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林则徐圆满完成任务,谁知回去就被皇帝革职流放

清朝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由于落后,终于还是挨了毒打,而这一切的开始还是鸦片和那个当之无愧的名族英雄。鸦片的来华,并不是历史的一个巧合事件,这是英国人处心积虑的谋划,它们对中国人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鸦片只是他们眼中能够赚钱的唯一商品。英国人寻求和清朝通商的历程,可谓是一部血泪史,泱泱中华,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缺。

做生意讲究的是各取所需,清朝人在英国人这里并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所需要的也只是一些用来满足好奇心的小玩意罢了,但是中国的茶叶和绸缎,却是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白花花的银子,只从英国人的手中流给了大清朝,一个回头的都没有,这样长久以往,英国人都要拿不出银子来买东西了,为了能够找到可以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商品,英国人可没少费心思,终于让他们找到了鸦片这种上等的商品。

鸦片的危害在中国不是后知后觉的,在乾隆在位时,就下令要禁止商人贩卖,可是当一件东西具备了市场后,岂能是那么容易禁绝的,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的鸦片进口量,大概是每年有四百箱,看起来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潘多拉的魔盒已经开了口子,到了嘉庆时,鸦片数量上升了十倍,虽然皇帝口中一再的禁绝,可是数量却是节节攀升,到了道光时,鸦片已经增长到每年三万多箱,清朝再怎么固步自封,白花花的银子还是知道心疼的,道光对鸦片的痛恨溢于言表,他几番下令,寻求禁绝鸦片的方法,于是便引出了一位人物的登场,他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绝对的强硬派,当时在朝廷上,有一种声音是号召中国人自己种鸦片,只要白银不流失,老百姓死活是不用管的,但是林则徐则不同意,他认为国之根本,在于农桑,如果种地的老百姓都在家里卧食鸦片,那么没有人种地,大清国要面临的后果岂不是比白银流失更加的严峻,林则徐的话深得道光皇帝的认同,全权委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虎门。

林则徐到了虎门后,英国的商人们依旧是该如何还如何,大清国的官吏他们打了不少的交道,对于中国人的一套做派,他们已经是烂熟于心了,无非就是雷声通天响,然后伸手要贿赂,果然林则徐一到虎门,就给英国人下了两道严令,一个是交出所有的鸦片,第二个是写下甘结,日后不许再运送鸦片前来,英国商人没有作出正面回应,他们依旧请中国人帮自己疏通关节,准备打点好这位林则徐大人,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林则徐在限期所到时,没有接到英国人的回应,就果断派兵围住了英国商人所在的十三行。

林则徐把十三行内的中国人给驱逐出来,然后断了内外的交通,不许任何吃食进去,这下英国商人可傻眼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中国官员如此的不一样,但他们还是不相信有不爱钱的官员,只不过觉得林则徐是想狮子开口,先兵后礼而已。但是日子一天天的逼近,林则徐纹丝不动,十三行终于熬不过去,交出来两万多箱的鸦片。林则徐成功了,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听到了林则徐的奏报后,大为喜悦,在奏折上批复了四个字:忠君爱国。

林则徐的胜利在虎门还是引来了不少的非议,因为这种官员根本是闻所未闻,只能在戏剧上才能看到,大家都在猜想,这些鸦片肯定已经成了林则徐的私物,他要发一笔大财了。但是随后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挖掘了两个大池子,烧了二十三天的鸦片,烧得流言蜚语顿时烟消,烧得百官非议顷刻云散,虎门成了日朗月照的净土。

林则徐虽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却惹怒了大英帝国,英国政府的反应也是事先就有了准备,战船马上就开临到广东,封锁了海岸,然后进兵定海,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害怕浪费银子,到了这个时候,战争比鸦片更让道光气愤,虽然林则徐禁绝了鸦片,但是大清朝不但没有减少支出,反而要开销军费,道光皇帝换了面目,斥责林则徐无事生非。

鸦片战争正在进行的期间,北京的宫廷、尤其是职位最高的大臣——满族军机大臣穆彰阿,是狂热的维持现状派,他对林则徐的对英强硬政策感到胆颤心惊。林则徐被解除了职务,理由是:“因同英国交涉不当,招致了严重的事态。” 林则徐被流放,流放地是新疆的伊犁。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道光二十一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

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