从军后,都是拿命拼的,所以据说,他全身上下都是伤疤,没一处是好的。这李成梁拼命到四十岁,终于熬出头,成了辽东总兵。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诡异而影响深远的事情。
万历二年,李成梁带着部队去攻打一个叫王杲的人,王杲是建州女真的都指挥使,相当于酋长。为什么要打他呢?这个王杲有点失控,有点暴走的意思,竟然杀害明朝的大臣。
这是显然是对大明的挑衅,李成梁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了,于是就率大军来攻打王杲。
在这场战争中,李成梁俘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跟王杲是亲家,两族是联盟的。
俘虏了努尔哈赤之后,李成梁一看,这小伙长得很机灵,挺不错的,于就把他留了下来,当个小随从。
李成梁这个无心之举,却改变了努尔哈赤的命运。努尔哈赤在李成梁身边学到了不少李成梁的兵法及谋术,如拉拢一派,打压一派,这个努尔哈赤在后面,把这招运用的是炉火纯青。
而且李成梁家还有很多的兵书跟野路子书,如《演义》。这本书是努尔哈赤常翻看的一本书,努尔哈赤把中国传统闹革命搞割据的那一套也学会了。
客观的说李成粱确实能打仗,史书上说他的赫赫武功“二百年未有”,他的辽东骑兵是大明王朝后期最强悍的骑兵部队,有人称其为“中国历史上十大骑兵”之一,与汉代霍去病、战国李牧等麾下的铁骑齐名。在当明朝其他的边地将领普遍采用防御式的作战方法时,李成粱则主动出击,率领骑兵军团在辽东平原上与游牧民族硬碰硬的较量,屡战屡胜,几乎年年都能打出个大捷来。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正月,一个名叫速把亥的蒙古部落酋长率军大举入犯,李成梁闻报之后,昼伏夜行,飞兵出塞,长途奔袭两百里,出其不意地直捣敌营,连续杀死对方五位首领级人物,阵斩并伤敌数以万计,李成梁大获全胜。当年年底,速把亥会合其他部落,集结三万多兵力,声势浩大地前来报春天的一箭之仇。李成梁竟然摸透对方心理,一点不变地又来了一次昼伏夜行、长途奔袭两百里。那蒙古酋长事先准备得颇为充分,却怎么也没想到李成梁会把一模一样的故事再演一遍。结果,大营被李成梁奇袭踏破,伤损比前一次还要严重。一年之内,两次飞兵出塞二百里,并大获全胜,这在当年是了不起的大功,为帝国有史以来所绝无仅有。为此,皇帝专门登上皇极殿举行大典,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这还不算完。
四年以后,速把亥再一次卷土重来。这位酋长屡屡败在李成梁的奇袭之下,他感觉很是不爽。于是,发誓要和李成梁决一胜负。这一次,据说他是动员了所有兵马和子弟精锐,准备一举拿下李成梁。李成梁则改变战术,将速把亥地兵马引入设在义州即今日辽宁省义县境内的埋伏圈里。结果,开战不久,此人便被李成梁的部下一箭射死。 酋长的弟弟抱着哥哥的尸体痛哭而去,从此势力大衰。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成粱的骑兵部队和骑兵战法,是中国近代化骑兵作战理念的先驱。他的骑兵普遍装备着三连发火枪与五连发火枪,火器射杀与骑兵冲锋相结合的作战方式构成了他近乎完美的进攻体系。而由百战精锐死士组成的李府家兵骑兵队,则是这支虎师中精锐里的精锐,“万历三大征”中的援朝之战中,正是这支王牌军以三千之众力战倭寇数万大军,打得的丰臣秀吉胆战心惊。
不过在这一次又一次赫赫武功中,李成梁也把养寇自重的功夫玩到了极致,在其镇守辽西的时候。他对付女真族的策略是: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一方面从不干净杀绝,留敌以后路,在立下战功的同时,总是保证自己还能有下一次仗打。结果,关外烽火不断,他的战功一再累积,爵位竟升至最高,成了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没有人不敬他三分。
对比与李成梁同时代的名将戚继光,我们不难发现,戚继光倾向于一次性解决问题,靠稳固边疆的防御与对敌人毁灭性的打击,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当戚继光在肃清东南沿海倭患之后被调到北方戍边,扼制来自蒙古的威胁。他采取一劳永逸的策略,力求进行毁灭性肃清,使敌军不敢再犯。防守的时候,则大修长城,研究开发各种兵器与军事战术,以求长期巩固防线。经过几次毁灭性打击,使得蒙古部族就彻底放弃了与大明为敌,蒙古边境竟十六年不见烽烟。这对一个帝国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个人却未必。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因为边境安定而失去价值的戚继光很快遭到了罢黜,而同为张居正亲信的李成梁却因为辽东大地不息的战火而继续得到重用。对于戚继光郁郁而终的下场,李成粱终生富贵的结局告诉了所有明朝武将最好的谋身之道,于是在明朝末年的大动荡中,身负守土之责的明朝方面大将们把养寇玩寇的招数玩到了极致,最终玩出了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悲惨结局。
李成粱最要命的是为明朝扶持了一个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在平灭女真的战斗中,李成粱以一贯的玩寇手段宽容了作乱被俘的努尔哈赤,后者和他的建州女真部落在李成粱的养寇策略下一天天长大,最终成为了一只凶悍的猛虎,吞噬掉了大明朝的万里江山。
有证据显示,努尔哈赤的祖父,与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在一些史籍中,分别有努尔哈赤曾经做过李成梁的书童、侍卫、侍卫长,甚至被李成梁收养为义子的说法。成年后的努尔哈赤还将自己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到李成梁家,成为李成梁二儿子——后来大明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如夫人。
在努尔哈赤起兵前后。李成梁曾经多次出兵征剿当地蒙古部落和其他女真部族,那些势力强大、有能力和努尔哈赤相抗衡的女真部落,曾经或多或少地遭受过李成梁的军事打击。对于李成梁来说,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有这种主观意识,但在客观上,李成梁运用大明帝国国家机器的力量,帮助努尔哈赤发展起来了个人势力。大明隆庆元年到万历十九年,李成梁镇守辽东凡二十二年。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对其他女真部族进行了频繁的征讨攻伐,所有这些军事行动,都没有得到帝国的重视。在李成梁的庇护和默许下,努尔哈赤渐成气候。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在大学士沈一贯的建议下,李成梁老树开花,以七十五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八年。当他第二次出任辽东总指挥官时,为了彻底破坏掉明帝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李成梁像是为了进一步给努尔哈赤扫清道路一样,先是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帝国冠名的威望。然后是自己冒功敛财。李成梁当时已近八十,为了弥补四十岁前的穷困岁月,疯狂地在辽东敛财。钱财从哪里来?当然是辽东人民那里来,他用尽最后的生命把辽东人民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逼得百姓把大明帝国骂了一百辈祖宗。百姓们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逃跑,胆子大一点的就闹事。在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的情报大部分都来自汉人,原因已不用明说。他甚至连士兵都不放过,经过他几年的折腾,辽东的士兵,甚至连马匹都软了。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情打仗,天天在祈祷自己能有吃的,能不被盘剥。这还不算什么。
万历三十四年底。当时,年逾八十即将退休的李成梁,突然上书皇帝,请求万历皇帝批准,准备主动放弃宽甸六堡及其周边的八百里国土。这件事情,对大明帝国和努尔哈赤双方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不论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人将此举看成是李成梁和万历皇帝二人的“亡明之举”。
这六座堡垒分别是:孤山堡、宽甸、长奠、双堆儿、长岭、于散,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宽甸、凤城、本溪境内。这些堡垒,向南为辽东卫所的前沿要塞,向西则可屏蔽辽沈腹心地带,向东与朝鲜遥遥相望,向北成为抗御蒙古骑兵的第一线。具有极高地战略价值。本来,这六座堡垒早就已经存在,后来,由于维护不善,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堡垒要塞地作用。三十多年前,李成梁极力主张修复整治这些堡垒,得到张居正地支持。于是,在作了一些规划和调整后。重新整治好了这些国防线上的要塞,环卫土地八百多里。随后,设粮仓、建学校、开关市,致使各地无地农民纷纷前来定居,最后竟多达六万多户,在捍卫祖国边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是李成梁当年地诸多功绩之一。
但正值努尔哈赤渐成气候,对大明帝国构成巨大威胁之际,李成梁却主张放弃这些军事要塞。理由是这些要塞孤悬难守,得不偿失。此议一出。立即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反对。边疆土地,尺寸是宝,哪里可以说不要就不要了?偏偏万历皇帝几乎是无条件地欣赏和信任李成梁,竟然问也不问就稀里糊涂地批准了这个计划。致使努尔哈赤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八百里土地,并自动消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与威胁。
当时,在这些堡垒的环卫下。有六万多户人家——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人口安居乐业于此。 迁徙令一发,这些人民立即变成了流离失所的无家可归者。史书记载说。李成梁出动大军,强迫这些居民撤退到辽东腹心地区。时值冬季,被捣毁了房屋地百姓于东北的冰天雪地中被强制迁离。据说,许多青壮年不堪忍受,愤而投奔了努尔哈赤,为他增加了许多宝贵的人力资源。
从万历十一年起兵,三十三年里,努尔哈赤几乎不受打扰地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李成梁死后仅仅一年,大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自称天命汗。三年后,从容拿下抚顺,正式拉开挑战大明帝国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