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为什么八十万大军敌不过五万人马?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为何八十万大军敌不过五万人马?

383年发生一场被称之为不可思议的战争,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因为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和东晋之间的较量,想要吞并东晋,两个国家之间其中一场比较重要的战役。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在前秦出兵讨伐晋的时候,东晋是在淝水用5万的大军抗击八十余万的秦军,把绝对优势的秦朝给打败了,由此很多的民族脱离了前秦,分裂成为了后秦以及后燕等国家政权,东晋也在此之后数十年间没有遭到侵略。

这是前秦和东晋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战役,前秦有着八十余万的军力,但最终败在了仅有八万军力的东晋手中,前秦失去了在北方的统治地位,一蹶不振,就连皇帝苻坚也被叛将杀死,而东晋则是收服失地,迎来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局面。

以八十万对战八万而崩溃惨败,这实属是不应该,如此巨大的悬殊,理应是轻松取胜,如何会失败?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发起者,前秦皇帝苻坚,难道他是一个酒饱饭囊、昏庸愚蠢的皇帝吗?其实并不是,相反苻坚还是一位优秀杰出的帝王,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

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当代作家柏杨评价:“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而另一位历史学家陈登原对他的评价更为客观,他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历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

苻坚与王猛君臣相得,明锐果决,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可惜的是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怀妇人之仁,在内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时又大举伐晋,一跌而失天下,成为后世讥讽攻击的目标。由此看来,仅凭淝水之战就断定苻坚是一个无能之人,实在是愚不可及。

苻坚从小的表现异于常人,刻苦好学,家中长辈尽是开创前秦的有功之臣,这为苻坚日后涉足政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前秦新皇苻生凶残好杀,而在朝中享有盛誉的苻坚被众人寄予厚望,他的谋反是众人所期待的,所以苻坚顺利地即位。只可惜国家留给他的是一片混乱的局面,关中地区一直都是各族混居的地方,时有天灾人祸,好在苻坚胸有大志,他既已称帝,那就决心要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好好整顿国家上下。

前秦统治者是氐族,但苻坚却可以提拔重用一大批的汉人为官,其中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就是被苻坚提拔上来的,官至丞相。王蒙此人同样是胸有大志,他原本是打算助东晋收服北方地区,只可惜东晋统治者并无野心,即便是北伐也只是想着提高个人威望,这让王猛大失所望,于是他来到了前秦,受到了苻坚的赏识。不管王猛效忠的是何人,他的一番雄心壮志实现了,此后名垂青史,这是当时腐败偏安的东晋无法给予他的,。

在王猛的辅佐下,苻坚的改革来得更加顺利有效,整顿吏治,建设礼治,氐族的受教育程度自然是比不上汉族的,而从小学习汉族文化的苻坚自然知道知识的大用,所以苻坚计划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开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

经常遭到大旱的关中地区实在不是一个富庶地区,农业生产力上不去,这就导致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身为一国领导的苻坚深感其忧,下令禁止宫中和朝廷铺张浪费,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地和百姓公休戚,积极调用国家力量解决天灾,如此虽然无法改变天灾的降临,但百姓们也能够勉强应对天灾。

对内发展农业经济,对外前秦攻灭前燕,出兵西拓,被取代国,消灭了北方的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了北方,但苻坚不是心狠手辣之人,甚至是让敌国的皇族,继续掌管地方,比如前燕的慕容一族,甚至是让他们手中有了兵权,这就是给了仇人发展的机会,乃至于后来苻坚兵败如山倒,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无法东山再起,就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后世每当有灭国者心慈手软的时候,总会被劝谏苻坚的经历来狠下杀手。

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就已经尝到了背叛的滋味,他重用投降的东晋大将朱序,但此人临阵倒戈,这打了前秦一个措手不及,由于决策失误,前秦全军崩溃,就连苻坚也受了伤,逃到了五将山,却被羌族的首领姚苌俘获。

姚苌逼迫苻禅让于他,可苻坚根本看不起这样的小人,原本姚苌深得重用,如今在他落魄之时,竟然要逼他禅让,苻坚对姚苌破口大骂,姚苌恼羞成怒,命人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内,享年四十八岁,他的两个女儿和夫人也命丧于此。

苻坚执政期间做出的政绩很漂亮,若是生在盛世,他可以拥有汉武帝、唐太宗等人那样的功绩,只可惜生在乱世之中,偏偏他还有着儒家的仁慈之心,对敌人没有赶尽杀绝,鲜卑慕容氏“后院起火”,如此才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在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中,留下了最大的败笔。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小故事,形成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苻坚不以为然,反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