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苏秦佩六国相印最后却遭五马分尸 苏秦到底是一个如何的人呢?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游说列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苏秦以纵横辩术干谒诸侯,身怀六国相印将强秦十五年封锁于函谷关外。后世流传苏秦的故事极多,褒贬不一,如司马迁赞其“智有过人”、桑弘羊赞其“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也有人如荀子鄙其“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扬雄鄙其“诈人也”。从现代人的观点,应如何评价苏秦呢?

一、苏秦是怎样的人?

按籍贯论,苏秦属于东周洛阳人。洛阳此时还是周天子的辖区,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苏秦年少时在齐国向后世称为千古奇人的鬼谷子求学,按后人传说,列名鬼谷子学生的尽是精英巨擘,比孔子门生强了无数倍。当然,也有不少人怀疑,鬼谷子不过是苏秦为了包装自己而虚拟的人物,毕竟他从鬼谷子学习后,并未一步登天。

按《战国策》的说法,苏秦在游说秦惠文王未果后,资财荡尽,潦倒回家,受到父母、妻子、嫂嫂轮番鄙视。一怒之下闭门谢客,发奋读书,困了就将头发绑在房梁上,甚至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年之后,苏秦学成,挟合纵之说游历东方列国,得到重用,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重回洛阳时,家人都匍匐于地,苏秦就问嫂嫂,为何之前那么傲慢,现在这么恭敬呢?嫂嫂回答,因为你现在有钱有地位啊!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与“前倨后恭”的由来。前者常被后人引为勤奋的典范,但我们也可从中看出苏秦为了功名富贵,对自己有多狠!

二、苏秦是如何提出并执行合纵战略的?

纵横之术只能货与帝王家,所以苏秦的首选目标是秦国,他向秦惠文王自荐,希望助秦一统天下。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并未废除变法,他认为当时的秦国还未强到与六国共同为敌的地步,所以拒绝了苏秦。接下来苏秦去了赵国,没有机会,又去了燕国。秦强于赵,赵强于燕,苏秦觉得如果单单在燕国当官封侯还不过瘾,也不安全,所以他对燕王提出与赵国合纵的策略。

表面上看,燕距秦远,离赵近,所以秦的威胁暂时还不如赵大;实际上,燕赵合纵只是苏秦六国合纵大计的第一步,他需要既成范例以说服他国。只有六国合纵,苏秦才可能将个人利益最大化,并且,万一将来有什么差错,他可以狡兔三窟“择其善者而从之”。显然,他比商鞅更有远见。接着,苏秦向赵王提出了一整套六国同盟战略,秦国出兵任何一个国家,另外五国或者断其后路,或者严密防守,或者游击对抗,总之,秦国讨不到任何便宜。赵王很满意,拿出巨款资助他游说列国。

但现在问题来了。万一苏秦完成合纵之前,秦国就协约其他国家攻赵呢,那他的战略就要打折扣了啊?所以苏秦想到了他的同学张仪。当苏秦在赵国出人头地时,张仪仍籍籍无名,于是向苏秦求助。然而苏秦不但不理,还故意羞辱激怒他。张仪为了报复,就去了秦国。后来苏秦暗暗派人资助张仪,并帮助他打通接近秦王的关节,此时张仪终于深明苏秦的用心,并答应绝不破坏苏秦的合纵行动。

这是苏秦、张仪纵横故事的一个版本。按《史记》上说:“秦惠王使犀首攻魏……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另一个版本是说张仪年长于苏秦,与张仪连横相对的是公孙衍。不过我宁可相信《史记》的说法,毕竟这样更有趣。正因为有了张仪不失时机的连横和秦军威胁,苏秦才成功地说服韩、魏、齐、楚,让六国都交出相印,共同聘任他为“合纵长”。此后一百年虽然东方各国尝试了多次合纵,但几乎没有一次能集齐六国,也没有一次能像苏秦一样,将秦军十五年压制于函谷关外。

苏秦是如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

(一)游说燕国

接连碰壁的苏秦并不气馁。他又来到燕国。滞留一年多后,才被燕文侯召见。他先盛赞燕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物产丰饶,可谓天府之国。不过,燕国国家战略严重失误:“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对燕国而言,外部最大的威胁,不是秦国,而是赵国!“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燕文侯赞同苏秦之说,“资苏秦车马金帛”,苏秦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二)游说赵国

首战告捷、获得丰厚风投的苏秦再次来到赵国。恰巧厌恶他的奉阳君已死;况且,苏秦的身份已今非昔比。赵肃侯接见苏秦。苏秦指出:当今,山东六国,莫强于赵;令秦畏惧的国家,亦莫如赵。六国合力,并力攻秦,秦必破。赵国称霸,易如反掌!赵肃侯深受触动,也对苏秦描述的六国合纵抗秦,极利赵国称霸的愿景,深感兴趣,于是重赐苏秦,“以约诸侯”。

(三)游说韩国

苏秦马不停蹄地来到韩国,以利激、诱韩宣王:“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勇猛,一人当百,“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西面事秦,羞社稷,为天下笑”。向秦国贿赂、割地,求一时平安,非长久之计。“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唯有与其他五国合纵抗秦,才是韩国唯一生存之道!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决意听从苏秦的建议。

(四)游说魏国

苏秦接着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魏地域广阔,山河险峻,兵精粮足,“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却为求一时苟安,割地事秦,得不偿失,“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壹意,则必无强秦之患。”魏襄王信誓旦旦地表示,愿与他国合纵抗秦。

(五)游说齐国

苏秦又至齐国,游说齐宣王:“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苏秦接着分析:齐与韩、魏不同:韩、魏与秦接壤,争战频繁,故畏秦;齐与秦悬隔遥远,却服事秦国,实在是不智!齐宣王表示赞同,“敬以国从”。

(六)游说楚国

苏秦又游说楚威王道:“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秦国最大外患,就是楚国!六国合纵,最大受益者是楚国;六国连横,最大受益者是秦国:“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孰轻孰重,楚威王自然掂量的清楚,于是表示愿与五国合纵抗秦。至此,合纵抗秦大业宣告完成。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三、合纵之后的苏秦都干了什么?

六国合纵使苏秦悬梁刺股的刻苦攻读终获回报,功成名就誉满天下。然而,好景不长,秦国的犀首终于成功诱惑齐、魏一起攻赵。赵王质疑苏秦,苏秦无奈,只好请求出使燕国。合纵战略暂时瓦解了。苏秦回到燕国,这是他发迹的地方,可当初支持他合纵的燕文侯死了,此时齐国又乘机攻占了燕国十个城池。当时秦最强而齐次之,都是动辄刀兵相见的王霸诸侯。新继位的燕王问苏秦,说好的六国合纵呢,齐国又攻赵国,又攻燕国,怎么个说法?

苏秦既愧又恨,从此放下了反秦大旗一门心思地报复齐国,甚至自荐往齐国做卧底,“在齐则燕必重”。因为过去积累的巨大名声,齐宣王傻乎乎地邀请苏秦为客卿。齐宣王就是被“滥竽充数”忽悠的王,苏秦在他的时代过了几年好日子。后来宣王死,子湣王继位,破解了“滥竽充数”,也给苏秦带来了厄运。某日苏秦遭遇仇敌行刺,临死之时,心有不甘的苏秦做了人生最后一次赌博:

他让齐王对外宣称其是燕国卧底,对他五马分尸,并表示将厚赏刺客。果然刺客贪财而至,齐王就为苏秦报了仇。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苏秦在齐国做卧底根本就是事实,在他死后,一切都曝光了,虽然苏秦借齐王之手报了仇,但齐对他的五马分尸却歪打正着,名副其实……

苏秦佩六国相印,回到洛阳,受到隆重接待,于是不禁感慨:我还是我,有钱了你们就拜我,没钱你们就鄙视我,幸好当初我在洛阳没有二顷良田啊,否则怎么会有六国相印呢?王安石对此曾评价说:“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意即六国相印跟五马分尸后的千秋骂名相比,还是轻了,或许苏秦在天有灵,还是愿意要二顷良田吧。

对此,我坚信苏秦绝对不以为然。在合纵大计失败后,燕王曾问苏秦,有人非议你不够“忠信”,人品有问题啊!苏秦回答,像曾参那样孝敬父母的人,像伯夷那样坚持仁义的人,像尾生那样坚守承诺的人,怎么可能离家千里,为王的利益奔走呢?——只有我这样趋名好利的人才会为了王的事业追逐我自己的名利啊!

战国本来就是礼崩乐坏、追名逐利的时代。周天子名存实亡,讲道义的小国常常沦为政治笑柄。秦是西戎,燕是北狄,楚是南蛮,齐和赵魏韩都是权臣谋篡,谁都不屑仁义道德,谁都喜欢巧取豪夺,这样的时代,谁还在乎死后的“恶名”呢?苏秦以布衣之身,通过惊人的努力,远见的卓识,纵横捭阖,睥睨天下,放到任何时代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