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给儿子朱棣剥了一个橘子 马皇后知道后叫朱棣赶紧跑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而将嫡长子继承制发挥到极致的可以说就是朱元璋父子了。先说朱元璋,朱元璋最初设定的太子是他的长子朱标,若是朱标能够安稳的活到登基,那么就一切事情都不会发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后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

但是朱标却英年早逝了,这样一来就打乱了朱元璋的全部计划。本身朱标去世后,太子的位置应该是在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中选出来,最有力的竞争者可以说就是朱棣,毕竟朱棣无论是文成武功都是朱元璋儿子中最出色的。

但是朱元璋当时却设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储,这将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其中最不满的自然是朱棣,不过还没等朱棣从封地赶到京城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了对功臣们的杀戮。毕竟这些功臣说是说能够安心辅佐朱标,朱元璋还是相信的,但是朱允炆却是资历太浅了。

所以朱元璋便将一些不是特别忠心的功臣杀了,这占了开国功臣中的大半。得知这个消息的朱棣自然是连夜赶往京城,但依旧是没来得及,等朱棣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所以朱棣便表达了对这件事的不满,而这些不满在朱元璋眼中则成了对朱允炆的威胁。

朱棣是朱元璋的一个儿子,他从小出生在皇家。因为父亲是一个非常的注重子女的教育的人,而且他也是非常的聪明,于是,他就这样的深宫之中学会了非常多的兵法,懂得在战场之上排兵布阵。当然了,他也是一个非常的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在他的才华之上侵占了他的身体,于是,他非常的想要成为后世的皇帝

在这样的利益趋势之下,让他变得也是非常的心狠手辣,这一点和自己的父亲非常的相似。古代的皇位继承大家都知道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不是嫡长子的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权力。后来,在长子死后,他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想方设法地排斥其他弟兄。

朱元璋这个人是非常的看重才华的人,之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教育就是因为想要自己家的江山能够在子女的手中百代流芳。但是,他心中一直都是非常想要自己的长子继位的。后来长子死后,他又将自己的眼光看到了另一个儿子身上,始终是没有想要给朱棣继位的想法。这让朱棣非常的苦恼,于是,就在暗中做了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确实是帮助他得到了朱元璋的关注,与此同时,朱元璋更加的提防起了这个儿子。这个儿子的种种行为让他觉得非常的不爽。

所以当时朱元璋便萌生了杀掉朱棣为朱允炆保驾护航的想法,但是朱棣无论如何都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所以朱元璋便准备对这个儿子尽最后的父爱,亲自给朱棣剥了一个橘子。朱棣在此之后大喜过望,以为是朱元璋终于想通了将皇位传给自己。

但是朱棣的母亲马皇后却知道这件事绝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她太了解朱元璋了,剥橘子其实就是在暗示朱棣不识大局。所以马皇后就将这件事告诉朱棣了,想要以此来保住朱棣一命。朱棣自然是不敢造次,此后对朱元璋和朱允炆言听计从,还连夜回了封地。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棣逃过了一劫,否则这个时候朱棣能够活着都是一个难题,就更不用说后来的靖难了。而朱棣登基之后其实也是相差无几,朱棣对自己的大儿子其实是非常不满意的,但是对他的孙子却是非常的满意。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许多人都说朱棣的大儿子能够保住太子的位置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因为朱棣的大儿子活到了朱棣去世的时候,否则明朝是否会出现第二次靖难也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