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成化犁庭本是一场小小战争 却深刻的改变了大明百年命运 为什么说成化犁庭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一次伟大壮举?

成化犁庭是指公元1467年,明朝宪宗朱见深对建州女真族部落发起的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事件,清朝祖先建州女真几乎被剿灭。犁庭则是形容这次战况的惨烈,就像整个土地被犁过一样彻底!

在《汉书·匈奴传下》中有这么一句话:“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意思是说,在将匈奴全都驱赶消灭干净之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让中央王朝的权力将其管理起来。“犁庭扫闾”,这个成语便是称赞汉武帝扫荡匈奴的伟大功绩。在1500多年后的明朝,史学家在记载明宪宗朱见深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词语——成化犁庭。在成化犁庭这一军事行动中,明朝取得了三次对建州女真的军事胜利,这虽是一场小小的战争,但其却深刻的影响了后面大明的百年国运!

建州女真,经现代史学家的研究,是北宋的金人后裔。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女真人辗转流落到中国和朝鲜边境夹角的一块地方生存。元朝时期,他们被朝鲜人掳获为奴,受到了非常凄惨的对待。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者,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展现帝国新气象而大赦天下。此时朝鲜已经成了明朝的属国,被迫为奴的女真人也在这个大赦范围里面。他们被解除奴籍,允许在东北边角,大概是现在吉林省西部的那一块地方自力根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息,这片地方的女真人逐渐发展壮大,形成部落群体。到了成祖朱棣的时期,朱棣在那块地方设置了建州卫将其管理起来,所以他们就有了后来的称呼——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是最靠近明朝边境的一部,同时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一部,已经逐步进入了农耕社会,开始了稳定的农耕生产方式。

而更北边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则是妥妥的渔猎民族了。后来建州女真进一步发展壮大,大明朝廷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分出来了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并与原来的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很不幸,这场御驾亲征的战果是——惨败。大明京师20万精锐全军覆没,皇帝被俘,众多大臣战死。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好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带领仅剩的士兵,守住了京师。这场惨败,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使当时明朝核心军事力量损失殆尽,帝国实力大大受损。

此变之后,明王朝对周边游牧民族的震慑力也大大降低。日渐崛起的建州女真,开始不满明朝设立的朝贡制度,屡屡武力扣边。他们一会儿要求参加朝贡贸易,一会儿又说明朝给的朝贡条件不够优惠,所以跑到边境来抢东西,强烈要求提高入贡的人数和货物数量。反复闹了很多次。不仅抢明朝,他们也去抢旁边的朝鲜,引得朝鲜连连向宗主国请求剿虏。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朝廷存在两个派别,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主站派自然是主张正面硬刚,削他丫的。主和派则认为应该安抚为主,檀渊之盟是他们的主要论据。在古代,游牧民族大多生活在苦寒地带,生产力低下,很多都是靠放牧游猎而生存,抗灾害能力特别弱,如果碰上个什么天灾,可能整个部落的人都得交代。

而且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他们盐、铁器、瓷器、布匹等这些生活必需品都不能大规模生产,而只能于中原王朝进行朝贡贸易,用自己的牛、羊、矿石等物资进行交换。但中原王朝对朝贡贸易的次数规定很严格,在和平年代,这对于人口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两个原因下,于是就有了游牧民族不断地扣边,要么是抢劫物资,要么是武力扣边,强迫中原王朝开关贸易。

《建夷考》中记载:“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这个董山,就是爱新觉罗·董山,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是塔克世,塔克世的父亲是觉昌安,觉昌安的父亲是福满,福满的父亲是锡宝齐篇古,而锡宝齐篇古的父亲,则是董山。根据记载,董山纠集起毛怜和海西女真诸部,犯边劫掠,持续数月。

在成化二年和成化三年,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刚刚登基后的第二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成化三年从一月到三月,甚至连续两次入犯,明朝都指挥使邓佐在交战中中伏阵亡。宪宗朱见深,用现在流行的话来描述他,那就是“刚枪小王子”,碰到什么事儿,那是丝毫不虚,正面硬刚。对于敌人,朱见深只有一个字——打!广西瑶族叛乱、南漳乱匪刘通、蒙古毛里孩入寇、建州女真犯边、靖州苗乱、蒙古小王子进犯,朱见深打得不亦乐乎。

而建州女真碰上朱见深,那就是摊上大事儿了。面对董山率众不断侵犯边境,朱见深下了应对诏令,诏令里面这8个字,令人印象深刻:“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如果让当时的董山看到这八个字,估计是会脊背发凉,“绝其种类”这四个字,基本就是格杀令了,宪宗皇帝的强硬态度可见一斑,这是要永诀后患!诏令下达以后,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同时,朱见深又命令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

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李满住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另外一个首领董山也被明军设计抓获,在押送途中董山试图逃脱被杀。出了杀死首领之外,董山其弟及几百名壮勇被发配到福建等省,令他们永远身处异乡,不得返回。

经此一役,建州女真实力大受打击,暂时消停了下去。过了十年,建州女真实力逐渐恢复,又开始以朝贡贸易受阻为理由,不断侵犯明朝边境。成化十五年十月,朱见深再次下令清剿建州女真。这次的剿虏行动,由大太监汪直带队,抚宁侯朱永为总兵,巡抚陈钺参赞军务。

两个月以后,汪直发来捷报:“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农历十月出征,十二月发来捷报,这两个月,是标准的寒冬腊月。而辽东遍地,更是冰天冻地。大军在这么严酷的条件下开拔,不用想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根据汪直捷报中的记载也能够知道,“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毁其巢穴”,贼虏聚集在高山险峻的地势之中,据地利抵挡明朝官军的进攻,但是明朝军队还是将其攻破,焚毁了贼虏的巢穴。这次清剿,以及上一年陈钺在反击女真入侵中取得的胜利,再加上成化三年赵辅的那一次,合计三次对女真的军事胜利,在历史上被称为“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的军事行动,沉重打击了建州女真军事集团,它对维护国家整体和平,保障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民生幸福具有重大意义。这场战争以后,建州女真消停了近百年时间。在历史上,它谈不上是多大的军事行动,史书对其也没有大书特书。但如果没有这次战争的话,明朝末年的难局,可能会提前百年爆发。一场小小的战争,却深刻的改变了大明百年命运!

为何说成化犁庭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一次伟大壮举?

成化犁庭是安抚国民的手段

当时的明朝在永乐大帝时期已经征服了东北地区,并且设置了建州卫,即女真族人自己来管理当地。然而由于土木堡事变的影响,明朝国威下降,建州卫首领开始频频入侵辽东地区,骚扰当地,造成辽东一带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女真人是宋朝金人的后裔,明朝时期有几个分部,靠近明朝边境的是建州女真,属于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支。身为游牧民族,由于自身物资匮乏原因,又迫于每年要向明朝进行朝贡贸易,加上野蛮天性,就开始了抢夺的念头。

边境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居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自然天下太平。人间疾苦只有百姓最清楚,身为明朝子民,有掌权者保护,就是国泰民安。明朝作为当权者,理应为边境居民的安定生活负责,所以便对女真族的骚扰情况进行了清剿。

成化犁庭是明代军队的战斗力象征

女真部族侵犯边境的时候,朝廷其实是有两个派系的不同方案的。一方主张教训,一方主张怀柔。而当时的明朝因为前端土木堡事件颇受挫折,正在军事力量上显示出弱气来,如果遇到骚扰还继续怀柔的话,会让人怀疑明朝的国力问题。用武力去镇压边境骚扰,是军事力量上的较量,也是国威的展示。明朝身为中央集中政权,对边境的围剿行动“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类似于屠杀了。而且当时派出大将赵辅带领五万军队,从多个方向对建州女真发起进攻,同时还命令藩属国朝鲜协同一起作战,最后斩首600余人,俘虏200余人,建州女真首领被当场处决。

成化犁庭是汉族政权的边疆政策

深受骚扰的边境居民生活潦倒,大明边疆状况堪忧,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很容易造成被蚕食的状况。我国自古以来就对边疆采取两种政策,一种是和平交往,史上留名的互市,就是这种形式的最佳表现;另外一种就是武力对决,用金戈铁马说话,用沙场驰骋划定边疆。战争的产生是为了政权,而政权稳定的情况下,就只有对外的战争了。

面对挑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善罢甘休,而朱见深本人就十分铁血手腕,针对边境的叛乱和女真人的劫掠,杜其穴空其巢的清剿,更是让女真部落元气大伤,足足几十年后才恢复。女真人直至五代以后,才有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很明显,成化犁庭为大明江山稳固夺得了片刻的安宁。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犁庭之后,女真几近灭族。身为一个朝代的当权者,面对野蛮的侵略,未开化部落的骚扰,发动战争对自己的国家对国家的人民,都是有益无害的,也是影响深远的。边境人民从此可以安定生活许多年,大清的入关之战也相对推后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