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咸丰为什么至死都不肯回紫禁城?概因为这三点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占领京城时逃出了北京,后就至死也不肯回紫禁城,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1860年10月13日,驻守北京的清朝士兵将安定门打开了,虽然他们没有按国际的惯例升起白旗,但城外的英法联军还是明白了清军的意思:清军投降了。于是,英法联军排好了整齐的队伍,大踏步地从安定门进入了北京城。这是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后,二百多年来,北京第一次易主。

而投降的士兵们,早已跪在北京的街道旁,用中国的传统方式,迎接英法联军的入城,尽管联军并没有要求他们下跪。因为此前英法联军已公告,此次兴兵只是报复清廷的背信弃义,与百姓无关,北京城里的百姓也就放心地拥挤在街道旁,来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此时,清廷留守北京的谈判代表恭亲王奕訢,看到此景不知作何感想,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警言。当然,后面的事情,更出乎了这位年轻亲王的预料:五天后,打着惩罚清廷虐杀英法使团的旗号,英军将大清皇帝的私家园林——圆明园一把火烧掉了。

10月24日,圆明园的硝烟还未散尽,奕訢代表清廷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以此为标志,历时四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结束了。在英法联军撤军后,奕訢就立即上书躲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恭请他回銮北京。咸丰是在英法联军剑指北京后,打着秋狩的旗号,仓皇逃到避暑山庄的。本来临阵脱逃就是很耻辱的事,如果战事结束还乐不思蜀的话,那就是无耻之耻了,因此,起初奕訢并没有把回銮当作什么难事。结果出乎了奕訢的预料:咸丰拒绝回銮。这让奕訢隐隐觉得,大事有点儿不妙。

因为咸丰“秋狩”,朝廷大员们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北京,受奕訢节制,另一部分跟随咸丰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以肃顺、端华等人马首是瞻。而肃顺与恭亲王向来不合,咸丰远离京师、远离奕訢,与肃顺等人整天掺和在一起,长此以往,奕訢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有点儿发慌的奕訢接连数次上书,请求咸丰回銮,均遭到了拒绝。

而身背国仇家恨的咸丰,虽然没做到发愤忘食,却实现了乐以忘忧,在肃顺等人的引导下,咸丰在避暑山庄用听戏和女人的温柔乡,来排解忧愁,竟过起了比在圆明园时更加快活的日子。咸丰还尤其痴迷于戏曲,在如意洲听戏成为每天必然的节目。有一次,伶人将“凭”念成了上声,咸丰马上就听了出来,指出这个字应该念去声,咸丰对戏曲的痴迷也就可见一斑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咸丰不愿回北京呢?

第一个原因,是咸丰公开提到的自己生病的问题。

咸丰皇帝身体不适,担心回京路上舟车劳顿加重病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点并不是咸丰不愿回京的主要原因。正如咸丰自己所说,咸丰十一年(1860年)初时,他的身体只是“偶抱微疴”,患了一点小病,并不构成无法启程回京的理由。

相信咸丰第一次将回京日期推迟两天,的确是为了多一点时间来准备和休整,内心里还是打算回去的。但第二次直接将回京日期无限期推迟,就不是因为生病要休养那么简单了。而事实上,在咸丰自称要休养的这半年时间里,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可见此时咸丰不愿回去,是有了其他的考虑。

而这一考虑,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热河行宫的生活太过舒适。

说起皇帝,我们印象中都是作为一国之主,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出过许多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的昏君,但在清朝却不容易发生这样的事。究其原因,在于清朝皇室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家法制度,对皇帝在宫中每日的工作生活作息都有严格的规定,皇帝即便是九五之尊,也得完全按照这套规矩行事。

不过这套规矩,只适用于紫禁城内,如果皇帝在宫外居住,是不用遵守这些严格的作息规矩的。所以我们常常在一些清宫剧中看到,每到夏天,清朝的皇帝都要跑到圆明园去办公,名义上说是避暑,但实际上是给自己放个假,不用遵守宫里那些条条框框。

在清朝这几位皇帝中,咸丰的个性是最为散漫的,不喜欢清规戒律,所以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也最长。据清人笔记记载,咸丰皇帝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圆明园中度过。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彼时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咸丰在热河行宫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日子,一想到要回紫禁城就头疼,于是不顾群臣请愿,决定留在热河过他的舒适生活。而有不少野史传闻记载,正是在这半年中,咸丰过于放纵自己,才使得病情急转直下,以致后来到了药石无灵的地步。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这场战争对咸丰的打击太大,致使他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一方面,咸丰害怕面对洋人。当初咸丰离京逃难,主要原因就是不敢接受与洋人议和的屈辱。如今洋人虽已退兵,但咸丰最在乎的外国大使向他亲递国书一事,还没有彻底解决。咸丰害怕自己回紫禁城后,万一洋人又提出要向他当面呈递国书,这点万万不能接受,到时不管是走是留,都会大失大清国的面子。因此咸丰一再强调,只要洋人再次来京的隐患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不会考虑回京。

另一方面,咸丰无颜面对清朝列祖列宗。自清朝入关后,虽然也经历过大大小小许多战争,但从没有过让敌人打到京城,皇帝弃城而逃的屈辱历史。加之洋人入京后烧杀抢掠,将清朝积百年之功建起的圆明园付之一炬,甚至连供奉在园中的先帝画像都遭到焚毁,这是让咸丰非常难以接受的一个残酷现实。

此外,虽然洋人已经暂时退兵,但随着皇帝离京,京中朝局形势变得非常复杂。政治方面,恭亲王议和立下大功,势力声望都得到极大提升,有传闻说恭亲王可能有谋反企图;军事方面,南方战事依然胶着,太平天国这一心腹大患依然存在;民生方面,皇帝走后民心不稳,物价沸腾难以措置。

咸丰一旦回京,这些重担会一下子全部落在他的肩上,不得不一件件去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难题。已经在位十年的咸丰,已经丧失了登基之初的那股热血和勇气,没有力气再去应对自己经营多年但依然惨淡的现实,因此至死不愿再回京师。咸丰皇帝之死,也为晚清衰落之兆,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