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明朝,吴三桂为什么三十万精兵造反却被剿灭?

历史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比如明朝朱元璋和清朝吴三国,面对的都是外族建立的政府,吴三桂的军队训练有素,朱元璋的手下大多是农民,为何一个能够建立明朝,一个却被消灭?

首先战争不光是看自己的实力,还要看对手的实力。

朱元璋面对的最大对手,也就是当时的合法政府元朝,最高的领导就是元顺帝,元顺帝从小受到良好儒家教育,用脱脱为相,先后开展了恢复科举制度,惩治贪腐,开放马禁,削减赋税、编修辽、金、宋史,实行儒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中原儒家标准,他应该算是好皇帝,那么他为什么是一位失败者?依照我看,就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全盘汉化一样,受到儒家叫好,但他不仅葬送了自己民族,而且他的王朝也很快灭亡。这就说明北方民族最可怕的就是全盘儒家化,而失去自己民族靠武力取得天下的优势。元朝前边的金朝,也被认为是因儒化过度而亡。元顺帝就是从小受儒家和汉化教育,他上台后完全走上儒化,并开始不同以前的元朝皇帝,亲近重要汉族大臣,而疏远了蒙古的力量。关键的是,他面对各路起义,没有很好的应对,最终败北。

而且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所以元朝可以说只是一个瓜分胜利财富的朝代,并没有更高的政治觉悟。

再对比吴三桂,吴三桂应该说比朱元璋有更多的优势,无论是吴三桂本人还是他的军队,都是专业化的,吴三桂手中有30万正规军。而朱元璋及人马都是半路出家,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当然,在冷兵器时代,专业军人和非专业军人,存在差距,但差距没现在这么大。吴三桂和朱元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的合法政府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以都会打出民族口号,都要驱逐鞑虏。但吴三桂有一个硬伤,就是他本来就投降清军,为清朝而战。当时吴三桂是60多岁,经验老道,一生征战。他面对的康熙,是亲政不久,年仅二十岁的青年,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现在二十岁可能大学还没毕业,而康熙就面对国家的巨变。当时的形势跟辛亥革命类似,南方很多省份也响应吴三桂。

吴三桂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其形势应该说比辛亥革命清室面对的形势还严峻。但康熙虽年轻,但真是有大智慧,运用纵横,争取反叛投靠吴三桂的一方,大开招抚之门,争取反对者,沉着应对,分化敌人。招抚同时也靠武力。那些投靠吴三桂的,发生接触战后,更加犹豫,最后很多陆续转向清朝,最终康熙得以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对的对手不是完全儒化的元顺帝,而是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

全国响应吴三桂造反的人虽然多,但是各路势力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吴三桂想统帅他们显然是做不到的,造反势力虽多,但是力量太过分散,而且彼此互不信任,自然无法胜利。而且各地势力在吴和清廷之间摇摆不定,整个过程里,坚定反清的只有吴三桂和台湾的郑氏一家,各路势力所说是附和吴三桂一起造反,但是真的和清廷打起来的却没有几个。而且造反势力内部不稳,甚至互相攻击,一来一去,力量自然就被消耗了。而且吴三桂在与清军作战时,一直不敢北渡长江,想着就算打不过清军也可以和清廷划江而治,但是在我国历史上,从来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吴三桂一直不敢跨过长江,也就失去了机会。

战争的胜负手在西北战场,王辅臣首鼠两端,王屏藩部北上失败,平凉易手,陕甘复失。其后台湾郑经强攻漳、泉;耿精忠腹背受敌而降清,尚之信也跟着请降。吴三桂虽倾力反击,与清兵相持于岳阳、韶关一线长达两年,力保西南的云贵川湘桂五省,然则终究大势已去,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反观康熙的清朝却是占据有利位置,无论在权威还是在名声上,都是一呼百应,资源上拖也能也拖死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