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不是昏君,但绝对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皆是刘婵的昏庸所导致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在小编看来刘婵不是昏君,但绝对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蜀汉后主刘禅(公元207—271),字公嗣,又字升之,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小字叫做阿斗。夷陵之战后,蜀汉政权元气大伤,汉昭烈帝刘备不久托孤,将国政托付诸葛亮,刘禅遂接替父亲帝位,于章武三年(公元223)五月在成都继位,改年号为建兴“。自此,随着领导人物的更迭,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刘禅在位前期有诸葛亮等贤臣的辅佐,蜀汉政局在三国之中最为称道。但好景不长,在那样一个人治主导的传统社会,一位伟大人物的谢幕也往往预示着一个兴盛时代的褪去。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进入一个转折时代:这一时期虽然有蒋琬等辅政蜀汉国势并没有立即衰颓,但蜀汉内部原本就很激烈的派系斗争由于诸葛亮的逝去而日益严重,蒋琬等人没有协同调和的能力与手腕,又由于意见不合而使得矛盾突出。恰在此时刘禅又亲信黄皓等人,导致内官专权,外朝群臣惊惧不已,这令蜀汉的政局走向了恶化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需要剖析一个刘禅这个人,刘禅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近代以来就有一些学者指出其实刘禅是一位贤能君主,此观点最大的证据就是刘禅在位几十年却无任何大乱,并且稳住内朝。从个人表现来看,“乐不思蜀”的典故也并不能代表刘禅无能,极有可能是对于文武百官的一种嘲讽。
那么真相真是这样吗?非也。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因争夺权力不和,领兵互相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而且还将中军师杨仪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并升蒋琬为大将军;236年,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派遣大将军蒋琬及张尉前往接应,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不见苻健前来,蒋琬对此非常担忧。
张嶷估计说:“苻健请求归降很真诚,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平时听说苻健的弟弟很狡诈,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来归附,恐怕有叛变的情况,所以滞留在半路上。”几天后,苻健弟弟果然带四百户人众投奔魏国,只有苻健前来归顺,刘禅将他们全部迁往广都居住。
这也是帝王常用的手段,将胡人迁往广都,广都是蜀中腹地,迁进来后,在想反叛或叛逃,基本就不再有可能,只能成为蜀汉的顺民;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刘禅召集朝中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朝议以为,水路出兵虽然容易,但若是失败不容易撤退。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汉中对蒋琬进行劝说。
蒋琬与费祎、姜维商议后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以与其连结,于是又给刘禅上书。这次刘禅同意了蒋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军马忠前往汉中传圣旨,封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的事情。马忠回超后,刘禅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
按照历史上对于帝王的标准来说,刘禅这就是从善如流,而且能谋断;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
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这句话说的是相当有水准,夏侯霸为曹魏名将,虽已过巅峰,但是却为人才枯竭的蜀汉总算带来了一丝新鲜血液,关键是千金买马啊!
至于后来的宦官黄皓干政,就不多说了;至于后来有人说,刘禅不应该投降,如果坚持抵抗,蜀汉不一定灭亡;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
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后来刘禅力主投降,为呢?真的是因为邓艾兵临城下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至于“乐不思蜀”,难道一开始,刘禅就按照郤正所进言的“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那刘禅还有命在吗?
刘备不止刘禅一个儿子,却大力培养刘禅,刘备看人之准,可是有名的;而且诸葛亮也曾评价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由此可见刘婵绝非是昏君,但小编认为他绝对是一位忘恩负义之人,那么这从何说起呢?
我们都知道,赵云曾经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拼死救下了在襁褓中的阿斗,这样的大恩,刘禅就是拜赵云个干爹也说的过去啊,更何况之后孙尚香要强行带走刘禅,赵云单枪匹马截江救阿斗,更是千古佳话,赵云也成了仅此于关羽的忠勇的代表,而刘禅幼时跟赵云也是颇为亲近,可尽管如此也改变不了他忘恩负义的事实。
尽管我们知道,赵云在刘备手下一直都是杂号将军,当时五虎将的官职为“前将军关羽,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在这四方大将之外的都属于杂号将军,而五虎将的称号也只是罗贯中一厢情愿的添加,但是在三国后期赵云汉水救黄忠,在岐山做疑兵力抗曹魏主力大军,阵斩韩家五将,这样的功绩居然死后都不被追封,真是匪夷所思。
刘禅的做法实在是寒了蜀国臣民的心,就像当今企业一样,一个有功劳又对老板有大恩惠的骨干,到了退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但没资格拿分红,连基本的五险一金都没有缴纳,这样的下场若是让还在任的将军们得知,怕是也会想“赵子龙那样的豪杰都落了个这下场,我们在怎么努力也只是白费!”的现象!
最后还是姜维掌权以后联合荆州派系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伙计们上书表奏赵云的功绩才给赵云求出个“顺平侯”的封号,可比起其余四虎将来,这个“顺平侯”的重量可就轻了不是一点半点。
总归回想起赵云一生,没有得到重用,却还忠心事主,不贪图名利,尽职尽责的豪气确实值得后世钦佩,反观刘禅,对待救命恩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刘婵名副其实是位忘恩负义之人,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