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大帝一世英名,为什么在皇位世袭上出现两度废立?

清朝是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一个少有的几乎没有昏君的朝代。但是清朝却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王位继承上会出现很大问题,一代明君康熙在晚年甚至两度废立太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开辟了清朝时期的辉煌盛世,从政治、从军事、从经济等等各方面来看,康熙的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被后人传为一段佳话。

康熙一生生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仅次于宋徽宗赵佶,是有史以来子女第二多的皇帝。从十三岁生下第一个儿子起,一直生到六十四岁,真可谓老当益壮。康熙在1667年生下长子承瑞,但其不满三岁就夭折了,因此不被序齿,后面接连生的三个儿子也全部夭折,直到1672年生下的胤禔才算顺利成年,因此他被宗室列为皇长子,但胤禔母亲惠妃叶赫那拉氏不是皇后,因此是庶出。康熙十三年,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胤礽,乃是嫡出长子,次年即被立为皇太子。虽然康熙一生儿子众多,顺顺当当活下来的也有但二十个,但在法理上,可以说没有人能威胁到胤礽的太子之位,关键是只要他自己不作死。

康熙是历史上以长寿著名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他足足坐了龙床六十一年,胤礽从一岁时当太子,一直当到三十多岁,也许是等不及了,也许是当太子当烦了,怕自己熬不过老爹,于是胤礽开始了花样作死之路。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皇帝亲征噶尔丹时,驻跸在外却身患疾病,下诏令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至行宫。胤礽到了后面对患病的父亲,却毫不在意,面无忧色,这让康熙很不高兴,认为他“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于是打发他回了京城。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一众皇子相随。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报告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胤禔等皇子打小报告固然居心不良,但也证实了胤礽确实做过这些不良之事,令康熙非常不满,但他这时候还选择了隐忍。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很快就夭折了,康熙伤心之余却发现胤礽对弟弟的生死无动于衷,这一下子让他想到了十八年前自己生病时的那一幕,认为胤礽是个毫无亲情、自私冷血之人,当场训斥了他,但胤礽却不服管教,忿然发怒,顶撞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想来想去,又把胤礽召回来立为太子,然而,胤礽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没有想清楚自己上一次被废掉的原因,回到朝廷之后死性不改,甚至结党营私,萌生出一个崭新的太子党,而且大张旗鼓、风风火火。这一次,康熙着实是对胤礽这个皇太子失望之极,将他第二次废除了之后,就再也没有理过他。最终,胤礽在51岁的时候,惨死在了禁所里面,错失了他的天下。既然康熙这么喜欢胤礽,甚至两度立为太子,那为什么还是没有给他皇位?

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

一代明君康熙虽然继承储君制度,但是并未限制其他皇子,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但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综上各种原因,皇位继承制度上弊端是导致九子夺位的根本原因。有鉴于此雍正使用“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