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别看左宗棠成就如此高,其实他小时候就就表现出大志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也有许多著名的名臣,如左宗棠,但是你别看左宗棠成就如此高,其实他小时候就就表现出大志。

左宗棠小时候就表现出高尚的品德,他三岁时跟着父亲到山上采野果,回家后他"不自取食",而是把果子平分给哥哥、姐姐们,起祖父看到后,不仅大喜:"此子幼时分物平均,又知让而忘其私,日后必能昌大吾门。"左宗棠这份品德,更三国时期的孔融不遑多让。

左宗棠不仅从小立下大志,而且他为人十分聪明,据说他四岁就进学堂读书,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后来左宗棠慢慢长大,周围的人都看出他胸怀大志,左宗棠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由于他才华出众,很多人想与他结交。

有一次,左宗棠上街买猪肉,卖猪肉的屠夫也知道左宗棠的大名,他想跟左宗棠攀上交情,于是就说要出一个对子,如果左宗棠能对出下联,就不收他的猪肉前,屠夫出上联:小猪连头一百斤,左宗棠不假思索,便对出:大鹏展翅三千里。

周围人一听,纷纷叫好,屠夫没啥文化,想出来的对子粗俗得很,而左宗棠是读书人,对子很有内涵韵味,也能展现出他胸中的抱负,令屠夫大为折服,于是他趁机请左宗棠赐一幅墨宝,给他当招牌挂起来,左宗棠也欣然答应了。

左宗棠见对方是个屠夫,于是就提笔一挥,就写下四个大字,写完后大步而去,连猪肉也不拿了,屠夫等他走后,才反应过来,那其他的墨宝顿时下了一跳,原来左宗棠写了"宰割天下"四个大字,这不是要造反吗?

屠夫看着左宗棠这副墨宝,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卖猪肉,也不当屠夫了,他害怕被官府发现,自己有造反之心,毕竟当时清朝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丢了自己性命,最终屠夫从军去了。

年轻时贫穷落魄两江总督却选择与他结亲

晚清名臣左宗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左宗棠家族世代在湖南湘阴以耕作为主业,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是长沙的一个教书先生,收入微薄,所以左宗棠年轻时家境非常贫寒。即便后来考上举人后,还经常要靠妻子的娘家接济。

除了家境贫穷外,左宗棠的考试运也不太好,多次参加会试不中。考不上进士,左宗棠也不愿以举人身份屈就,一气之下放弃考试回乡耕读,直到40岁出山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渐渐展露出军事才能,才有了后来的名满天下。

不过,左宗棠年轻时虽然落魄,却一直能遇贵人。在他还没有任何功名,也还未向世人展现出任何能力之时,就有两位伯乐,一起相中了左宗棠这匹千里马。其中一位,是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另一位,则是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

林、陶二人,数得上道光朝屈指可数的名臣,两人与左宗棠会面后,均对左大加赞赏,视为不世奇才。其中身为两江总督,比左宗棠大了30多岁的陶澍,还主动请求与左宗棠结为亲家,让自己的独子陶桄娶了左宗棠的长女左孝瑜。

左宗棠与陶澍初次见面,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那年陶澍已官督两江,而左宗棠25岁,在湖南醴陵教书。

这年陶澍借巡阅江西的机会,请假回湖南老家扫墓,路过醴陵。当地县令请左宗棠为迎接陶澍写一副对联,左宗棠挥毫写下: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是在颂扬陶澍为官之功德,但又完全没有吹捧的痕迹,令陶澍非常赞赏。陶澍连忙让县令把作者请来,一见左宗棠,便“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

在这第一次见面中,左宗棠的才华,是得到了陶澍肯定的。而陶澍决心与左宗棠结为姻亲,则是在两年之后。

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进京会试不第,南归途中路过两江总督府,便前往拜谒陶澍。

这一次见面,陶澍没有像之前一样与左宗棠秉烛夜谈,甚至自己出面都很少,而是让幕僚们去和左宗棠谈论。不过实际上,陶澍一直在背后关注着左宗棠的言行。

十多天后,左宗棠准备向陶澍辞行,陶澍突然拉着左宗棠说:听说你有个女儿,刚好我有个儿子年纪与其相配,希望能和你结为亲家。

左宗棠估计做梦也没想到陶澍会提出这种请求,而且感觉自己太过高攀,于是连忙辞谢。但陶澍却说:“若论年齿,但须渠夫妇年相若可矣,不须论亲家年齿也。君若论门第,此系贤女佳至吾家,无忧不适。至于名位,君他日必远胜于我,何忧为?”

听到老领导这么说,如果左宗棠再不答应,那便是太不识抬举,不给面子了。所以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陶澍之所以要给儿子早定婚事,原因在于他感觉自己体弱多病,可能没办法看到儿子成年。而陶澍多年来大力推行改革,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会造报复,因此有托孤之意。

以陶澍当时的身份地位,找一个同为封疆大吏或皇亲贵胄之家结亲,应该不是难事,但他为何偏偏看中了年轻的左宗棠?

主要原因,还是陶澍慧眼识珠,虽然左宗棠当时还没什么名气,但通过自己连日来的观察,已经深入了解了左宗棠的才能、志向和品德。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左宗棠就是个不可限量的潜力股,在低价时全仓买入,才是最好的投资。

第二年陶澍去世,当时陶桄只有7岁,又是独子,乡里颇有觊觎欺凌之意。左宗棠则亲自前往安化陶家,一面帮忙料理陶澍身后家事,一面给陶桄授读,整整教育抚养其8年之久。为陶澍的知遇之恩,这就是左宗棠给他的最好回报。

左宗棠的功绩

在1876年到1878年之间,左宗棠率领清朝的军队,与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侵略军进行对抗。面对阿古柏侵略军,左宗棠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优劣,不断的调整作战方法,最终将阿古柏侵略军赶出了新疆,成功的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在当时,阿古柏军队的战力是十分强大的,再加上英国和俄国都在进行殖民扩张,在中亚地区发生了很多的摩擦。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在1865年开始,当时中亚浩罕国的头目阿古柏就在英国这一个殖民帝国的支持下,对中国的新疆进行侵犯。

在清朝的统治末期,国内起义不断。而清朝统治者一心只为镇压国内的起义,忽略了新疆地区的危机。随着阿古柏军队进一步对新疆地区的蚕食,清朝统治者意识到新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这时,左宗棠就站了出来。表明要先保证国家的完整,然后再进行国内的镇压。清朝统治者同意了左宗棠的看法,然后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保卫新疆。

经过多年的战事,左宗棠最终将阿古柏军队彻底的击退,从而保卫了新疆,保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而清朝统治者也肯定了左宗棠的功绩,对左宗棠大加封赏,新疆地区的人民也十分的敬仰左宗棠,将左宗棠的功绩记录下来,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