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农民从身无分文到飞黄腾达,被美国评为第一首富,富可敌国
中国历史上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但是这不代表我国没有优秀的商人代表,相反有许多优秀的商人,声名远扬,其中有位商人从身无分文到飞黄腾达,被美国评为第一首富,富可敌国。
他就是沈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有多富有呢?
听说,沈万三家的教学先生每写出一篇好文章,沈万三一高兴,顺手就给私塾先生20两白银,20两白银在当时可是其他教书先生一年的薪酬,甚至一年都得不到!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一个片段: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足够四口人家一年的开销了。脑补一下,仅一篇文章就赏20两,私塾先生写出好文章并不是难事啊!时不时就能得到20两?实在是太壕了!
然而,这些还都是毛毛雨,沈万三家在接待贵客时侯用的餐具全部是价值不菲的金银宝器,据说筷子用的是羊脂玉,羊脂玉的价格大家都知道,现在谁要有一双那可就了不得了!而人家家里那是有很多的!喝酒用的是白玛瑙盘,这种东西的价值也是高得很啊!而且喝一杯酒就要换一次杯子,吃的饭菜自然也都是山珍海味,一顿饭需要耗费多少资金,大家自行脑补吧!
据传说,沈万三家的家产折合银子后,大概有20多亿两。明朝一年均匀财政收入是2000万两白银,那么沈万三这是一个国家的100倍啊!一两银子基本上相当于300人民币,20*300=6000亿人民币。如今首富马云或者王健林,也才2000亿(网络数据),沈万三是他们的3倍!其富有程度着实令人咋舌。
富可敌国的财富由来
一、靠积累房产、田地。这个说法在沈万三的孙子沈伯熙的墓志铭里可以得到一些证据,该墓志铭上面写着,“其先世以躬稼起家”。也就是说沈万三是靠种田致富的。后来人们在引述“墓志铭”记载的同时又根据一些杂乘笔记得出沈万三开垦荒地,讲究灌溉和施肥,由是致富。
但是真正把靠积累房产和田地发家的说法系统完善地提出来是在陈兆弘先生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文章中就提出沈万三“躬稼起家”又兼“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慢慢发展成“资巨方万,田产编于天下”。
二、沈万三得到汾湖陆氏的巨资加上其善于经营管理的才能,以致成为江南首富。从《周庄镇志》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亦有“元时富人陆道源,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中一个人就有沈万三”。
三、靠经商,主要是国际贸易。从《吴江县志》的记载里可以看到,“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这个说法也同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赞同,他说:“苏州沈万三一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
三个说法不可以孤立开来,因为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结果,沈万三初期种地为生,田产有余,这是他发家的基石。
事迹经过
沈万三的出身说白了就是一个农民,但是特殊在他有个不一般的父亲。他父亲虽然也是农民,但是却是一个聪明而有眼光的农民。他家祖籍本来在吴兴,后来迁到湖州的一个镇子上,但是由于当时那地方发了大水,他父亲就带着他们搬到了周庄,这个地方可能真的是沈家人的宝地,在这里他们的人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他父亲沈祐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却很有商业嗅觉,脑袋非常灵光,当时他发现了当地的税收待遇非常优厚,本来这处就有不少良田要抛荒,而且国家还鼓励人们进行农耕,于是他脑筋一转就发现了其中有利可图的地方,他借此一边搞来了大片土地,一边又招来不少农民帮他垦荒,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其中抽成一部分,慢慢地就越挣越多,成为了当地一个颇有钱财的地主。
所以沈万三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富二代,好歹自己父亲有给他们几个兄弟攒下不少家业,等到他父亲一去世,兄弟几个拿了各自的那份遗产就分家了,虽然他和其他几个兄弟都分得了其中一份,但是沈万三还有一个其他几个兄弟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商业天分,甚至比他父亲还要出色。他守着他父亲留下的土地,也种得比其他几个兄弟更加优秀,因为他会给这些地施肥,同时也注重灌溉设施的改进。
很显然有头脑的他肯定不会甘心在这里当一辈子地主,虽然这些良田是他家起家的生意,但是这个只能发点小财,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肯定还是要另外想办法的。
嗅觉敏锐的他很快就捉到了商机,当时周庄所处的地方正好可以说的上是一个枢纽,当地在水路和陆路方面都非常发达,和外面连接紧密,再加上当地政府也不会刻意为难商人,削弱商业的发展,所以沈万三就借此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商业天分,他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什么赚钱他就卖什么,他又很聪明,眼光独到,生意几乎遍及全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他挣得最丰厚的一笔估计就是粮食生意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粮食是相当重要的物资,而且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当时南方的粮食产量较高,而北方又天天缺粮,他就借机开始搞起了粮食生意,从中赚取差价,利润相当之高,他也成为当时最大的粮食大商之一。
后来天下大乱,而张士诚也有了野心,想要借机搞一票大的,这个人本来就是私盐贩子起家,敢和官府抢生意,自然是个胆大的,在他看来被抓住了死就死了,没什么怕的,可是男子汉一辈子要是没有做出一件大事来,活的平凡庸碌,才叫可怕呢。他虽然存了野心,但是奈何手里没有多少银两,正好他也是混浙江一带的,和沈万三也算是有几分交情,而沈万三这人也仗义,就拉着当时他不少生意伙伴捐给张士诚不少钱粮。
张士诚的队伍本来也算是有几分胜算的,但是架不住后来又出来了个朱元璋,后来几番交手争夺之后,他就败了。这人也是一软骨头,败了之后直接投了元朝,后来也算是混出了几分颜面,这之后他投桃报李地把给朝内运粮的事让给了沈万三,他也借此挣了一笔。当时朝内在出海贸易给了不少税收优惠,而沈万三也借机分了一杯羹。
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到了后半生遇到了改朝换代,新换的皇帝还和他有几分恩怨,使得他遇到了不少挫折。新帝是朱元璋,而他当时选择帮助张世诚的时候,就和这人开始结下了梁子,而新帝又不是一个宽容的人,自然给他使了不少绊子。
而且再加上朝廷刚建立不久,皇帝正要加强自己手里的权力呢,就打上了那些巨商大贾的主意,他开始使劲打压这些商人,第一个下手的就是沈万三。当时他对于这人手里有多少财富也摸不着头脑,只知道很有钱,所以他就想了一招,让沈万三参与了当时南京城的修建,一方面想要摸清这人到底有多有钱,一方面也想要榨出这人手里的财富。
这沈万三的财富可能我们真的难以想像,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皇帝的要求,当时那个城墙有将近一半都是他出资修建的,而且更过分的是他还主动要求犒赏那些参与了此事的士兵,这招让皇帝特别窝火,这样做不是明摆着说他这个皇帝寒酸吗?
皇帝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宫里,一看见皇后就和她抱怨,说这人一个就一个小老百姓,还要替我犒赏我的部下,未免也太狂妄了,这种人一定要把他杀了,要不然以后皇帝的威严何存?皇后连忙劝慰,费了好大功夫才让皇帝消了气。
有不少说法都说沈万三是被皇帝杀死的,但是历史记载的关于他的结局只是写到他被发配到了云南,最后身死他乡,而他背后那份巨额财富则不知所踪。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