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近代革命党人和孙先生齐名的实干家——黄兴

说道近代历史上的革命党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基本都是孙中山先生,他是革命的先行者,为后人总结了经验,他的功绩是无法估量的。而在同一时代有个逐渐被现代淡化的人物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那就是民国常败将军黄兴。如果说孙先生是思想家,那么黄兴就是实干家。

黄兴在近代史上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和孙先生并称“孙黄”,可是,后来他却被不断地边缘化,被人为刻意地淡化,确实很是让人唏嘘。纵观黄兴一生,不论于公于私,他的所作所为也要比孙先生更让人喜欢和尊敬。1903年,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一起创立华兴会,任会长。1905年,结识孙先生,大力支持孙先生建立同盟会,提议公推孙先生为同盟会总理,从此紧随孙先生之后,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情况十分尴尬。辛亥革命后,黄兴有机会当总统,当时章太炎说“论功劳选黄兴,论才华选宋教仁,论人品选汪精卫。”唯独没有人说孙先生。为什么?1911年蒋翊武和孙武在武昌策划起义的时候,孙先生远在美国,辛亥之事是黄兴一手领导,这是他带着革命军用命换来的——坚守汉阳,和冯国璋血战四个昼夜,和清军相持一个月。

如果没有黄兴的坚守,起义军被清军迅速打垮的话,翘首观望局势的诸省又怎会纷纷响应革命?后来,革命党人推举黄兴为军政府大元帅,统领革命军,并纷纷请黄兴去上海“负起领导全国革命的责任”,只不过对于组织和领导政府这事,黄兴却说什么也不从,他说:还是等孙先生回来后再组建临时政府,否则容易在党内引起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力,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

可是孙先生远在美国,什么也没干,凭什么让给他?当黄兴终于被众人说服,筹备好了经费,决定赴南京组织和领导临时政府的时候,他却接到了孙先生的来电——孙先生说自己即将抵沪。孙先生恐怕也得知黄兴将赴南京履职的消息,所以才人还未到电话先到。12月25日,孙先生抵达上海,黄兴和上海督军陈其美前往迎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

那么黄兴最后为什么离开孙中山?

南北和谈后袁世凯出任大总统,黄兴则被边缘化,就任没有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宋教仁案爆发后,孙先生决定掀起二次革命,对军事非常熟悉的黄兴认为南方革命党根本就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况且民国已经建立,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孙先生坚持,最终二次革命一败涂地。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到了日本,理所当然地举起了反对袁世凯的大旗,毕竟是袁世凯让他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人,又一次过上了之前四处跑路的日子。孙中山觉得,“二次革命”的失败,不是袁世凯太厉害,而是国民党不堪一击,自己不争气,这一败涂地的责任当然得国民党自个担着。孙中山觉得自己路子对,打算抛开原来国民党的摊子,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为了增强凝聚力,同时凸显他在党内的权威,孙中山要求所有党员在入党时,都必须郑重宣誓。

党员按入党时间的先后,分为三等,在革命时期内各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凡在“三次革命”爆发前入党的,称“首义党员”,在革命时期入党的,称“元勋公民”,均享有一切参政、执政的优先权;凡在“三次革命”爆发后,革命政府成立前入党的,称“协助党员”,在革命时期内为“有功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凡在革命政府成立后入党的,称“普通党员”,在革命时期内称“先进公民”,只享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

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遭到了原同盟会内黄兴等人的强烈反对,为什么?因为这种组织,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孙中山要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而之前的事实说明,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清朝,就是因为并非孙一人主宰革命大计,当时孙领导的起义都失败了。而且按指印向孙中山表示绝对服从他的领导,这明显就是江湖帮派的作风,帮众向帮主效忠,这哪里是革命?简直就是独裁啊!所以最后不欢而散。

为了不与孙中山的矛盾进一步扩大,黄兴决定离开日本。临行前,孙中山以古句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希望将来还能携手共进。1914年6月30日,黄兴与李书城一同由横滨乘船前往美国,孙、黄分道扬镳。赴美途中,黄兴带着迷茫与失落的心情赋诗一首:“口吞三峡水,足蹈万方云,茫茫天地阔,何处着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