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初为什么会把扶苏派往边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秦朝时期扶苏的人气非常高,为人也是十分谦和,而且秦始皇临死前也是颁布遗诏立他为君,但可惜遗诏被奸臣赵高篡改令的扶苏自杀,那么,当初秦始皇为何要派扶苏去边关呢?
在秦始皇在位期间,他到底是真的对扶苏有什么异样的期待,或者是真的不喜欢扶苏,因为这一块说法,在史书上是缺失的。但是在弥留之际,秦始皇还是立了扶苏为自己庞大帝国的继任者,而不是他最喜欢的十八子胡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一直认为秦始皇“这个一统六国的天纵之君,他只能创立功劳,却不能建立一个王朝”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扶苏的仁爱贤民在秦国是非常出名的,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时,陈胜就曾说皇位应该属于扶苏,而不是胡亥。也就是说假如历史是让扶苏当了皇帝,那么秦肯定不至于如此短的国运,同样也说明了秦始皇其实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秦始皇没有算到扶苏不善权谋,同时也没算到自己突然病重,一切都来到太快,而赵高和平时最孝顺的胡亥居然会串谋夺位,这让秦始皇所有的心血全都白废,大秦帝国走入末路。
当初秦始皇派遣扶苏前往边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扶苏屡次劝谏秦始皇,激怒了父亲,是被派去边关的直接原因。
扶苏性格仁慈,对下属非常和气,深得人心,很有当领导的资质与气场。
秦始皇则残暴狠戾,父子二人在为政理念上有着原则上的分歧。扶苏曾多次上书秦始皇,劝父亲要以仁德治天下。但是秦始皇根本听不进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时,为了统一思想,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达了“焚书令”,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只保留医药、占卜及种树的书;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相信术士的信口雌黄,后来术士怕秦始皇识破真相,逃走藏了起来,秦始皇把当时咸阳的四百六十多名术士都斩首。
而且为了防止人们议论时政,还让人设计把七百多儒生活埋。这些史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残暴的有力佐证。
扶苏尤其反对父亲“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劝父亲对待百姓要仁慈,否则会引起百姓的反抗,那样,秦朝的江山社稷就岌岌可危了。
秦始皇说,对待这些刁民,就要有狠戾的手段,才能震慑住他们,一味的仁慈,只会纵容他们的嚣张气焰。扶苏还想说什么,秦始皇不耐烦地说:“你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懂什么?
反过来教训起我来了?”秦始皇一怒之下,命扶苏离开都城咸阳,到边境与蒙恬一同镇守北部边境。
尽管扶苏顶撞了秦始皇,但是在秦始皇的心目中,扶苏有自己的思想,也敢于直言,不阿谀奉承谄媚讨好,这点,秦始皇还是非常喜欢的。
二、秦始皇认为扶苏太年轻,而且性格仁慈,派他去边关,是想让他历练、成长。
虽然扶苏被秦始皇派遣到了边疆,但是并不代表秦始皇讨厌扶苏。
当时,秦始皇让扶苏去的地方是现在的陕西省榆林市南部,那里大将蒙恬率领着三十万精兵,在防范匈奴的入侵,并修筑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秦朝最重要的边防军事工程,也是当时大秦帝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性举措。秦始皇是让扶苏来这里做蒙恬的监军,也就是监察官。
《史记》中说:“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说明“监军”是皇帝的宠臣,也是有着极高的尊严的人。这表明秦始皇其实还是很看重扶苏的。否则,如果真的有意冷落、打击扶苏,会让他去一个偏僻荒凉,也不会施展其抱负的地方,而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秦始皇是想让扶苏在军队里得到很好地历练,改变其太过仁慈的性格,以便将来适应皇帝的角色。而且因为他戍边有功,将来立其为太子的话,军功在身的扶苏,更能服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秦始皇派扶苏去边关,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为扶苏的将来做打算。
三、秦始皇让扶苏去边关,其实也有监督蒙恬,以及与蒙恬搞好关系的目的。
虽然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但是毕竟是一个“外人”。他当时带领的是全国最精锐、最有实力的三十万大军。如果蒙恬万一产生异心,这支大军几天内就可以杀到咸阳,那样,空虚的都城咸阳根本无力抵抗,秦朝很快就会异主。
所以多疑的秦始皇只能派自己最为信任的长子,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去做监军,此举有一部分原因,也有让扶苏监控、制约蒙恬的意思。
蒙恬作为蒙氏兄弟当中的哥哥,英勇善战,而且在军中很有威信。
而弟弟蒙毅,则是一名文臣,他和秦始皇形影不离,出入坐同一辆车辇,在宫中也是不离左右。
扶苏如果与蒙氏兄弟有过共同的军旅生涯,则感情会近一层。将来扶苏即位,有之前与蒙氏兄弟的情义在,蒙氏兄弟定会忠心辅佐,扶苏的帝位则更加巩固。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秦始皇想立嫡长子扶苏为太子,但是却迟迟没有下达立储的命令,而是派他去了边关。一来是因为扶苏的仁慈与秦始皇的暴虐格格不入,并屡次劝谏惹怒了秦始皇,嬴政便让其离开咸阳去了边关。再者,秦始皇觉得扶苏有雄才大略,但是执行力差,尤其是性格仁慈。
让他去边关,军旅生涯会磨炼扶苏的性格,丰富他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更适应将来的角色。
再者,秦始皇也是为了让扶苏去监督蒙恬,并适时与其搞好关系,以利将来的千秋帝业。
返回头来看,即便秦始皇将扶苏赶出京城的时候,他还是给自己的长子留了余地。他派扶苏去监管边疆拥有三十多万大军且在朝廷及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苏跟蒙恬相处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于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将皇权交给扶苏后,扶苏就会在蒙恬及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稳稳地把握住局面,从而避免出现秦始皇一死而混乱的局面。
为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作为一个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临终前的安排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观察、比较、苦心安排的结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后的结晶。这本来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死去,最有权威的遗嘱便被篡改,梦想传万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间土崩瓦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也没料到自己会在50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因此没有及时把立储的结果公之于众,而是在巡游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才匆匆立下遗诏。这也让随行的胡亥钻了空子。
胡亥、赵高、李斯三个人不顾秦朝的兴衰,倒行逆施,终于把秦朝葬送了。
或许,有些事冥冥之中都是上天注定的。平民百姓的一个选择,或许会影响事业的发展,以及家庭的贫富。而一个帝王的决策,或许会决定国家的发展与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