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最冤枉的古代名将:蒙恬
秦始皇九年就扫平了六国,这和他的手下的将领密不可分,尤其是武将世家的蒙恬,早年他便攻破齐国,受到秦始皇的信赖,后来修建长城,北拒匈奴,他的一生都是为了秦国而存在,而这位大将,是唐太宗李世民都觉得死得最冤枉的古代名将。一直以来,我们都太过于关注蒙恬的生前之事,很少关注他的身后之事。蒙恬是自杀了,那他的族人呢?蒙氏上上下下的子孙呢?难道都被赵高迫害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赵高、胡亥、李斯密谋发动“沙丘之谋”,秦国的国运就此改变。不久,在蒙恬处担任监军的公子扶苏接到了秦始皇的遗诏,历数扶苏和蒙恬罪状,诏令其立即自尽。收到这份诏书,蒙恬的第一反应是劝公子扶苏身系国家之重,应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打算。但在使者的催促下,扶苏还是自尽了。
此时,蒙恬手下的30万秦军将士义愤填膺,一班武将跪在将军帐下,请求蒙恬带兵回朝,诛杀奸佞,挽秦之危卵,扶国之重器。而蒙恬厉声斥责诸将曰:“我等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修直道,筑长城,沥血伐击匈奴,维护天下一统,早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外。今若举兵,匈奴闻讯又将南下抢掠,使我生灵涂炭。大秦天命至此,我等救秦亦是袍泽相残,无功于世,断然不可”。三军将士感其贤达明良,当时帐下哭泣一片。
诸将离散后,蒙家军亲卫将蒙宣问:“大哥蒙冤,阉人赵高定会斩草除根。大秦气数将尽,我蒙氏子孙该何去何从?”蒙恬快步进前,兄弟相拥而言到:“弟莫悲伤,速率三千蒙家子弟兵去往安定郡,带领族人转至深山,诫之子孙,当以耕读为本,百代不入朝。”随后,蒙恬被赵高使者带走,囚禁在阳周,听候发落。本来秦二世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就此作罢,放了蒙恬,结果这时蒙毅刚好替始皇祈祷山川回来,因为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看见他赵高便向胡亥进谗,趁机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后患。于是蒙毅、蒙恬均被赐死。
蒙恬死后,三军将士们痛不欲生,他们将其尸体运到今陕西榆林的绥德,以手为铲,以衣为车,掬土以葬,形成了一个小山丘般大小的巨大墓冢,与扶苏墓遥遥相望。这两个携手奋战了半辈子的好兄弟,死后也变成了邻居,从此春雨霏霏,冬雪霜霜,生死相与,直到永恒。
此后蒙氏子孙遵循祖训,迁居安定,以耕读为本份,不仕于朝。故自秦以后,公门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几乎没有一个蒙氏后人。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迁往安定后,卸甲归田,四散迁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壮,大多沿长城及秦直道一线,避于深山。其中一部分随蒙宣相携徙于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深山一带,称其地为“蒙宣之乡”。蒙宣之乡,地处河西走廊的北尽头,拒箫关、石门关之中,此处山峦叠嶂,退可防匈奴沿河西走廊南下,进又可依箫关、石门关出击。可见蒙家子弟兵虽在逃难,仍然驻守险关,不忘守疆卫土。
然而,蒙恬死后部队还是在的啊,这三十万人怎么办?这三十万大军是蒙恬的军队,蒙恬如果自杀很可能会产生哗变,危机朝廷,因此,蒙恬死后,安排副将王离接掌军队。这位王离就是著名将领王翦的孙子,十分忠臣可靠。就暂时带领着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当时秦朝内部起义四起,再加上匈奴方面看到他们畏惧的蒙恬已经自杀了,又开始蠢蠢欲动,在项羽和刘邦打到关中的时候,胡亥命令王离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救驾,就这样十万大军在匈奴镇守边疆。
王离这二十万大军和章邯的平叛大军汇合在一起,总数达到了四十万,这些军队让项羽寸步难行,但是因为粮草供应困难,章邯建立甬道来运粮食,这就给了项羽机会,项羽猛攻甬道,打开缺口,然后大杀四方,这二十万军队全部战死。还有一部分投降以后遭到了坑杀。剩下的守在北方的十万军队怎么能够抵过匈奴人的进攻,很快也就全军覆没了。蒙恬这三十万大军在蒙恬死后全部凄惨而死,如果当时公子扶苏和蒙恬不自杀,而是像朱棣一样,那么结果肯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